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报告:保持战略定力苦练内功是应对中美经贸摩擦的治本之策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夏旭田 北京报道
2018-07-08 23:09

7月8日下午,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在京发布的《中美经贸关系战略报告》称,中美经贸摩擦的根源在于中美两国各自政治经济格局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从美国的角度看,“精英的美国”与“传统的美国”等“两个美国”的矛盾日益激化,但把共同的矛头指向中美经贸关系,在这种大背景下,中美在贸易等局部领域的冲突不可避免,需要双方有较长时间适应和磨合。

报告认为,中美贸易摩擦的成本中国完全可以承担。报告测算,即使中美按最极限的量级互征关税,中国净出口预计下降400亿美元,对中国GDP增速的拖累为0.34个百分点,影响可控。不过,从两国的根本利益来研判,中美关系不会走向全面对抗。

报告建议,短期内,中方需要把握主动权,以斗促合,可以在中美贸易顺差问题上尽量通过协商达成解决办法,对于阻碍中国经济升级的无理要求,则必须予以坚定地拒绝。长期来看,中方要做好持久准备,同时苦练内功,以最大的决心精准落实各项改革方针大略。

“两个美国”激烈博弈

在上述报告发布会上,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美国社会以及美国决策层是高度分裂的,以华盛顿、华尔街、跨国企业为代表的“精英的美国”与普通中产阶层、铁锈地带蓝领工人为代表的“传统的美国”之间的裂痕越来越大。“精英的美国”与“传统的美国”在激烈博弈中,中美经贸关系成为唯一共同的靶子。

他认为,从美国角度分析,中美贸易战的爆发在于美国国内“两个美国”矛盾的激化以及“两个美国”的矛头全部指向中国。

对于“精英的美国”而言,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崛起,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为了建立和维护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各方面的秩序,精英群体将矛头指向中国,意图在于巩固和保障自己在世界舞台上的权威和领导。

对于“传统的美国”而言,他们认为新兴工业国家廉价的人力成本等生产要素方面的优势使得国际分工过程中大量劳动力就业岗位从美国流失,无论是2017年4月美国商务部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启动的232调查,还是2017年8月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发起的301调查,其最终目的都在于通过各种手段将制造业带回美国,从而为美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对美贸易依赖已显著降低

与此同时,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进入新时代。十八大以来,中国发展道路越来越清晰,中国人民朝着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前进。对于已长期扮演全球超级大国角色的美国而言,面对一个发展道路不同、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与之差距逐步缩小的新时代的中国,贸易等局部领域冲突不可避免,需要较长时间适应、磨合与接受。

当前需要以底线思维冷静分析两国的根本利益之所在,基于此,报告认为中美不会走向全面对抗。中美贸易不会归零,不会“断网”,更不会走向新冷战或军事战争。

一方面,当下中美利益深度交融,美国跨国公司在中国拥有广泛的、关乎公司发展根基的重要利益,美国享受美元作为全球货币体系的红利亦需要中国的支持、参与。中美经贸关系会经历量的调整,但不会出现颠覆性的变化。

报告表示,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对美国的贸易依赖显著降低,而美国对中国的进出口依赖则与日俱增。在中国2001年加入WTO时,对美国的出口占中国总出口的20.4%,从美国的进口占中国总进口的10.8%,而2017年中国对美国的进、出口则分别占中国总进、出口的18.9%和8.4%。与这种趋势相反的是,从2001年到2017年的十多年内,美国对中国的出口和进口占其总出口和总进口的比重从2.6%和9.0%分别上升至8.4%和21.6%。

另一方面,如果从双方的战略诉求来分析,“传统的美国”与“新时代的中国”在相当多领域的需求是互补的,特朗普总统代表的美国所希望“减仓”的,如扩展全球贸易、改善气候变化、改革全球治理等,是当前中国所希望“加仓”的。基于此,报告认为中国能够消化本轮中美贸易摩擦的负面影响。

中国能够消化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

根据美国商务部的数据,2017年中国对美出口总量为5056亿美元,而中国对美国进口总量为1304亿美元。目前美国对中国出口的产品的平均关税在3%左右,贸易战打响后,这一关税将提升至25%。报告估算了两种情况:

情况一:美国加关税,中国不加征报复性关税。根据近年来关于中国对外贸易的研究,中国对外出口价格弹性(即出口价格变化1单位所导致的出口数量变化)估算的平均值大约在0.5。给定中国不进行报复性反击,这一关税征收后,中国对美出口量将下降11%,即500亿美元。目前中国的GDP为12万亿美元,因此出口下降将拖累中国GDP增速0.4个百分点。

情况二:美国加关税,中国加征报复性关税。据近年来相关研究测算,中国进口价格弹性(即进口价格变化1单位所导致的进口数量变化)为0.48。倘若中国对美国商品征收同等水平的报复性关税,则中国净出口直接受影响将下降到400亿,对中国GDP增速的拖累将从不加报复性关税的0.4个百分点下降到0.34个百分点。

除了直接影响,还应考虑贸易战对整体经济影响的乘数效应。报告认为,短期来看,乘数效应有限,由于企业短期绝大多数生产要素已经确定,贸易战的影响难以快速传递到投资方面。因此,短期来看,中美贸易带来的冲击中国是可以承担的。

李稻葵表示,特朗普具有典型的“传统美国”思维,相比长远的战略,其更重视交易的短期收益及成本。因此报告认为,在中美贸易顺差等问题上可尽量通过谈判和协商努力达成一致,对于“精英的美国”所提出的针对中国技术发展的无理要求,则必须予以坚定的拒绝。

考虑到美国的竞选周期,报告认为,中美贸易谈判很可能无法在美国中期选举之前完成,特朗普需要贸易战这张牌不断发酵,获得选民的期待,此时,对于特朗普来说,中美贸易谈判没有结果就是最好的结果。因此,短期来看,应当以斗促合,在中期选举之前,对美国采取的贸易制裁坚决采取反制。特朗普若要争取连任,对于美国经济的短期走势必然有所顾忌,贸易战急剧扩大的可能性很小。

保持定力,加快推进各项改革

从长期看,中国需要保持战略定力,苦练内功。展望未来一段时间,尽管从人均水平来看,中国距离美国还有很大的差距,但随着经济总量的成长,中国在国际贸易、跨国投资、地区政治、国际话语权等方面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可以预见,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中美关系将始终处于不稳定状态,阶段性的经贸摩擦将成为两国关系的常态,直至达到新的均衡点。

对此应当保持历史耐性和战略定力,牢牢把握战略主动权,避免非理性应激反应。应当充分认识大国关系调整和世界秩序调整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一方面,要保持历史耐性,以平常心谨慎应对经贸摩擦,不急躁,不冒进,意识到时间是在中国这一边的。另一方面,要牢牢把握战略主动权,避免应激性反应和非理性行为,不被特朗普政府的无端指责和非分要求所干扰。

报告建议,中长期内应保持经常账户顺差环境,做好资本账户管理,防范跨境资本快进快出引致金融危机;适时主动推进东亚、东南亚区域经济合作,营造稳定健康的睦邻经贸环境;树立底线思维,建立多重保障维护能源供应安全;深化科研体制改革,激活知识产权市场,多管齐下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报告指出,要加快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深化落实国有企业相关改革,强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优化资源配置效率。要加快十八届三中全会所强调的国有企业改革,通过制度建设促使国有企业按市场规律运行。加快低效“僵尸企业”退出,释放其所占用的金融、土地、人力资源,通过市场化的方式配置到效率更高的部门和企业主体。

(编辑:吴红缨)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