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遭“强力清盘”:234个机构和项目退出后的监管新局

21世纪经济报道 王峰 北京报道
2018-07-13 07:00

导读:“强化退出机制”标志着中外合作办学进入了转型和升级的拐点:由规模发展向内涵建设转变。教育部对中外合作办学采取的监管措施包括对外合作办学颁发境外学历学位证书注册认证系统、本科以上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信息年报制度和定期评估核查制度等。

“其实我早就知道我的学校已经‘黄了’。”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欧美学院毕业生陶阳(化名)说。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欧美学院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是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和加拿大麦荻森海特学院合作的办学机构,创办于2002年,但在几年前就已不再招生,并已送走最后一届学生。

近日,教育部印发通知,依法终止234个本科以上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欧美学院位列其中,这又引起了陶阳对大学生活的追忆和一阵唏嘘。

“其实学院挺好的,设在渤海边的滨海城市,风景很好。而且,上这所三本院校,毕业时发的是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这个二本大学的毕业证。”陶阳说。

教育部网站消息指出,一些机构和项目存在优质教育资源引进不足、教学质量不高、学科专业能力不强、缺乏内涵式发展机制等问题,导致学生满意度低,吸引力弱,办学活动难以持续。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副教授王奇才介绍说,2016年2月,中办、国办要求中外合作办学要强化退出机制,“十八大以来,中外合作办学治理体系建设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建立了从准入审批、过程监管到终止退出的比较完善的全过程监管体系。”

实际已停止办学

且无在读学生

在十几年的办学中,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欧美学院曾有接近5000人的学生规模和几百名教师队伍。

一份宣传材料介绍,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欧美学院引进了三分之一的加拿大方主干课程和教材,实行双语教学,学生可以申请注册麦荻森海特学院的学籍,两校间互认课程学分,学生在国内学习两年后可选择出国留学。

但陶阳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自己的专业并没双语教学,她也没有申请加拿大学校的学籍,更没有选择出国留学,“大多数同学都和我一样,是为了一张国内的大学本科文凭”。

教育部公布终止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还有4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卓越国际学院、西安交通大学西安交大-香港科大可持续发展学院、山西农业大学中德学院、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它们均已“寿终正寝”,但也差点引起了误会。

“我可以明确告诉你,我们学校今年正常招生,不会停办。”7月12日,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教育部终止中外合作办学的是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这个学院在2011年就停止招生了。”她说。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是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的前身,1993年由郑州大学与台北广兴文教基金会合作举办,属于郑州大学二级学院,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2011年,这个学院转为独立设置的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成为一所民办普通本科高校。7月6日,河南省教育厅专门发布声明称,该校今年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

王奇才介绍,本次退出的机构和项目,均是在中外学校经认真协商确认无继续办学意愿、合作办学协议业已履行完毕、实际已停止办学且无在读学生的前提下,学校申请终止办学、教育行政部门正式启动终止程序的。

中外合作办学“大跃进”

除了5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还有229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被终止。其中,黑龙江100个、北京31个、上海28个、辽宁11个、浙江10个。

北京市一所知名高校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相对于合作办学机构,合作办学项目审批更容易,办学更加灵活。除了引进国外高校的优质师资和课程,合作办学项目最大的目的还是让学生有更多出国留学的机会。”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一般都会设定合作期限,协议到期后项目就结束了。但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则要稳定得多,知名大学的合作办学机构里往往有多个项目,旧项目结束了,新项目进来。”他说。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更多的项目被终止背后,是因为合作不畅,或者是办学出现了问题。

被终止的项目中包括“重庆邮电大学与英国考文垂大学合作举办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学校是在2012年与英国考文垂大学开始洽谈合作办学,并于2014年初在教育部申报了该合作办学项目。”重庆邮电大学国际合作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该负责人说,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科教育共32门课程,学校希望一半的专业课程能由考文垂大学派专任教师全程英语教学,以保障学生权益,并带动提高学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但就师资这个核心的问题以及其他责权利的分配等,双方直到2015年都没有达成一致。于是,尽管这个项目在教育部成功申报,但一直并未招生。

引进外方大学的课程、师资比例过低,曾是困扰中外合作办学的严重问题。“某些合作项目虽然课程是外方大学的,但教师并不是外方大学的教师,更不是资深教授,而是外方从社会上招聘的新教师。更有一些合作项目的外籍教师,其实是中方大学自己从社会上聘任的。”上述北京某知名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工作人员说。

因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高学费,一些高校存在招生宣传不实、招生不规范,甚至违反政策直接降低批次录取。

一些地区则出现了中外合作办学“大跃进”。此次终止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黑龙江省多达100个,是第二名北京市的3倍多。

21世纪经济报道得到的历史数据显示,2009年时,黑龙江省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11家,合作办学项目152项,位居全国第一;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高等院校有35所,涉及的境外教育机构来自15个国家共60所院校。到了2017年2月,黑龙江省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增长到176个。

根据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信息监管平台截至2017年8月的最新数据,黑龙江省的合作项目已降至80个。

黑龙江科技大学教务处王骏飞2017年曾撰文介绍,黑龙江高校经济类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有17个,占全国五分之一,在全国最多。21世纪经济报道梳理发现,目前黑龙江还有10个经济类专业项目、10个计算机类专业项目、12个管理类专业项目。

而早在2007年,教育部就下发通知批评有些地区和高校“偏重在办学成本相对低廉的商科、管理以及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等学科(专业)低水平重复办学”。

王奇才认为,中外合作办学存在发展不均衡的现实问题,并不是所有的机构和项目都能够适合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和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

由规模发展向内涵建设转变

截至2018年5月,经教育部审批、复核及备案的中外合作独立大学、二级机构和项目共2654个,其中本科以上机构和项目共1324个。教育部以约17%的终止比例,强力清盘本科以上机构和项目,借此完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

东北财经大学副校长赵彦志认为,“强化退出机制”标志着中外合作办学进入了转型和升级的拐点:由规模发展向内涵建设转变。

赵彦志介绍,目前,教育部对中外合作办学采取的监管措施包括对外合作办学颁发境外学历学位证书注册认证系统、本科以上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信息年报制度和定期评估核查制度。

他认为,建立退出机制实现了从准入到退出全链条闭环监管体系,可以使监管工作取得实效。

教育部发布的《关于2017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工作情况的报告》指出,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正在完善,举措包括健全中外合作办学年度报告制度,编写《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年度报告》,开展第六轮办学质量评估,对主动申请停办的机构和项目启动退出程序,初步形成了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监管长效机制。

下一步,教育部将做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及其实施办法的修订工作。

从新设立项目上,中外高校的合作领域也在向前沿学科拓展,比如2016年的新项目引进了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瑞典斯隆大学临床医学、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等优势专业。

陶阳从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欧美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后,跨专业考取了一所重点大学的研究生。她也觉得,“中外办学项目早已不是我高考时‘花钱买学位’的低门槛了,现在的年轻人报考更愿意衡量专业的性价比”。

(编辑:陈洁,如有建议意见请联系:wangfeng@21jingji.com,chenjie@21jingji.com)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