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前,美国突然宣布对5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后,中国随即宣布了对美国总值500亿美元产品的同等规模、同等力度的反制征税清单。
对此,各大研究机构纷纷就贸易关税作出评述。
长江宏观:国内电子、家电、机械等行业利润受损较大
长江宏观从三个层面剖析了关税对国内市场的影响。首先是行业受到的冲击,其指出,美国征收关税后,中国行业利润受到影响较大主要为电子、家电、机械和计算机等,细分子行业主要为半导体、其他交运设备、光电子和汽车零部件等。
在对中国GDP增速的影响测算上,长江宏观认为,若中国对美国500亿美元商品出口分别缩减20%、10%、5%,中国GDP增速将分别被拖累0.089、0.045、0.022个百分点。
在物价影响上,长江宏观认为,中国从美国的进口农产品、动物产品和废纸等比重较高,若中国也对美采取措施,大豆和废纸等可能首先受到影响;若豆粕和纸品涨价10%-30%,国内CPI中枢或抬升0.2-0.5个百分点。
华泰宏观:中美关税对整体经济影响有限
华泰宏观发布报告称,对中美贸易进行点评。其测算,加征关税对整体经济增速影响有限,对GDP增速负向影响0.1个百分点左右。
华泰宏观认为,在特朗普签订301调查备忘录时,全球各大股市大跌,随着贸易摩擦的阶段性加剧,风险资本市场价格波动加大。但在前期已有一定消化程度的基础上,加征关税对市场的负面冲击可能不会太大。
在谈及对行业层面影响时,华泰宏观认为,中美贸易摩擦升级正向影响农业和进口替代行业,国内农产品和汽车厂商因此受益。
考虑到我国加工贸易为主的贸易结构,美国对我国征收关税可能短期不利于我国航空航天、信息和通信技术、机器人和机械等高端制造业,但是以美日贸易战的历史看,贸易摩擦为高端制造业发展背书,对这些行业影响是短空长多。
同时,华泰宏观也指出,关税启动会更加强化两国类滞胀的预期,其测算我国对美国农产品征收关税,大概提升我国通胀中枢0.2个百分点左右。
华泰宏观表示,中美两国利益相互交织,在互相征收关税的条件下,中美双边贸易可能都会受到负面影响,对双方经济的影响都偏负面。在实际演进过程中,很可能是双方均走向“类滞胀”局面。当两国的便宜商品无法顺利向对方出口时,不管是转而寻求其他国家的较贵商品,还是承担高关税增加的成本,都可能会推升两国的物价水平。
华泰宏观还指出,贸易战可能形成的类滞胀预期,根据过往经验看,中美两国货币政策应对方式不同。80年代初,美联储主席沃尔克加息应对滞胀。中国在面临经济下行和通胀上行压力同时存在时,通常会选择提高通货膨胀容忍度。
其认为:“我国货币政策由稳健中性转向稳健灵活适度,是一个边际放松的过程。未来中美货币政策可能是美国收紧、中国宽松的非同步。我们维持全年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中枢3.75%,顶部4.0%,底部3.5%或更低。人民币汇率可能阶段性贬值到6.5至6.6。”
中金海外策略:对美股基本面直接影响有限
除了国内市场环境和经济影响之外,6月16日,中金公司也对美股走向做出研判,其指出,贸易摩擦对美股基本面直接影响有限。
首先,最新进展是持续数月以来中美贸易摩擦的最新升级,可能压制风险偏好和市场情绪,但市场也并非完全没有预期。
经过此前的数轮磋商后,中美双方依然决定互相加征关税、而并非通过非关税以外的磋商手段解决,是一种相对较为悲观的演进情形。这一进展,有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压制全球市场的风险偏好,甚至不排除再度成为短期的波动源。
不过,经过持续的反复之后,市场并非完全没有预期。昨天美股和主要海外股市并没有出现大幅动荡,可能就说明市场一方面对贸易摩擦的反应已经有所钝化、另一方面也可能还对于后续进展仍抱有一定预期。
往前看,对于全球市场的影响程度大小取决于后续进展是进一步升级(如美方进一步扩大征收关税规模)还是出现转机,因此值得密切关注。
其次,对美股而言,局部受影响板块盈利可能会受到拖累,但对整体基本面影响暂时来看非常有限。
此次中方对美国出口首批征收545项约340亿美元主要集中在农产品、水产品、汽车这三个品类上,其中汽车和农产品也是美国对中国出口排名第二第三的产品(按照2017年进口金额计算)。因此如果正式实施后,预计会对相应行业公司盈利产生一定负面影响,最早从三季度业绩开始显现。
不过,由于340亿美元仅占到美国总出口的2.2%、GDP的0.18%;同时上述三个板块在美股公司中的占比也非常有限,其中汽车板块在一季度标普500指数中的净利润贡献不足2%,因此短期内对整体盈利的直接影响可能也是微不足道的。
Kevin策略研究预计,基准情形下美股二季度业绩仍将维持强劲增长,因此除非发生系统性风险,否则不至于完全逆转美股基本面向上+估值向下的大格局。
(编辑:朱益民)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