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拍电影到打造品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8-06-23

2018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式论坛的门口排起了长队,让上海电影有限公司董事长任忠伦有些感动。与以往不同的是,想要从大佬的言论中学到知识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博纳影业集团董事长兼总裁于冬在上述论坛表示,中国电影处在非常好的机遇期。如今的好莱坞电影是职业经理人的天下,几大公司都没有老板,只有职业经理人。他们背后是华尔街的投资家、银行家、金融家,对经理人的要求是盈利。为了达到投资人的业绩要求,只能不停地拍续集,不会犯错,但没有创新。

“我们回顾好莱坞崛起的时候,是一批伟大的电影投资家和制片人,创造了世界梦工厂。当一个产业离开创始人的时候,就一定有转折期。恰恰这个时候,中国电影迎来了第一批创始人老板,他们还在亲临一线组织生产。所以这十年是赶超好莱坞的最佳时机。不仅因为票房、观影人次增长,也和第一代企业家分不开。”他说,“所以资本要对电影行业宽容,要有容错机制。”

如今,似乎到了第一代企业家与资本之间互相了解、试探的阶段。

客观来说,资本市场的望而却步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无法计算价值。从本质来说,内容作为轻资产,其估值模式本身就没有一套系统模型,这种缺乏长期价值的商业模式,并不符合投资逻辑。

乐创文娱董事长兼CEO张昭于6月19日电影节期间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影视公司估值起不来,是因为行业目前没有一种可积累的模式,票房的不确定性太大了,投资人算不出账来。电影应该是品牌时代,品牌可以带来议价,IP是品牌化的过程。它是知识产权,IP价值运营就是品牌化的过程。过去大家以为热度高就是IP,但IP是知识产权、是有没有明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设。”

衍生品、实景娱乐等业务的发展为打造品牌提供了可能,也为IP提供了更多变现渠道。目前,聚焦衍生品的“阿里鱼”正成为阿里影业的业务重心之一;万达电影此前收购的时光网也持续布局衍生品。“万达之夜”上,万达宣布其获得央视动画的衍生品开发权。

实景娱乐业务更是成为了资深玩家的新赛道。华谊兄弟、光线、博纳、万达均对此有所布局。其中,“万达之夜”提出要在现有的实景娱乐基础上增加IP植入。而刚完成更名的“乐创文娱”也于6月19日宣布与融创合作文旅项目,发力实景娱乐。

在这样的行业储备下,传统电影公司正在向综合性娱乐集团发展。

任忠伦表示,“现在的公司还是中小企业,市值几百亿、利润十亿,有的还在亏损。这么多年,我一直想把我们的企业打造成强大的电影企业。因为做这样高风险、大投入的内容,瞬息万变当中,如果自身不是强大的企业,潮起潮落是必然的。”

“未来中国的电影行业,一定会有头部的公司。龙头企业的市值有突破千亿的机会。所以一定要选择那些有持续创新能力和盈利能力的公司,选择与他们为伍,一定不会错。”万达影视集团总裁兼万达电影总裁曾茂军表示。(编辑:李清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