期待打破能源改革的“静默期”

21世纪经济报道 王尔德
2018-06-16 07:00

王尔德

我在能源领域采访多年,深知能源界对是否进行市场化改革和如何改革,历来存在很大分歧。

在2011年的一次学术活动中,我与范必先生相识,从相识到相熟至今已有7年。

我注意到,每当能源产业在供求、价格等方面出现矛盾的时候,范必一定会发出声音,分析矛盾背后的原因,提出解决方案。

近日,中信出版社将范必过去多年发表的这些文章结集出版,定名《中国能源市场化改革》,直截了当反映了作者一贯的政策主张。

在这本书中,范必对能源计划管理进行了深入分析。他在自序《解构中国能源体制》中说,计划经济时期,政府对能源行业进行全面计划管理,成立了煤炭、电力、石油、化工等部门,他们在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已全部撤销。现存的行业管理权限体现在矿权出让、市场准入、能源项目审批上,权力分布于多个政府部门。

他指出,虽然这些部门不会像计划经济时期那样对企业下达直接的指令性计划,但也会通过影子计划、外生计划、差别政策等影响企业的决策,削弱了国有能源企业经营自主权。

对体制的深入理解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真正的专业研究要体现在对全局的把握和对每项制度安排的深度认识。范必在能源体制研究上,已经形成了独立的理论体系,并构建了完整的分析框架。

在《中国能源市场化改革》这本书里,重点讨论了资源产权制度、产业集中度、所有制结构、流通体制、财税体制、监管体制等问题。一般来讲,研究者理清其中某一个领域的运作机理已属不易,而能够这样大跨度地分析问题,体现了作者研究的功力和别具一格的大视野。

这既得益于其丰富的知识储备,也与他长期从事宏观经济研究并参与过相关改革的工作经历密不可分。作者在清华大学攻读博士期间,即提出了全产业链市场化改革的理论。

相对于我国条块分割体制下,地方和部门自我革命的“点式改革”,范必称之为“链式改革”。他认为,我国突出的经济问题,大都可以归结到某一产业链。问题的现象表现在供给和需求的矛盾,产生问题的原因则源自上下游的多个环节。

他不认为将经济体制简单划分为计划体制和市场体制可以解释我国的体制问题,而是提出我国的经济体制包括计划体制、市场体制、双重体制三种类型,每种体制还可划分出若干体制亚型。

当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是多重体制亚型的复合体,既有计划体制,也有市场体制、双重体制。双重体制中还存在影子计划、垄断计划、外生计划、差别政策等多种体制亚型。

范必认为,能源是典型的供给约束领域,是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能源体制改革以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为主线,可以从企业、市场、政府三个维度出发,重点解决“煤-运-电”和油气两个产业链条上的矛盾。改革的目标是将不完全市场产业链中的体制亚型改变为市场化产业链的体制亚型。运用这一理论,范必重构了“煤-运-电”和油气两个产业链的改革路径。

在阅读这些文章的过程中,令我赞叹的不仅是他理论和政策上的洞察和创见,还有他敢于直面现实问题的勇气。在目录和每一章的第一页,范必都归纳了一系列能源界关心的热点问题。

比如,世界能源危机会再次发生吗?战争对中国能源安全威胁有多大?中国距能源互联网有多远?能源是一般商品还是特殊商品?油气改革是“放宽”还是“放开”?调价能够解决“气荒”吗?中国能源能否重演美国“页岩气革命”的奇迹?中国核电如何远离福岛悲剧?等等。

在提问后,范必都努力在下面的篇章中作出回答。

正如范必在自序中所言,书中所提出的改革思路,很多已形成多年,但至今为止大部分仍然是愿景。

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能源市场化改革》所记录的,不是对能源市场化改革的总结,而是对打破改革静默的理性思考,也是对新一轮改革深深的期许。(编辑 董明洁 许望)

王尔德

研究宏观经济、电动汽车、环保和新能源。著有《改革:新经济政策向何处去》。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