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所合伙人于绪刚:建议设湾区交易所或湾区板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周莹 杨坪 广州报道
2018-06-26 11:45

在6月23日的粤港澳大湾区法律服务高峰论坛上,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大成中国区资本市场专业委员会主任于绪刚进行了“大湾区发展与资本市场创新互动”的主题演讲。

他通过对国际金融中心的对比、对国际资本移动趋势的分析,结合国际资本市场全球化实践经验和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探索措施,提出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与资本市场创新互动的三条建议。

于绪刚梳理了目前中国交易所在国际化方面所作出的三种模式的探索。

第一种模式是产品的联通,从B股、H股的诞生到QFII、RQFII的入场,到沪港通、深港通的开通,再到预期今年落地的沪伦通。

他认为这种产品的联通可视为代销,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资本市场。

第二种模式是合作创设交易所。2017年6月初,上交所宣布与哈萨克斯坦国际金融中心管理局共同投资建设阿斯塔纳国际交易所。

根据合作协议,上交所作为战略合作伙伴,将持有阿斯塔纳国际交易所25.1%的股份。

第三种模式是参与海外交易所的并购,例如,近两年,上交所和深交所参与了对巴基斯坦交易所和孟加拉国达卡交易所股权的收购。

于绪刚总结说,湾区建设首先要有资金,湾区建设的核心就是要打破所有障碍,让资金留在中国,留在粤港澳湾区。

对此,他提出了三种粤港澳大湾区资本市场创新的方案建议。

第一种方案其称之为激进方案,参照Euronext模式,可由香港交易所集团收购深圳证券交易所,再针对湾区企业,在香港交易所集团下设立大湾区证券交易所和大湾区期货交易所,采取混合所有制。

三个交易所实行属地监管模式,仍由证监会依法监管,运行则由香港交易集团来进行市场化运行。湾区交易所在广州注册登记,发行上市实行注册制,进行人民币资本项下自由兑换的试点,湾区企业可以既在香港上市,又在深圳上市,也在湾区交易所上市,看哪个交易所的价值发现作用强。湾区资本市场实行属地监管,市场联通,湾区交易所发行、上市、交易、清算、交割独立运行。

其指出,大约在1992年开始,全球交易所的治理结构都改变了,变成了上市公司,在自己的交易所上市。中国的交易所治理结构和全球尚不匹配,通过收购换股是一个较为简单的操作模式。粤港澳大湾区的这种模式可以看作是自由主义下市场经济的一种尝试。

第二种方案其称之为温和模式,参照中欧交易所模式,由香港交易所集团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出资设立湾区交易所集团,湾区交易所集团下设位于广州的湾区证券交易所和湾区期货交易所。湾区交易所发行上市实行注册制,针对湾区的上市企业进行人民币资本项下自由兑换的试点,吸引外资流入。

第三种方案,于绪刚称其为在现状上的创新: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下设立湾区板,对于在湾区板上市的湾区企业实行注册制,进行人民币资本项下自由兑换,向国际资本开放。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