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病理科医生赋能:大学终身教授转身“数字病理+AI”创业

21世纪经济报道 赵娜 北京报道
2018-07-14 07:00

6月底,医疗影像领域的初创企业迪英加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公司创始人为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终身教授杨林。

“我不喜欢一眼就能看到终点的生活,希望在更高的维度、更复杂的环境下进行各方面的锻炼。我们需要一个竞技场 ,这是我们出来创业的原因。”迪英加科技董事长兼联合创始人杨林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说。

2017年1月,不甘于“上上课,钓钓鱼”的杨林迈出了新的一步:发起成立“数字影像+AI”公司迪英加,将人工智能与数字病理相结合,以高效准确地处理病理图像,辅助医生的病理诊断。

与市场上很多企业关注于核磁共振、超声、CT等“大影像”不同,迪英加主要关注病理诊断。

今年6月,迪英加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由君联资本、金阖资本(金域医学关联基金)、IDG资本共同领投,将门创投以及布朗什维克基金本轮继续跟投。

从教授到创业者

杨林的学术地位和行业影响力,或者说这些所带来的组织优秀人才和整合优质资源的可能,是包括君联资本在内的投资方看中迪英加的重要原因之一。

过去的15年里,杨林在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和数字病理学算法等方面建树颇多。如,他在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领域专业期刊发表了过百篇数字病理和人工智能相关的文章,累计引用超过6000次。

杨林的创业搭档是李康。李是美国罗格斯大学工业工程系助理教授,生物医学工程系和计算机系博士生导师以及新泽西医学院兼职教授。

君联资本投资总监杨轶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说:“他们能够站在很高的学术高度来看市场存在的机会,也有能力组织优秀的人才在一起,才能从创业第一天起就按照欧美的水平进行对接。”

公司创始人在美国高校的工作经历,也让迪英加团队早在数年前就开始了病例库资源的积累。截至2017年6月,迪英加已经通过与卫生机构、医院等合作,获得了近15万例的行业数据,并对超过1万例病例已经完成精确标注。

据了解,前述15万例高质量全场扫描数字切片数据分别包括3万例中国病例数据和12余万例美国病例数据,包含癌症分类和等级的信息。

“数量是一方面,质量也非常重要。我们都是三位医生分别进行标注,同样认为是癌症时我们才进行认定,只要有一位不认同,我们就送到专家委员会。”杨林介绍,这个委员会由10位美国病理专家和10位病理专家组成。

为病理科医生赋能

病理诊断是医生判断患者是患有癌症、肿瘤,以及肿瘤良性恶性的必要步骤和依据。这一环节太重要,因而病理科医生又被称为“医生中的医生”、“生命的法官”。

杨林早在2005年时就发表过关于“计算机辅助诊断血癌”的文章。在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尚未普及的时候,他就确信人工智能技术将给病理诊断领域带来真正的效率提升。

2009年博士毕业后,他曾在新泽西癌症中心病理科和放射科分别担任了一年的助理教授。回国接触到更多的国内医生后,他用“不堪重负”来形容中国病理科医生们的工作量。

杨林发现,相对美国病理科医生每天诊断不超过50张切片的工作量,国内普通病理科医生每天大约需要看100-200张病理切片,协和医院、301医院等知名医院的医生甚至每天要看超过200张病理切片。

迪英加的解决方案包括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和数字病理远程会诊系统。从效率上看,其开发的智能病理产品涵盖细胞病理、分子病理、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的数字病理的全产品链条,可在计算机上以5到10秒的速度处理和分析数据大小超过1G的数字病理切片。

“这样的全产品链条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可以大幅度节省已经不堪重负的病理医生的宝贵时间,帮助他们算得更快,想得更深,看得更远。”杨林认为,只有做的事情真正能够改变一个行业,才能称为细分领域的独角兽。

“AI深度学习领域需要的是牛人,而不是一堆一般人。因此我们需要足够好的人才库。”杨林介绍,A轮融资的一部分资金所得也将用于公司的研究院建设中。

为了找到更多的专业人才,迪英加在上海、杭州均成立了研究院,公司的西安研究院也已处于筹备之中。这些研究院的负责人全部由拥有多篇CVPR、MICCAI文章的美国归国博士担任。

发力中美市场

除了君联资本、IDG资本两家知名投资机构,迪英加本轮融资还引入了金域医学的关联基金金阖资本。

“我们选择迪英加作为战略合作伙伴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金阖资本投资总监王智飞透露,基金过往考察了市场上几乎所有“数字病理+AI”的团队,最后选择与迪英加合作。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金域医学不仅是迪英加的股东,还是公司的首批客户之一。

迪英加当前正主要着力于打造病理互联和智能病理两套系统,以提供远程病理图片分析和全类比人工智能病理辅助诊断。

作为国内最大的第三方医疗检测平台,金域医学拥有37家省级中心实验室,24000家以上医疗机构客户。其本身拥有海量的病理数据,需要快速准确的处理,公司未来将与迪英加在业务上展开深度战略合作。

“中国的原创性药物研发也开始越来越多,他们需要做海量的动物实验,这会伴随着更大量的数据分析需求。”杨林补充说。

杨林还透露,迪英加的融资所得除了用于完善公司的四条产品线,建立迪英加杭州、上海、美国研究院,还将有一部分用于继续开拓海外市场。

迪英加的客户主要有三类:医院、药企、第三方检测机构。其中在中国市场的用户主要是医院和第三方检验机构,在美国市场的客户主要是药企和医院。

“中国和美国是全球最大的两个市场,我都比较有把握。”杨林告诉记者,公司在两地的服务方式有所不同,为中国客户提供从硬件到软件的整体解决方案,在美国则主要为客户提供软件方面的服务。(编辑 林坤)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