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物种”小米上市:革命尚未成功,雷军同志仍需努力!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饶守春 北京报道
2018-07-09 18:13

7月9日,小米集团成功在港交所上市,成为港交所首家“同股不同权”上市公司。但尽管头顶光环,亦有不少大佬助阵,小米集团在上市当天仍然出现破发,且一度股价下跌接近6%。小米集团为什么会出现破发?破发对小米有着怎样的影响?小米的具体估值究竟是多少?这篇记者观察,通过对小米集团破发背后的三个问题分别进行了阐述。

7月9日,小米集团(1810.HK)于港交所挂牌上市,成为港股首家“同股不同权”机制下上市的公司。

头顶光环,不少大佬助阵。风光之际似乎也有小遗憾,按招股价下限17港元/股发行定价的小米集团,在上市当日报收16.80港元/股,下跌1.18%。

按此计算,小米集团市值3759亿港元,合479亿美元。

此前,市场一度认为小米集团发行初始估值应该在500亿-700亿美元,而在小米集团最新一轮融资时,其估值已经达450亿美元。

小米集团上市破发,估值不及预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外界对其业务定位的不认同,这也是公司上市后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在招股说明书中,小米集团将自身定位于互联网公司,并非外界以为的硬件厂商。

在此前的路演中,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即半开玩笑地表示,不应纠结于小米是否是互联网企业,而应该将其定义为“新物种”,在此基础上的估值则应是“苹果乘以腾讯”。

不可否认是,小米集团身上有着深刻的硬件公司烙印。

根据小米集团此前提交的招股说明书显示,报告期内,公司来自智能手机的销售收入分别为537.15亿元、487.64亿元和805.64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0.40%、71.26%和70.28%。

与之对应的是,小米集团报告期内的互联网服务业务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8%、9.6%和8.6%,且主要来自于广告推广和移动游戏业务。

对小米集团定位的不同,将因此深刻影响其后期的股价走势和估值,这一点可以从亚马逊与苹果公司两家完全不同的估值标准得以体现。

截至最新,归属于互联网行业的亚马逊的最新市盈率为210.8倍,对应的囊括全球智能手机60%利润的硬件厂商苹果公司,其市盈率则为17.3倍。

目前,港股并不高涨的行情,以及内地具有“新经济”特色企业在港上市后,低迷的市场表现,也给小米集团股价走势带来压力。

去年下半年以来,包括阅文集团、众安在线、平安好医生、雷蛇和易鑫集团先后登陆港交所,因其具有的一系列共同点,这五家公司也被称为港交所“新经济五剑客”。

上市以来,上述“新经济五剑客”先后遭遇股价大幅波动,其中除阅文集团外,其它四家公司连续破发,股价最低者甚至已跌破发行价的一半。即使是阅文集团,在上市首日出现80%的股价涨幅后,此后股价也一直处于下行通道,较首日收盘价跌幅超过50%。

作为一个市场化程度极高的市场,在港上市公司股价出现波动再正常不过,连多家“新经济”企业都出现股价大幅下挫。

倘若小米集团后期发行中国存托凭证(CDR),也将更影响其在A股定价问题,并刺激市场对“新经济”企业的接纳程度。当然,根据雷军最新表态,小米集团发行CDR还没有明确时间表。

定位清晰与否、整体行情何时走出低迷,都将影响小米集团后期的股价和估值,而后期估值变化则将影响小米集团未来融资的可能性,并进而影响其有关互联网产业链的布局与跟进,后者的进度又将再度影响公司在资本市场的估值,从而形成一个闭环。

这也成为小米集团上市后的第三个问题。

按照小米集团上市前的规划,在港交所上市后的募资,除30%被用于硬件开发外,其余各30%将分别被用于互联网产业链和全球扩展。

有分析师表示,小米的未来取决于多元化。雷军曾发誓其主流硬件净利率不会超过5%,那就意味着新收入来源对公司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米未来如何,也取决于能够以多快的速度改变商业模式以瞄准更高收入。

7月9日,雷军在上市现场面对“破发”的情况,也表示最近大市不好,短期股价不是最重要的,长期表现才是最重要的,并相信小米集团最终能脱颖而出。

(编辑:朱益民)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