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描摹一座首善之城:西安软件新城养成记

21世纪经济报道 綦宇 西安报道
2018-07-12 07:00

导读:“作为工信部最早发起成立的软件产业基地,20年来的发展,软件园可与说给当地、国家交上了一份比较满意的答卷。”乔轶男说:“未来,我们要打造数字丝绸之路上的‘首善’之城,让数字产业成为西安的新名片。”

二十个年头,对于西安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来说,只是弹指一瞬。

自1998年12月创建以来,西安软件园在“一瞬间”的时间里,实现了自己的飞跃。从软件园到软件新城,从软件外包服务基地到自主创新的示范基地,产值从零开始,直至2017年超过2400亿元,正式跻身全国前五之列。

因此,在谈起这20年西安软件园的发展道路时,西安软件园发展中心副主任乔轶男多次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西安已经走在了一条“快车道”上。“可以说,现在软件新城的发展已经相对成熟了。”她说。

据她介绍,西安软件园已经形成了“一核、一轴、一城”的产业布局,形成了七大优势产业板块。2017年,西安软件园荣获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共43家基地参评)综合排名第5名,仅次于北京、深圳、杭州和上海。

从体量上看,西安高新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总收入达到2412亿元,出口14.46亿美元,企业总数达到2200家,从业人员18万人。世界500强企业35家,中国软件百强企业40家,IBM、华为、阿里巴巴、大疆、科大讯飞等纷纷将研发中心放在西安,大公司的聚集效应渐渐凸显。

“作为工信部最早发起成立的软件产业基地,20年来的发展,软件园可与说给当地、国家交上了一份比较满意的答卷。”乔轶男说:“未来,我们要打造数字丝绸之路上的‘首善’之城,让数字产业成为西安的新名片。”

兴城之路

早在二十年前软件园刚刚起步前,麦肯锡做了一份对西安的咨询报告,报告在认定西安为中国当时“二线城市”的基础上,无论是本身的地理位置、产业基础还是人才积累,都具备了软件产业腾飞的基础。

之后,西安市委和市政府认定,软件产业将成为西安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突破口,自那之后,沿着这一战略定位持续发展,西安逐步了成为中西部软件产业的高地。

“实际上,在当时大家都认为,人才的优势是发展产业非常重要的基础。”乔轶男说。“现在来看,我们每年有6万IT相关的毕业生可以输送到软件园企业中,再加上本身就有的科技实力,使得软件产业发展有了雄厚的基础。”

在确定自己的优势和底蕴之后,第一个任务就是找准自身发展的方向。最初,西安市政府认定,作为一个离岸的接包方、服务商,结合自己的产业基础和优势,首先打造一个软件外包的服务基地。

“因为西安和日本的渊源,早在2000年,日本的富士通、NEC等企业就在西安注册,落户软件园,并伴随这软件园一直成长至今。”乔轶男说:“2008年的时候,实际上对欧美的出口已经超过了对日,同时,西安也提出为本土的一些接包商创造市场机遇。”

彼时,西安共汇集了800多家软件及服务外包企业,2008年产值超过230亿元,从业人员突破七万人,每年保持超过30%的增长率。但因面积等方面的限制,许多企业还在园外,软件园迫切需要一个新的发展规划,来确定未来的道路。

就在那时,西安确立了软件新城的规划,总面积14平方公里,2011年启动建设,西安也逐步从一个软件服务外包基地,成为了自主创新创业的示范基地。

之所以如此多的企业选择在西安发展,这是因为西安有区别于其他所有城市的独特优势,科技研发实力强。“可能很多企业的市场机遇、资本机遇在北京、上海等城市,但如果它想做更深层次的研发,绕不开的一站一定是西安,这方面西安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在全国都是非常突出的。”她说。

“资本+服务”成飞跃关键

尽管诸如华为、阿里巴巴、大疆、科大讯飞等公司都把研发的基地放在西安,显而易见的是,20年的发展,西安本土在技术公司方面,并没有诞生出自己的“明星公司”。

但实际上,在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触摸智造-2018中国制造业价值发现之旅”走进西安环普国际科技园,走访数家软件及“互联网+智能制造”企业后发现,这里并不缺乏在细分行业中占据龙头的公司,也不缺乏创新的动力和做大做强的欲望。

