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银行首席执行官:计划于2023年前在粤港澳大湾区实现10亿新币税前利润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谢水旺 上海报道
2018-06-19 16:15

“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并不是一个新的战略,对于华侨银行集团来说,这是一个我们日益关注的区域,并将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且将进一步开拓的领域。目前华侨银行在粤港澳大湾区的税前利润约为5亿新币,华侨银行集团计划于2023年前在粤港澳大湾区实现10亿新币的税前利润。”近日,华侨银行集团首席执行官钱乃骥在“华侨银行集团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媒体发布会透露。

钱乃骥表示:“我们讨论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预计到2030年,粤港澳大湾区将持续增长并成为全球GDP最高的商业区,超过旧金山湾区和大东京湾。”

其实,珠三角地区GDP总规模本身就高。“你会发现珠三角地区2017年的GDP为1.1万亿美元,放到全球的环境中看,其实1.1万亿美元比印度尼西亚的GDP还高。印度尼西亚作为一个经济规模很大的国家,其2017年的GDP是1万亿美元。”钱乃骥称。

除此之外,6个对粤港澳大湾区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的宏观因素包括:政府的大力支持、人民币国际化、不断增强的互联互通、呈现强劲增长趋势GDP、私营企业商业活动带来的差异化战略定位以及贸易,以及资本及财富流动所带来的财富管理机遇。这些都将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在2030年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区。

“我想分享一个我们对于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发展方向的观点。正如大家所知,人民币国际化正在持续推进中,而能推动一个国家与外界更为融合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逐步放宽中国资本向境外流动。”钱乃骥认为。

钱乃骥补充:“大家知道中国政府已经宣布了QDII 2政策,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全面实施。鉴于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我们相信,中国将逐步放宽资本向境外流动。QDII 2可能会稳步实施。我们认为QDII 2将通过非常可控的方式实施,并且不会有超出原先预期的大量资本流出。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粤港澳大湾区将有可能成为中国个人资本逐步向境外流出的试点地区。中国可能会这样做,因为国家需要找到方法来跟踪资本的流动,确保其以非常可控和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所以粤港澳大湾区可能会成为试点地区,以测试市场对此的反应。如果这种说法成真,那银行业在其中就会起到重要作用。”

那么,华侨银行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计划具体如何?将如何把握粤港澳大湾区的机遇?

钱乃骥介绍,首先,珠三角地区本身就是快速发展的经济区,所以在这个区域我们就已经有很多可待挖掘的机遇。其次,在粤港澳大湾区内,珠三角地区与香港和澳门之间有资金的双向流动,而将目光放远,就粤港澳大湾区与亚洲其它地区的整合发展而言,新加坡和东南亚也将被纳入其中,我们可以捕捉这些资本流动中涌现出的商机。当然在对于珠三角地区而言,珠三角与中国内地其它地区也存在资本流动。

所以,目前华侨银行正在关注5类资本流动,包括珠三角本身内部的资本流动、珠三角地区与香港/澳门的资本流动、粤港澳大湾区与东南亚间的资本流动,以及珠三角与中国内地其它地区的资本流动。

“目前我们在粤港澳大湾区的税前利润约为5亿新币(相当于29亿港币或24亿人民币)。在5年后的2023年,我们有信心将这一数字翻倍至10亿新币(相当于60亿港币或50亿人民币)。我们希望客户贷款数能实现15%的年复合增长率,目前我们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客户贷款约为350亿新币,我们希望它能每年持续增长,并在5年后达到800亿新币左右。”钱乃骥称。

在员工方面,计划将粤港澳大湾区的员工人数从3000人增加到4200人;不仅在业务发展上提供支持,也为后台支持增加力量。

钱乃骥还称,我们也在评估增强中国财富管理业务的可能,并可能通过在粤港澳大湾区和珠三角地区的试点来推动本地财富管理业务的进一步增长。这并不包括离岸财富管理服务,这部分由华侨银行集团旗下新加坡银行在香港的分支机构提供,我们更多考虑的是中国的在岸财富管理服务。中国的私人财富管理目前还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在产品的丰富度上有待发展。我们希望能够在中国财富管理领域的持续发展中发挥作用,并且有意在这个特定领域设立专属机构。

“另一个关注领域是我们在中国境内的基金管理或资产管理业务。华侨银行集团持有宁波银行20%的股权,并在其附属机构永赢基金中投资并持有28%的股权。这是我们希望继续关注的领域,以期在基金管理和资产管理方面寻求机遇。”钱乃骥称。

华侨银行是新加坡成立时间最早的本土银行,在1932年由三大华资银行合并而成,当中最早的成立于1912年。以资产规模来说,华侨银行目前是东南亚第二大的金融服务集团。华侨银行的主要市场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和大中华。

(编辑:曾芳)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