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前,田家炳这番话让人回味:我从不迷惘,问心无愧是快乐的最高标准

南方日报
2018-07-10 19:22

7月10日上午,田家炳基金会官方网站发布了《田家炳博士讣告》,备受尊敬的田家炳博士于今天上午安详辞世,享年99岁。

2009年,田家炳特地为暨南大学田家炳医学实验中心及华南农业大学田家炳综合训练馆揭牌。据校方介绍,田家炳共为两校捐资逾200万港元,支持两校进一步展开教学、科研工作,改善学生校园生活条件。那一次,他还开了两场讲座,与学生交流。

彼时,南方日报、南方+记者在现场采访了这位值得尊敬的老人,也聆听了他与年轻学子的对话。他的睿智和通透,至今让人回味。

第一部分

慈善为主业 企业为副业

在暨南大学的讲座上,他鞭策暨大医学院的学生要成为德才兼备、才德兼行的人才,这样人生才会很快乐。

记者:九十岁高龄,一生中哪些事情最快乐,人生有没有遗憾?

田老:我的人生非常快乐。小代价获得了很大的收获,别人享受到的事情就好像是自己享受到了一样。说起遗憾,我这一生可以说没什么遗憾,但如果一定要说我有什么遗憾的话,那就是我没有多受一点教育!在中学的时候,我的中英数都学得十分好,可是因为家庭原因,我不得不离开学校,如果我有机会受到更多、更高的教育,则会对我的事业有更大的帮助,也可能帮到更多的人。

记者:田先生您1982年创建了慈善基金会,怎么样保障其正常运作的?

田老:基金会每年的收入有六千多万,因为我有几套房子。现在我已经把权力放出去,让九所大学来共同推动它的发展。也就是说,现在基金会已是社会化的基金会,不是田家炳的基金会。基金会将来发展成怎样我不敢说,我已经九十岁了,我希望这九所大学和全社会能看出我全权交出来的用意所在,就是希望有更多的人去关注它。我尤其希望大家好好爱护田家炳基金会,要当自己的事业来爱护。

记者:您卖了房子做慈善,这很不容易。

田老:我的房子卖了5600万,当时是亏本卖的,可是我和我太太考虑过了,这样住下去经济收获很低,如果利用这笔钱去捐建中学,就能捐二十多所了,就算考虑到经济利益,这也是很有价值的事。后来我们租了一套120多平方米的公寓,这也是经过家里人同意的,我都同意了,我太太还有什么不能理解的?而且我的儿女都有住家了,住那所大房子实在是太浪费了。

记者:为什么要把钱捐出来做慈善?

田老:还是那句话,这是权衡经济利益的结果。你看到那些学校大楼拔地而起,就好像是收获自己的事业的感觉,我已经九十岁了,捐出来的钱得到大家的重视和珍惜,比自己拥有有意义得多。1000万元如果能拿来发展教育,让更多人有念书的机会,这就不仅仅是金钱上收益的问题,而具有更大的作用。

记者:您这么有钱,怎么还这么节约?

田老:我小的时候经常看别人栽菜种地,知道收获是来之不易的,我肩不能挑手不能伸,便要想方设法去体会广大劳动人民的疾苦,于是我暗下决心,只要一有钱就要回馈社会。这也许是我性格的一部分。从小,我就觉得一切物资来之不易。很多同胞比我生活更困难,所以我不能过分享福,老想着做生意赚钱。因为总有比钱有更多意义的东西,而不仅仅是一亿、十亿、一百亿这些钱的价值所能描述的。这也许会让许多经济学家见笑。

第二部分

采访田家炳先生的儿子田定先:

“公众社会利益是最大的利益,这是田家炳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记者:请问田定先先生,您父亲对你最大影响是什么?

田定先:由于父亲一直以来做生意,非常忙,并不能像现在的父母对待孩子一样,花费那么多的精神和力量去培养,讲究互动,我成长可以说天生天养的感觉。父亲的身教会影响大一些。看到父亲的脸色,我就已经知道应该怎样端正自己的行为。

记者:对父亲做善事是怎么想的?