星展测控就是这样一家公司。

作为中国目前拥有国际领先实力的动中通设备生产商,据副总经理杨博介绍,公司自主SATPRO品牌车船载动中通在民用、军用等领域受到了广泛的赞誉,推动行业在性能提升的情况下成本大幅下降。

所谓“动中通”就是“移动中的卫星地面站通信系统”的简称,保证了车辆、轮船、飞机等移动的载体在运动过程中可实时跟踪卫星等平台,不间断地传递语音、数据、图像等多媒体信息,在航海和航空领域前景广泛。

在和国外品牌的竞争中,星展测控将此前国际公司的成本缩小到不足原来的两成,同时还保持了更高的质量和技术水准,“产品在国内市场保持50%以上的占有率,在和国际品牌的竞争中保持领先。”杨博说。

他向记者坦承,在和国外大公司的竞争中,由于规模的限制,使得在后续服务和数据利用方面,处于劣势,这也是公司未来发展的最大瓶颈。“由于产品使用地点的不确定性,全球各个港口都有可能需要我们的售后服务,对我们的服务能力和公司规模要求很高。”他说。

尽管已经是一家上市公司,随着业务的发展,新三板上募集资金的能力,并不足以支撑公司未来的产能及研发领域的扩张,进而影响公司合同承接能力,对公司业绩快速增长带来负面影响。

除了这类民营高新技术公司以外,西安还存在着大量从国营研究所、企业中改制而来的公司,而这些公司有很多跟军工、航天等产业关系密切。技术密集但缺乏资本意识,使这些公司长期以来活跃在“水下”。

“我们公司的改制将在近期最终完成,之后就正式成为一家股份制公司了。” 陕西昕宇表面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阮建林告诉记者。他的公司前身是机械工业部第十一设计研究院工艺设备研究所,于2008年独立出来。

十年的发展,这家公司在表面工程装备制造方面独树一帜,后来进军到环保工程领域,其技术大量应用于难度较高的焦化和煤化工行业,成为了这一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而阮建林的愿望,就是在改制完成之后,顺利走上IPO的道路。

“实际上,西安拥有的独角兽种子企业非常多,如何帮助这些企业,培育它们做大做强,也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乔轶男说:“我们觉得投融资是促进企业做大做强的一个重要手段。”

2017年,西安市的金融业增加值达到817.88亿元,居副省级城市第7位,在去年发布的中国金融中心指数排名中,西安金融综合竞争力位居副省级城市第8位。

“我们计划设立一个基金,就是在有可能民间资本看不太懂的时候,就对项目进行投资。”她说:“目前我们也已经聘请了金融和产业顾问帮助我们,就是要在一些优势的项目初期进入,带动民间资本,共同打造西安的‘明星企业’。”

打造“首善区”

在今年年初,西安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航天基地党工委书记钟洪江在一次动员大会上表示,要“大干123,建好首善区”,要把高新区建设成为“创新之城、富强之城、美丽之城、幸福之城、时尚之城”,在这样的目标之下,对于政府人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2012年与环普达成合作协议之后,后者成为西安软件新城第一家世界知名的科技园区开发商,而西安软件新城项目,也是环普在国内的第一个TechCampus科创园项目。双方在初次见面后达成合作的基础,在于对科技园区运营理念的一致——以产业发展为第一核心。

而对于西安软件园来说,20年来这样的理念从未变过。但在一直保持初心的同时,丰富的则是对政府角色和服务定位的更深层次的认知。

“实际上,高新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产业服务人员要不断加强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探索搭建一个市场化的体制机制,包括去招聘一些更为专业化的人才等,我们的知识结构需要再调整,才能对企业进行更好的服务。”乔轶男说。

对于企业来说,西安的人才济济,研发氛围和基础扎实;市场前景广阔,作为一带一路的起点城市,拥有非常大的辐射范围。“我们应该做到的,就是提供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再具体,就是资本+服务。”乔轶男说。

“当时华为的任正非就告诉我们的王永康书记,城市规划和城市环境很重要,有了这些,企业自然就会愿意来了。”她表示。

包括交通的便利、政府服务的便捷、城市的洁净等,这些做到了都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企业的隐性成本,包括更为宽松的户籍政策在内,整个城市的配套设施和服务要跟上城市的发展节奏,才能在吸引企业之后,更好地留住企业和人才。

(编辑:贾红辉,邮箱:jiahh@21jingji.com)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