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经济五年增长五倍 垄断、隐私问题仍待解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夏旭田 北京报道
2018-06-27 20:00

6月27日,以“平台经济的发展与治理”为主题的第四期“共享经济思·享·会”在国家发改委召开,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会上获悉,2017年平台经济规模比2012年增长了5倍,中国已涌现出64家平台企业,在世界平台企业中占比超过三分之一。随着平台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垄断、滥用市场地位、假冒欺诈、侵犯用户隐私等问题亟待解决。

会议上,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副司长孙伟指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当今世界正进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时期,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契机,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杠杆的培育新动能,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而平台经济正是这样一个重要的融合点。

孙伟表示,近年来平台经济发展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首先,规模发展迅速,2017年的规模比2012年增长了5倍;第二,模式创新越来越丰富,当前互联网正从消费走向产业,形成众多新的产业模式,包括零售、工业互联网在内的平台经济在线下、线上不断延伸,医疗、金融等多个细分领域都出现了平台,开展了丰富的模式创新。第三,主体效应明显,“从统计看,去年176家平台企业中中国占了64家,在平台经济上中国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不过,孙伟也指出,当前平台经济也出现了一些诸如垄断、侵犯隐私等问题,平台治理需要进一步探索。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吕廷杰表示,数字时代的平台经济发展呈现的典型的特点首先就是大,赢者通吃,从好的方面将这带来了高度集约化,但不好的方面是带来了垄断问题。第二个特征就是跨行业发展,目前中国的相关政策法规对此是缺失的,其发展面临着政策风险。

他指出,平台经济在快速发展中由于监管相对缺失,政府准备不足,制度发展不足,导致假冒伪劣、网络欺诈等问题层出不穷。

对此,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周汉华认为,应当处理好避风港原则和主体责任之间的关系。由于平台用户动辄上亿,没有避风港原则是无法发展的,主体责任外延特别广的话,会抑制平台的发展;从长期来说要处理好监管执法对平台的社会化治理与平台治理的社会化。

周汉华表示,平台经济的崛起将带来全社会财富、权利和秩序的重构,当前世界前十大公司几乎全是平台企业,但社会总体失业率并未明显下降。然而,平台对整个就业结构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过去很多人在产业部门工作,现在可能会慢慢转到平台上来。周汉华认为,未来就业形势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基于平台的零工经济将快速发展,未来70%都是零工经济。

隐私保护也是平台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周汉华表示,平台最核心的是用户的数据,由于大部分平台提供的服务是免费的,很多平台的商业模式就是基于用户数据来提供推送等增值服务。他建议,要对用户数据进行隐私分级,并建立交融型的隐私保护机制。

(编辑:周上祺)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