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19亿元股权质押风险纸老虎?多方化解强平隐患悄然展开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周莹 广州报道
2018-07-05 12:55

A股跌跌不休之下,股票质押的风险近期集中爆发,个股踩踏事件不断。另一方面,面对无股不押的A股,为了降低风险,近期多家公司解除股权质押,渐成新的风向。

 

股票质押爆仓,灰犀牛来袭

 

7月5日,欧浦智网(002711.SZ)开盘再次一字板跌停,这已经是其连续4天跌停。股价的闪崩与其控股股东质押股份触及平仓线密切相关。

欧浦智网此前公告称,截至7月3日,公司股票收盘价格为6.79元/股,公司控股股东中基投资已触及平仓线的质押股份数为4.48亿股,占其持有公司股份数的80.92%,占公司总股本的42.4%。中基投资目前正在积极与债权方进行沟通,采取补充资金、提前归还融资款项、与相关金融机构协商展期等多项措施应对平仓风险,但不排除在协商过程中出现强制平仓的情形。

欧浦智网的爆雷并不是个例。近期,大连电瓷(002606.sz)、绿庭投资(600695.SH)、鹿港文化(601599.SH)、清新环境(002573.SZ)等多只个股发布股票质押风险公告,爆仓强平危机频发。

 

股票质押爆仓危机风险几何?

 

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7月4日,A股3531家上市公司中,有3510家上市公司进行股票质押,占比高达99.41%,其中138股质押比例超50%。而没有进行股票质押的公司仅有21家。从个股的角度,若公司股票质押比例过高,则面临较大的风险敞口压力。一旦股市剧烈波动,公司将面临质押权人强制平仓、抛售股票的风险。

中信证券7月3日发布的研报显示,其根据上市公司公告计算了2010年以来尚未解除质押的股票,经计算,截至6月26日上市公司股权质押规模约5.6万亿,涉及2363家上市公司。其中,全市场有837家公司存在平仓风险,涉及股票市值5319亿元,占全市场总市值1.12%。中小板和创业板目前分别有1429亿元和1211亿元股票存在平仓风险,占中小板和创业板总市值的1.60%和2.62%。

今年以来,在去杠杆的大背景下,社会融资下滑、非标缩量,上半年爆出多家上市民企债券违约,民企资金链更为紧张。据媒体报道,今年4月以来截至6月30日,有34家上市企业发布平仓风险公告,32家为民营企业,有14家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超过了50%。

川财证券研报指出,与新经济产业相关的医药、传媒、计算机等行业股票质押规模较高。从各行业本身的股票质押规模来看,股票质押规模占行业当前市值的比例最高的为传媒(28.45%)、房地产(27.01%)、综合(25.28%)、纺织服装(24.85%)、计算机(24.42%)、基础化工(21.50%)、农林牧渔(20.07%)。今年以来备受关注的新经济产业密切相关的医药、传媒、计算机、电子元器件、机械等行业股票质押规模都相对较高,需警惕其可能受到的股权质押影响。

A股持续下挫下,上市民企股票质押的风险引起市场关注。此前,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业协会相继发布信息,对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业务的风险情况进行介绍,表示上市公司股票质押业务风险总体可控,沪、深市场股票质押平均履约保障比例分别为181%、223%。中证协分析称,截至日前证券公司对股票质押业务的风险控制总体有效,行业经营状况良好、财务稳健、流动性充足。

从交易所一线监管看,目前已强化相关信息披露要求,强化对股东高比例质押的风险揭示。同时,加强对股票质押行为日常监管,密切关注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或第一大股东高比例质押风险,强化穿透式披露。

业内人士表示,近期股市震荡调整,一些市场人士过分夸大股票质押风险,将理论上的平仓风险简单等同于对二级市场的实际冲击等误解普遍存在。第一个误解是股票质押触及平仓线代表着实际违约,第二个误解是股票质押触及平仓线意味着强制平仓。

另外,在减持新规限制下,即使触及平仓线,还必须遵守90日内通过竞价减持不得超过相应股票总股本1%的限制。

 

强平危机悄然化解进行时

 

面对存在的平仓风险,上市公司如何自救?中信证券研报指出,在实务操作中,质押股票触发强平线,并不意味着平仓风险会马上兑现,可能通过多种方式缓解危机。

一是上市公司股东可以通过补充现金或补充股票,摊低成本。但是,如果大股东已将手中绝大多数股票质押,那么进一步补仓空间会有限,平仓风险会上升。因此,对于多次追加质押担保的上市公司,需要警惕。

二是停牌。部分公司在触及平仓线后,会采取临时停牌的方式缓解燃眉之急,利用这个时间筹措资金。其中一部分,随后会筹划资产收购或资产重组等利好事件。即使筹划不成功,也可以将平仓风险延后一段时间,等待市场转暖。

三是回购、增持。上市公司股东可以通过回购、增持等举措提振股价,使股价摆脱危险区域。银禧科技、北纬科技推出回购,就是典型的例子。

最后,转让控制权也是消除平仓风险一大法宝。

*ST景谷(600265.SH)在7月3日公告称,公司将发生潜在的控制权变化,公司控股股东重庆小康控股有限公司拟将其持有的*ST景谷30%的股份,以协议转让方式转让给周大福投资有限公司,这也是最新一起或同股权质押相关引发控制权变更的案例,以解燃眉之急。联建光电、凯瑞德、红宇新材近期控制权转让事项都属于这类案例。

近一个月,股权质押的风向正慢慢发生变化,开始出现积极的一面。面对潜在的股票质押风险,相较延期、补充质押等治标办法,一些上市公司股东采取更为彻底操作——解除质押,甚至是提前解除质押,这样做的股东正越来越多。

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在最近三年的公开质押记录中(2015年7月4日至今),有942笔质押在2018年6月以后办理了解除质押,共涉及452家上市公司,其中有324笔质押在到期日之前提前结束、占比34.39%。

就解除质押的规模来看,上述942笔操作合计对185.52亿股解除质押,估算涉及市值2119.58亿元。

具体而言,有469次解除质押涉及市值超1亿元,有209次解除质押涉及市值超3亿元,有113次解除质押涉及市值超5亿元,有30次解除质押涉及市值超10亿元,包钢股份(600010.SH)、美的集团(000333.SZ)、顺丰控股(002352.SZ)和海德股份(000567.SZ)的解除市值规模超过30亿元。

美的集团在6月22日公告称,由于质押期限到期,美的控股将质押给中国银行与民生的银行的股份进行解除质押,包括对民生银行解除质押7500万股,对中国银行解除4050万股的质押,之后未进行新的质押操作。7月4日晚间,美的集团发布《关于回购部分社会公众股份的预案》的公告,拟回购金额不超过40亿元,拟回购价格不超过50元/股。

(编辑:朱益民)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