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戈专栏丨理性工具的价值重估

21世纪经济报道 李一戈
2018-07-13 07:00

文/李一戈

锣都不够用了,说的是7月12日,同时有8家企业在香港敲钟上市。其中,与互联网经济相关的企业有5家。

从数量上看,是掀起了一波新经济企业上市的小小高潮。在它们的前面,远的不说,7月9日,知名的小米已经上市,虽然首日就破发,争议也比较大,但成功引发了关注;在它们的后面,美团点评、斗鱼、腾讯音乐、猎聘、创梦天地、同程艺龙,以及赴美上市的拼多多,都在排队。

去年下半年以来,多家在港上市的独角兽企业,先后破发。就如同上市只是证明创业和投资的阶段性成功,不能证明企业最终的成功一样,股价也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真实价值,但价格是当下市场环境下最残酷的试金石。

不少新经济企业都喜欢包装成平台企业。平台,大到可以是笼络产业资源的“生态链”,却又可以是“吃两头”的轻资产。比如,7月12日上市即破发的齐家网,是一家重度垂直的互联网家装企业,公司CEO也说,齐家网要做一个平台公司。

企业要做平台,无可厚非。我个人比较不喜欢的,所谓的平台,就是流量平台,全赖消费人口的流量生存。我称之为流量兽商业模式。如果这种商业模式是10多年前诞生的,还算是新鲜事物,但现在还以此作为平台主导模式,就绝不能说是先进的。

有朋友会说,管它先进落后,能挣钱就行。也就是盈利能力。这让我想起了共享单车。

前两天,小鸣单车运营者破产案召开了债权人会议。据介绍,该案已核实超过11万名用户押金债权。小鸣单车高峰期单车投放量也不过43万辆,收取押金8亿多元。很难断定,是单车投放量过少,才是导致小鸣单车破产的主要因素,但如你所知,追求规模优势,确曾是这几大品牌单车扩张的动力。

那么,单车投放量是小鸣单车10倍以上的其他单车,比如ofo和摩拜单车,盈利能力是否就一定更强呢?无法得出这个结论。

事实上,共享单车自诞生之日起,对其盈利模式的质疑就一直伴随着。别说初期的竞争性补贴做法不可持续,即使取消补贴以后,仅靠骑行费,是远远无法覆盖它的硬件、折损、维修、财务和管理成本的。

因此,人们的目光不能不投向它的押金。因为ofo和摩拜单车均非上市公司,所以准确的押金数额无从知晓,专家们只是从它们的单车用户数来推测,分别有数十亿甚至百亿元。按理,这种押金应该第三方监管,但这方面的规定暂时是空白的。有些地方虽然出台了办法,但也只是提出“设立专户”,而不是第三方存管。

必须承认,共享单车确实为城市最后一公里提供了便利,我也经常使用。前些天听说摩拜取消了押金,这个做法固然可以打消人们对于押金的疑虑,却不能免除人们对其盈利模式的疑虑。难道就因为摩拜加入了一个大财团似的美团点评?但美团本身还是巨额亏损的,过去3年根据会计规则调整后的亏损额仍达141亿元。

当然,我们同样不能因为摩拜及其母公司美团点评,还有滴滴出行等,仍处于巨额亏损期,就断定它们是没有希望的。你很自然会举特斯拉的例子,这家新能源汽车企业,无论是亏损期还是亏损额,都要比前面几家中国企业吓人得多,但资本依旧趋之若鹜。

但你一眼就会发现,两者之间存在本质不同,摩拜、ofo以及美团点评、滴滴出行等平台企业,主打的是流量型商业模式,而特斯拉是不折不扣的产品型商业模式。前者依赖于消费人口规模,期待日后以流量变现来盈利;后者却唯有生产出革命性的产品才是王道。有的企业比如像小米,企图两边的好处都占了,但它本质上就是一家科技制造企业。

互联网平台企业,当然要归类为科技企业。而科技是有先进与落后的,正是在此意义上,我将前者称为落后的商业模式,后者称为先进的商业模式。但先进与落后,是价值判断,而不是道德判断。你不能说,先进的商业模式就是好的,落后的商业模式就是恶的。

这里引入价值理性的工具,就是要对商业模式的价值重新评估。换句说就是,过去多年,基于规模和流量的平台企业,估值已然太高,甚至到了严重泡沫的地步,独角兽破发,只是价值合理回归的体现;而所有的估值都是资本堆积的产物,包括上市本身。无论是机构还是个人,认清这一点很重要,才不会被各种包装的动听故事所迷惑。

我们身边,唯流量和规模论,不管是科技企业还是传统企业,都很流行。后者如房地产。大批企业都在拼规模的路上狂奔。7月12日香港挂牌的3家传统企业里,就有一家是江苏的房地产企业。中国庞大的消费人口规模和市场纵深,养大了一批批占据流量前端的企业,也养懒了它们。如果你说它们是落后的,还很不高兴。这样的心态来追求进步,也许是奢望。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