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梁育填: 粤港澳当好支点辐射带动粤桂黔

南方日报
2018-07-05 10:05

“南广、贵广高铁的开通运营,实现了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珠江—西江经济带、黔中经济区等经济板块的‘互联互通’,未来,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将成为富有经济活力的高铁经济走廊。”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副主任梁育填副教授说。

在泛珠区域高铁经济带建设工作现场会暨第四届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联席会议召开前夕,梁育填接受南方日报专访表示,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应当发挥好“支点”和“龙头”作用,辐射带动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实现更好发展。

高铁上的“周末工程师”群体正在出现

南方日报:2015年南广、贵广高铁开通后,区域间的可通达性大大提升,你认为这给沿线三省区分别带来了什么样的发展机遇?

梁育填:这两条高铁线路的开通运营,打通了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珠江—西江经济带、黔中经济区等经济板块,实现了板块之间的“互联互通”。总体而言,提高了沿线地区的开放水平,但对于不同的地区,机遇还是有所不同。

比如,对于广东省而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即,广西和贵州将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提供广阔的腹地空间。

而广西和贵州,则能更好地借助广东,实现高水平的“走出去”“引进来”。比如,三省区间“四小时经济生活圈”的成型,进一步推动了广东的科技和人才向西流动,高铁上的“周末工程师”群体正在出现。这将支撑广西和贵州两省区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南方日报:在粤桂黔高铁经济带中,哪些领域的产业协作明显增强?

梁育填:我们在观察中发现,有两类产业得到了明显增强。一类是“消费在本地、消费者来自外地”的旅游业等服务型经济。比如,高铁开通之后,广西和贵州沿线主要景区景点游客量均大幅提升。在桂林龙胜,高铁开通后,2017年共接待游客777.36万人次,比2013年增长了3倍多。

同时,另一类“生产在本地、市场在外地”的农产品和制造业等实体经济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比如广西贺州市,每年有85%的农副产品销往广东。贵州建设的现代农业园区,生产的绿色生态农产品借助贵广高铁及贵广高速公路打开珠三角地区市场。

南方日报:目前,粤桂黔三省区都已建立了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这些重点园区节点对三省区产业协作,带来了哪些积极影响?

梁育填:最重要的就是推动了产业的向西转移,比如佛山的陶瓷、家具等,成为了广西和贵州不少城市重点引进的产业。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广东传统优势民营企业的总部经济得到发展,大西南地区市场空间和资源空间也得到了拓展。

此外,随着高铁经济已逐步成为粤桂黔高铁经济带的品牌,三省区沿线城市及产业园区,将能够利用“高铁”这一品牌来推动招商引资工作。

城市需要因势利导才能收获高铁红利

南方日报:在你团队的研究成果《粤港澳大湾区中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东园)的战略定位及实现路径》中,提到“高铁的开通对不同城市的影响具有差异性”,你可否详细介绍一下这些差异有哪些具体表现?

梁育填:我们在研究中发现,不是所有城市都能“自然”地从中高铁开通中获取红利,这是各个城市应当加以留意的。

比方说,我们发现一些未设站的城市,有可能面临着“过道效应”,也就是说,人才流、技术流等各类资源,仅仅是“经过”这些城市而不作停留,这就无法为城市发展做出贡献。

而另外一些“非枢纽”站点,也有可能受附近枢纽站点、中心城市的影响,导致各类资源“被抽离”。若规划不当,高铁不仅无法为这些城市提供红利,反而会加速这些城市人才和资本的外流。

南方日报:对于进入高铁沿线站点的城市而言,应当如何因势利导,最大效应收获高铁红利?

梁育填:针对上面所说的潜在挑战,建议各城市在规划高铁经济带时,首先要尊重高铁的基本特点。比方说,高铁是客运为主的运输方式,那么我们在规划产业类型时,就应当重点布局那些便捷人口集中和疏散的产业类型,尽量规避物流量大的产业。

另外就是要协调好高铁站点和城市功能板块的关系。我们发现,成功的“高铁新城”,其所在城市的中心城区基本都已趋于饱和,建设新城以疏散人口和产业是“因势利导”。而对于那些中心城区还没饱和的城市,规划建设高铁新城,很有可能会使新城会变成“空城”。

吸引粤桂黔沿线要素向湾区集聚

南方日报:近年来,随着粤桂黔三省区间高铁开通,珠三角产业加速向广西、贵州两省区转移。调研组在广西看到,梧州、贵港等城市已成为承接广东产业梯度转移的重要节点,比如贵港市,2015—2017年,招商成果过半来自广东,为广东企业的扩大发展提供了平台。你认为,粤桂黔高铁经济带的持续发展,将给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带来什么帮助?

梁育填:粤桂黔高铁经济带的持续发展,有利于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科技、人才等资源向粤西北及桂黔地区有序转移,同时也能吸引粤桂黔高铁经济带沿线地区的高端要素向粤港澳大湾区集聚,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

一方面,粤桂黔高铁经济带的建设将吸引和承接沿线城市产业的研发、销售、设计等附加值较高的环节落户粤港澳大湾区,同时也为粤港澳大湾区拓展产业腹地和销售市场。

另一方面,广西、贵州两省区则拥有丰富的产业资源与劳动力资源,通过承接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转移,有利加快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

南方日报:您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将给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发展带来哪些重要机遇?

梁育填:粤港澳大湾区在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管理创新、科技进步、产业升级、绿色发展等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这为粤桂黔高铁经济带的发展提供了龙头引领作用。

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应当继续强化“支点”作用,在交通、科技、资本等方面,继续引领并辐射粤桂黔三省区的发展。

此外,可通过联合举办科技博览会、交易会、项目推介会等,带动西南地区拓展港澳以及国际市场,为大西南地区企业搭建拓展粤港澳湾区及国际市场的重要平台,共同开拓东盟产品在粤港澳湾区的市场。

最后就是要进一步发挥粤港澳大湾区高度开放的优势,带动三省区共同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开发建设。鼓励和引导桂黔参与“一带一路”相关的重大基础设施、对外合作平台、金融改革创新等活动。同时,强化与桂黔、东盟、港澳地区的交通运输合作,积极融入粵港澳—桂、滇—东盟国际综合运输网络通道;组织高铁沿线企业抱团“走出去”,推动粵桂黔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前布局和发展。

(编辑:陈洁)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