田定先:在我看来,做善事是需要财力的,这是达到理想境界的重要工具。

记者:有人说您父亲对亲戚和家人很苛刻,对外人很慷慨,怎么看?有一些亲戚说连一点儿钱都不给。

田定先:父亲这么做是大公无私,是为了大家好,亲戚和家人不应拥有特权,公众社会利益是最大的利益,这也是田家炳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通常的大家族会将大量的财力投入到传宗接代以及下一代的培养上,在此之余才会考虑做慈善事业。但是父亲是在做慈善事业之余,才考虑下一代。父亲将权放出来的这种模式也不是没有,美国巴菲特就把钱给盖茨管,这种私人到公众基金会的转换还是有的。

记者:田老特别节约,矿泉水瓶用了再用,这些故事是不是真的?怎么看?

田家炳:这些故事确实是真的,父亲会把矿泉水瓶用了再用,吃的也很节约,吃不完的菜会给孩子们吃,我有时候觉得他太节约了。也许是因为他深深知道粒粒皆辛苦的道理。我们在他面前,都很节约,在他背后也不敢太浪费。

第三部分

 @华南农业大学讲座

讲座上,他回答华农学子的提问。他说,问心无愧,是快乐的最高标准。

学子:是什么精神让你对慈善事业不遗余力?

田老:这是从小培养出来的,我的家乡经济落后,我的父亲非常同情贫困和有困难的乡亲。当时有一些小姓在村里面,是非很多,常被人欺负。我是他唯一的儿子,在他48岁那一年我才出生,以前的人60岁已经要做寿了,所以他总是担心能否看着我长大,我的父亲很爱我,爱我爱在心里面。我受他的影响很大,他做了很多好事,许多穷人过来感谢他,他们之间的争斗也由我父亲来调解。从小,父亲就培养我要多关心别人,实实在在做点儿事情才更有意义。财富不是最珍贵的,珍贵的是让财富发挥更大作用。100万用来做生意,可能会亏,若捐出来帮助扶持教育,发生的作用会更大,收获会更丰厚。虽然不是个人的收获,而是社会的收获。

学子:你有没有迷惘的时候?

田老:迷惘?我还真不知道自己迷惘过。也许你觉得我在吹牛。我从不迷惘。几十年人生不是没有任何困难,只是困难都太小了,而且不是我自己创造的困难,是生意上的客观的风险,好比金融风暴。但是我们有实力,损失也不大。我总是想着,要利人变成利己,吸引对方相信,除了和田氏做买卖,再没有更好的选择。

学子:田爷爷,您90岁了,做人的学问在哪里?

田老:这个问题不容易回答。我的宗旨是凭良心做人,问心无愧,如果能做到这样,就是快乐的最高标准。

学子:您经营管理方面的经验能介绍一下吗?

田老:实在不敢当,我就是做了几十年的人造革,其他也没什么。在香港几十年,我最大的成绩就是因为守本分,我们公司账目清楚,信誉好,不要以为我是大富翁,当然我也不是完全没有钱。我不敢说我成功,但是我们不妨把成功的概念变大一些。像我,一个小学毕业生能得到社会的爱护是我的成功;老师能为后进生补课,让他们取得进步,是他的成功;如果同学们能够把平时零星的零花钱,积累到1000多块,慷慨解囊,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这是你们的成功。这时候你这1000元比我1000万还要慷慨得多,因为你们还没有赚钱,这是你们辛苦积累的。

学子:田爷爷,您是如何和家人融洽相处的呢?

田老:我们要时刻考虑对方的感受。在发脾气之前我们要想清楚,脾气发出去之后有没有什么收获?如果增加了反感,那发脾气又有什么意义呢?对自己是很大的损失。对我而言,跟家人相处一直以来身教重于言教,因为讲话太多啰嗦他们也听不进去。好比我不随便吩咐工人,儿子看到我的行为,也就不会像公子哥一样。所以我们要常考虑对方的感受和想法。我生了5男4女,实在不容易处理,现在看来,处理得很不错。

田定先:父亲在家少,公务繁忙。不像现在,六个人照顾一个人,这是不可能的。看他如何处理一件事,对待一个人,小孩子是很聪明的,他只注重你做什么,不注重你说什么,父亲的言行检点自律,在他的熏陶鞭策下,我也会三思而后行。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张楠)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