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格局现头部效应,华泰7亿收入拉开差距

21世纪经济报道 谭楚丹 深圳报道
2018-06-20 07:00

从格局变化来看,行业集中度进一步上升。第一名收入规模在前20名占比从16%提高至22%。并购重组财务顾问的头部效应亦在逐渐显现。

6月14日证券业协会发布《2017年证券公司经营业绩排名情况》,各家券商的并购重组去年“成绩单”也随之公布。

榜单显示,华泰证券以7.28亿的收入规模排在榜首,远超第二名中信建投证券的5.29亿元。而招商证券则成为名次与收入规模上升最快的券商,跃升至第六名,收入增长2.3倍。

从格局变化来看,行业集中度进一步上升。第一名收入规模在前20名占比从16%提高至22%。

并购重组财务顾问的头部效应亦在逐渐显现。这在今年上半年得到印证。截至6月19日,以重大资产重组为例,中信建投证券与华泰联合证券分别有23个、20个项目,成为业内超过20个项目仅有的两家券商。

并购重组“扛把子”

根据证券业协会披露,华泰证券继2016年夺得第一以后再度拔得头筹,2017年并购重组财务顾问收入达到7.28亿,同比增长38.72%。

公开资料显示,华泰证券在2017年完成了多家明星企业的并购重组。比如顺丰控股(002352.SZ)借壳鼎泰新材,交易总价值433亿元;西王食品(000639.SZ)以支付现金方式收购了全球最大运动保健品公司加拿大Kerr Investment Holding Corp的100%股权,作价48.75亿元;美年健康(002044.SZ)定增收购慈铭体检72.22%股权等。

据了解,承载华泰证券投行业务工作的为子公司华泰联合证券。

以往不同的是,华泰证券此次拉开与第二名的差距。数据显示,2016年公司与第二名中金公司相差1亿收入规模;如今与第二名中信建投证券已经拉开近2亿的身段。

从行业集中度来看,华泰证券在并购重组市场的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以前20名作为样本,2016年公司在前20名的收入规模中占比16%,到了2017年占比提高至22%。

招商增长最猛

事实上,除华泰证券以外,2017年并购重组财务顾问格局发生较大的改变。

中信建投证券2017年的收入规模以及排名出现较大提升。根据协会披露,该公司并购财务顾问收入达到5.29亿元,比2016年的2.70亿元同比增长95.67%;从2016年的第五名上升至第二名。

另一家券商表现则更为抢眼。招商证券在2016年排名第14名,并购重组财务顾问收入共6382万元;2017年突飞猛进至第6名,收入2.1亿元,规模增长2.3倍。

公司在2017年完成操刀15个重大资产重组项目,比如深赛格收购赛格集团持有的四家公司;*ST煤气置换及定增收购蓝焰煤层气100%股权。

另有多家券商的并购重组财务顾问收入出现回落。中金公司尽管仍在前三名,但收入规模缩水13.93%,2017年为3.60亿元。

国信证券、国金证券、海通证券、东方证券四家在2016年并购重组收入超亿元的券商,2017年滑坡。其中东方证券与国信证券收入腰斩一半以上,2017年分别为6141万元、6858万元。而申万宏源更是从2016年的前十名跌至第28名。

西南证券尽管并购重组业务领罚,但在2017年收入依然为1.82亿元,从2016年的第三名滑落至第7名。

深圳一家券商投行人士19日向记者解释,“事实上2017年是IPO的大年,很多并购重组标的改变想法,选择去IPO,所以很多券商的并购重组业务不及以前,基本都出现下滑。”

并购重组再度迎来热闹

随着IPO审核从严,“跷跷板”今年再度把机会转向并购重组。

“今年的并购重组市场要活跃一些,有一定好转。”前述深圳券商投行人士谈到。在他看来这与IPO审核环境有一定相关性。“但其实并购重组审核也很严格,市场对蹭热点的或者业绩承诺比以前更为谨慎了,并购市场的整体热度肯定回不了2013-2015年了。”

另一名北京的券商投行人士也谈到,由于IPO退出渠道比以前更难,不少新三板企业选择与上市公司“联姻”。根据广证恒生的研究,从新三板企业视角来看,工业行业被并购案例最多,上市公司青睐于盈利状况与成长能力俱佳的新三板企业。

“并购热”对于财务顾问们来说是一个不可小觑的机会。

根据数据统计,以重大资产重组为例,截至6月19日,中信建投证券今年共有23个项目,排在业内第一;华泰联合证券以20个紧跟其后。这是截至目前业内仅有的两家券商在重大资产重组项目数量上超过20个,意味着行业集中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而在其它券商表现中,海通证券和国泰君安各有16笔与15笔。此外,中信证券、广发证券、招商证券依次有13笔、12笔、10笔。(编辑:杨颖桦)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