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影像大风口:VC淘金“医疗影像+AI”

21世纪经济报道 赵娜 北京、上海报道
2018-07-14 07:00

进入2018年以来,“医疗+AI”领域的融资交易延续着2017年的快节奏。

“医疗健康是风口,人工智能也是风口,两个风口放在一起就可能出现泡沫。”北极光创始人、董事总经理邓锋感慨。

尽管如此,包括邓锋在内的多位受访者都表示,“医疗影像+AI”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和投资机会。

“多数的医生是非常有经验的,AI对于他们来说更多的是辅助,主要作用在给他们进一步的确认、以及提高他们的诊断效率。”一位受访者表示。

鲸准数据显示,2018年前五个月,AI医疗融资数量达79例,较2013年全年增长近4倍,其中药物研发以近百起融资案例数量排名第一,紧随其后的是医疗影像和医疗搜索。

融资数据呈现的结果和AI在医疗领域的实际应用情况也大致相当。按照具体应用划分,根据Global Market Insight的数据统计:药物研发在全球医疗AI市场中的份额最大,占比达到35%;智能医学影像市场则为第二大细分市场,并将以超过40%的增速发展,在2024年达到25亿美元规模,占比25%。

“医学影像+AI”风口

目前医学影像数据的年增长率约为30%,而放射科医师数量的年增长率只有4.1%,放射科医师数量增长远不及影像数据增长。

除了既有市场带来的新需求,医联体建设的推进和第三方医学影像服务市场的发展也为市场带来了新的机会。

市场的供需不平衡,与AI技术在医学影像领域应用的巨大可能,推动了大量创业团队涌入“医学影像+AI”的领域。有数据显示,中国人工智能+医学影像的活跃企业已经超过 70 家。

北极光创投从2010年开始投资健康医疗、生命科学领域,并从2015年开始加快在这一板块的投资节奏,具体关注包括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体外诊断和智能医疗E-Health五个方向。

基金在E-Health领域的布局主要是“人工智能+医疗诊断服务”和医疗大数据及信息化两大领域,前一类的代表案例包括翼展、影领、Wision AI、Atman等,后一类的代表包括太美、芯联达等。

谈及在这一领域的项目判断,邓锋表示:“技术不是判断团队好坏的唯一标准,产品落地能力及变现能力、平台潜力以及团队综合行业背景都很重要。”

他举例说,北极光投资在线智慧影像诊断平台翼展、影像医生服务平台影领,是考虑其业务是否能够推广、中间谁能得利;投资智慧影像运营管理服务及人工智能应用的医疗企业Wision AI,是因为其技术领先的同时落地非常容易;投资的机器翻译AI企业Atman,用人工智能技术做医药开发,并与清华医药学院有深度合作。

团队与产品

“现在确实在AI这个方向上一窝蜂出现了很多创业企业,我们持续从技术和人两个角度去找优秀的创业团队。”在接受记者采访的VC投资人看来,“人工智能+医疗影像”的高门槛在于创业团队需要同时兼备医疗和AI两个不同领域的能力储备。

也有投资人建议,只靠科学家做一家公司很难,最好再邀请一位曾经在500强企业工作过,或者在硅谷做过初创企业CEO的人共同创业。

“对于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中的应用,我们不要把它仅仅当作产品,要把它当成一个工具。”翼展科技CTO边海锋在近期举办的北极光创投举办的“E-Health发展与投资机会”大会上表示,产品在影像中心和医疗机构落地,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进行迭代和优化,同时可以和运营、质量、风险管理等结合起来综合考虑。

翼展科技成立于2009年,现阶段的两大主要业务是在线影像诊断和第三方影像诊断中心,曾获得获软银赛富、经纬中国和北极光等机构的投资。

在邓锋看来,临床价值是最终影响公司估值的因素,对那些纯粹蹭人工智能热度的项目,在进行估值的时候,投资人需要更加理性。

“对我们来说,某家企业的技术好只能作为必要不充分条件,而不是公司技术好我就投。对AI医疗创业公司来说,人工智能技术虽然重要,但这个因素对企业能否成功来说,并不是最核心的因素,产品的落地变现才是。”他进一步表示。(编辑 林坤)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