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多策并举继续扩大消费

21世纪经济报道 祝乃娟
2018-06-20 07:00

国家统计局近期公布的5月国民经济主要数据显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5%,增速比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这是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连续第二个月下调,且该增速也是近十几年来的新低。

尽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回落,但这并不代表消费出现颓势,相反,消费结构的变化正表明消费升级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从现实情况来看,“6·18”、端午节以及世界杯的到来,也让人们看到了伴随着消费升级而来的消费发展盛况。

近日有报道指出,二三线城市的消费升级速度越来越快,甚至和一线城市同步发展。但同时,日后非一线城市消费持续发展也面临两大挑战:一是居民收入能不能通过实体经济的发展而健康地增长;二是能不能依靠特色产业吸引人才。

坦白说,无论是一线城市还是二三线城市,消费的持续发展都有赖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不断增长。对于地方来说,能否留住高端人才当然也事关扩大消费。但是,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扩大消费与消费升级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而且国家正从多个政策与制度改革方面去努力扩大中下收入水平民众的收入,比如精准扶贫与个税改革,还有从今年7月1日起,我国将进一步降低日用消费品进口关税,此次降税涉及1449个税目,降税范围基本覆盖了人们日常消费的方方面面。

1-5月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回落,正是调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结果,同时,制造业投资加快,说明资金更多地流向了实体经济,实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居民收入增长提供了基础。但是,这仅是必要条件,仍需重视再分配,才能扶持大多数民众的消费能力。6月19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的《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则试图通过税率和起征点的调整来提高老百姓的收入,此次个税改革过后,总体上税负都有不同程度下降,特别是向中等收入以下群体的税负下降明显,这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增强工薪族的消费能力。此次个税改革首次规定可以税前扣除项目增加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专项附加扣除。财政部部长刘昆在作草案说明时说,综合考虑了人民群众消费支出水平增长等各方面因素,并体现了一定前瞻性。这无疑也是从税收制度方面支持我国的消费升级。

目前,推动新的消费升级,不仅需要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还要不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以前的主要提供商品转向提供优质商品和服务,从满足人们的温饱和物质需求逐步扩大到满足精神需求。消费升级,需求端的表现就是人们不仅重视商品的质量,更注重消费的体验、愉悦感,以及一些新技术投入带来的便利性。比如世界杯期间球迷们必备的消费品啤酒,相关数据显示,工业啤酒销售数量下降,人们更偏好精酿啤酒,超市货架上除了进口的白啤黑啤,国产啤酒比如哈啤也推出了白啤,甚至在包装方面采用新颖的与时俱进的世界杯包装吸引消费者。消费体验首先在一线城市开始发生,然后不断蔓延扩散,全新的消费体验得益于新技术、新体验和新产品的加入,比如移动支付、自助支付、人脸识别、商品识别、大数据分析、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甚至有的大城市出现了无人超市与无人书店。并且,这种消费体验与升级正在不断向二三线城市扩展。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以中高端消费为主的消费升级,是未来新增长与新动能之一。今年政府报告指出,要推进消费升级,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将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再延长三年,全面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支持社会力量增加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服务供给。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推动网购、快递健康发展。对各类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要依法惩处、决不姑息。扩大消费正在全方位推开,政策支持与制度改革力度明显加大,而且得益于国家推动创新驱动战略的时候,许多新技术不断投入使用,为改善消费体验与提升服务贡献良多。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扩大消费与消费升级,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手段,并且扩大消费也是我国经济结构转变的重要指标,近五年来,我国的经济结构中,消费贡献率由54.9%提高到58.8%,服务业比重从45.3%上升到51.6%,最终,消费起到基础性作用的经济结构是更健康和更可持续的。(编辑 欧阳觅剑)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