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环保企业创新启示:寻求技术与市场的高效嫁接

21世纪经济报道 申俊涵
2018-06-16 07:00

自2012年国家将节能环保产业列为战略新兴产业后,许多产业资本、政府资金和投资机构开始着手绿色投资,节能环保初创企业不断涌现,整个行业的资金体量和竞争格局迎来巨变。

而在欧洲老牌工业强国德国,节能环保已经成为一大支柱产业,环保理念深入人心。据了解,2016年环保技术市场占德国GDP的15%,预计到2025年这一比例将上升至19%。同时,德国已制定明确目标,将于2022年之前逐步退出对核能的使用。

中德企业如何在节能环保领域合作?德国的节能环保措施对中国来说有何借鉴之处,如何在节能环保与企业发展间平衡?近日,在2018年慕尼黑环博会IFAT期间,记者走访了德国多座城市,试图为这些问题寻找答案。

康得新:对接欧洲研发和中国量产

位于巴伐利亚州首府慕尼黑的康得新欧洲复合材料研发中心(以下简称“研发中心”),是中国企业在德国投资合作的一项典型案例。据了解,该研发中心是中国康得新集团的全资子公司,2016年3月注册成立,2017年6月投入运营。

研发中心的总投资额是3000万欧元,目前已经投入2000万欧元左右。公司的人员规模约40人,其中包括总经理何鹏和总经理助理姜帆两名中国人,剩余都是本地员工。“我们在集团的中国公司也有任职,相当于以我们为桥梁,把欧洲的研发和国内的量产有比较好的对接。”姜帆介绍说。

谈起选择在慕尼黑设立研发中心的原因,姜帆表示,主要是因为当地有很好的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生态集群。汽车碳纤维复合材料轻量技术最早是由宝马汽车带动并发展起来,而宝马总部位于慕尼黑。

随着宝马自身技术的发展,带动了整个产业链上下游的共同发展,产业的生态集群便聚集在巴伐利亚。另外,慕尼黑当地也有很好的高校资源,研发中心已经与当地的大学建立了研究合作的关系。

姜帆认为,利于车身轻量化、减少燃油消耗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是汽车产业未来的趋势所在。从安全性上来说,在汽车遭受撞击过程中,碳纤维吸能的能力是传统钢铁的大概七倍,对人的保护度也会更好。

在国内,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商把车身轻量化提上重要的位置。姜帆介绍称,目前德国研发中心和中国的康德复合材料生产制造厂,已经跟国内外50家企业有合作关系,比如北汽、长安汽车、宝马、蔚来汽车等。

“我们的技术能力在中国乃至全亚洲都是领先的,不过在全球范围内,最好的技术还是在德国。宝马从2003年开始投资做碳纤维复合材料到现在已经研发了15年,我们也就四五年的时间,还在追赶的阶段。”姜帆说。“但中国人的整合能力很强,我们有全球最大的市场,最领先的应用场景。”

德国的先进技术和研发优势,正吸引越来越多中国企业的投资。近日,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供的一份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在德国的投资项目数量达218个,名列第二,仅次于美国。

“中国一直是德国最重要的外国投资来源国,过去五年,中国与美国交替成为在德国项目投资数量最多的国家。”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专家Thomas Bozoyan 说,德国巨大的市场、良好的研发环境和 “德国制造”的品牌是吸引中国企业投资的主要原因。

琥珀:德资百年老店的中国市场探索

在中国企业来德国投资的同时,德国企业也把公司开到了中国。有一两百年历史的家族企业琥珀(Huber)是全球闻名的污水处理企业,过去它习惯于把从德国生产的产品销往世界各地,但中国市场有点不太一样,它选择在当地建厂。

“最开始我们也是通过找代理商,把从德国生产的产品发往中国。但是这样产品价格很贵,发货时间很长,而且在售后服务、安装培训方面也存在问题。于是公司决定在中国建厂。”琥珀环保技术(太仓)有限公司大中华区总经理罗澹说。这位“中国通”操一口流利的汉语,已经在中国生活了25年。

罗澹表示,很多国外公司觉得去中国开拓市场,一次谈判就可以了。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中国合作方更希望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这也是琥珀在中国扎根的原因之一。

谈及琥珀产品的优势,罗澹信心满满:首先琥珀的产品线是最全的,可以为客户提供污水处理方面各种各样的产品和服务。第二,琥珀在中国以跟德国总部一样的标准生产产品,保证质量最佳。

第三,在把产品卖给客户后,琥珀仍希望跟用户建立长期合作,为用户提供人员培训等售后服务。所以即使相对来说琥珀的产品会贵一些,但政府客户仍会考虑接受。

罗澹表示,从2011年琥珀在中国设立到现在,公司在中国的各地都有政府招标的项目订单。去年,琥珀在中国市场已经实现1亿元人民币的收入,增长率达40%。如今太仓工厂的生产能力已经达到峰值,琥珀计划在中国再买一块地建新工厂。

“我们生产的标准跟德国是一样的,以后可能会考虑把从中国生产的产品出口到东南亚,但中国工厂的第一诉求还是满足中国市场。”罗澹说。

学者:解决环境问题共识很重要

在研究层面,中国学者和德国学者也保持着良好的互动。德国赫尔姆霍尔兹研究所环境研究中心湖泊研究系主任Karsten Rinke博士,长期参与对中国巢湖污染治理的研究。据了解,该环境研究中心是世界有名的环境研究机构,在德国莱比锡、哈勒和马格德堡都有雇员。位于马格德堡的研究中心,主要做水污染、水处理方面的科研研究。

Karsten Rinke曾三次到访中国,带领团队在巢湖部署了一个浮标型监测站,该监测站能够自行采集和传输水质监测数据。他的团队也为巢湖建立了湖泊模型,对巢湖水温的时空变化进行模拟,以再现巢湖季节性的降温和升温模式。

“我们知道如何治理湖泊,有相应的方法和手段。但治理需要很多的投入,而且需要放弃其他污染行业的发展,才能保证水源的继续治理。”他说。中国的发展进程很快,这个过程中造成了对生态的负面影响,修复生态环境需要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财力。

在Karsten Rinke的团队中,还有三名来自中国的博士生。宓辰羲是其中一位,他本是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的教师,2016年来到德国攻读博士。宓辰羲表示,与中国水科院、南京地湖所这些国内顶尖单位相比,德国科研机构的监测设备、监测技术值得学习,德国对数据的监测精度和监测频率确实要更好。

除了水污染的治理,大气中雾霾的治理也是人们关心的重要议题。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环保技术专家Flérida Cortizo Regueira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上世纪德国的煤炭工业发达,也曾出现雾霾的问题。1974年德国联邦政府引入联邦排放法后,用法律形式规定煤炭发电厂的废气排放标准,问题才逐步解决。

当时,虽然企业安装废气过滤器会增加成本支出,但由于德国以生产高价值为主,所以企业成本并不是那么高。而且法律颁布后有几年的过渡期,让企业逐渐适应。

“这是德国当时的做法,当整个社会达成共识,政治界、工业界都会有所行动。中国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办法解决雾霾问题,也一定要达成共识。这种的共识代价可能很贵,需要花费很多的钱来治理环境。但这样很值得,可以让人们有更好的生活质量。”她说。(编辑 林坤)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