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倒掉47家P2P:流入的钱少了、要花的钱多了

南方周末
2018-07-14 08:48

“今年钱特别紧。”羿飞说,他接触过一些上市公司的高管,2018年以来股价不断下跌,导致股票质押率下降,上市公司由于缺钱,就会把存在网贷平台的钱取走。肖飒解释,为了能备案成功,很多网贷平台做了粉饰工作,比如业务调整为车贷等小额分散标的。延期消息出来之后,他们的问题也随之暴露。

▲(新华社 徐骏 / 图)

过去一周时间内,P2P网贷平台倒掉了47家。

不仅如此,根据“网贷天眼”的统计数据,2018年7月,提现困难、失联、警方介入的平台有70家。

与从前爆雷不同,此次行业危机与整体经济环境“钱紧”有关,也与监管趋严之下平台合规成本上升有关。流入的钱少了、要花的钱多了,很多平台撑不住了。

1、前所未有的“钱紧”

根据网贷之家的数据,P2P网贷平台已从最高峰的5000余家,收缩到现在的2000家。对于网贷行业来说,正常情况下,每个月都有垮掉的平台。但是这两个月以来特别密集。

行业地震是从2018年6月开始的,2018年前5个月,每个月倒掉的平台均在20家左右,直到6月,突然爆雷63家,进入7月,态势愈演愈烈。

“这是这个行业第一次在资金净流入上出现收缩。”网贷行业资深研究者羿飞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在他看来,从前倒掉的平台中几乎都是恶意的、骗钱的,这次却危及了正常经营的平台,“做纯粹P2P业务的公司也有倒闭的”。

其中外部环境的变化是一个重要原因。“今年钱特别紧。”羿飞说,他接触过一些上市公司的高管,2018年以来股价不断下跌,导致股票质押率下降,上市公司由于缺钱,就会把存在网贷平台的钱取走。

对于网贷平台来说,投资人和借款人是资金的两个出入口。在当下,不仅是投资人倾向于快速拿回自己的钱,借款人也同样在制造危机。

羿飞介绍,对于正常做业务的P2P公司来说,很大比例的借款人或借款公司在期满之后是难以偿还本金的,只能先还利息,让平台续贷。

正常情况下,只要网贷平台每个月的资金净流入充足,为借款人展期没有问题。但是当投资人不再投资,资金净流入下降20%,借款人又无法偿还本金,就需要平台自己每个月拿出20%的资金展期,很多平台扛不住这样的考验。

而且,看到平台出现危机的借款人,因为自己钱紧或者“落井下石”,也会故意不还,甚至举报平台。中国银行法学研究会理事肖飒曾公开发表文章称,P2P平台面对各种逾期和坏账,是“咬着冰块不敢说凉,背后八仙过海找资金‘补窟窿’。”

P2P平台,往往是一个金融或实业集团的组成部分,是水面上的一朵浪花,如果出现涟漪,可能是背后的系统发生了动荡。

肖飒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有些P2P公司是民营企业募资的“白手套”,募集来的资金被母公司或者实际控制人拿去补充主业经营。所以,这些损失的资金不一定是进入股市、房地产,也可能是进入一般的企业经营之中了。

“如果一个小石头抱住一个大石头,两个石头的重量是能止住往下滑?还是会加速往下滑?” 肖飒认为,一些P2P背靠大财团,在当下这种危机中,抗风险能力还需观察。

这并不是P2P行业历史上事故最多发的月份,最高峰的月份出现在2015年6月,当月爆雷114家,平均每天4家。而当时的宏观环境与当下类似,同样是年中资金紧张的6月,同样是股市暴跌造成了资金流出。

2、监管趋严

网贷行业,是2013年以来最神奇的行业之一,几乎一直在“监管真空”的环境下,一路狂飙,纵然负面新闻频发,也没有因此而停滞。

根据网贷之家统计,网贷平台成交量从2012年的212亿,蹿升到了2017年的28048亿,贷款余额从58亿上升到1.2万亿,分别增长了132倍和206倍。

“这意味着,很多平台经营基本放弃了风险控制,直接以做大规模为目标。”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沈艳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她发现,为了快速增长,网贷平台出现了资金池等各种违规手段,她也发现互联网金融市场和股市等资本市场存在联动关系。

网贷之家研究员王海梅对南方周末记者解释,出现p2p集中暴雷的原因主要是近期金融监管趋严、网贷备案延期、股市大跌,以及目前整个市场资金流动性紧张的大环境下,平台的运营和合规成本不断增加,借款人逾期率上升。

“牛板金”是一家成立于2015年底的P2P平台,7月爆雷。平台显示其用户规模达到82.6万,交易规模累计391亿元。在扛不住的时候,平台创始人王旭航写了一封公开信,陈述了平台垮掉的原因:

“近期出现了全行业的结构性危机。宏观经济的恶化,互联网金融行业备案的延期,行业恶性事件的不断发生,投资人恐慌情绪蔓延,导致行业整体极速恶化,外部环境极速变化,资产端的问题伴随着经济与信贷周期双重下行的集中爆发,所有平台的合规运营成本都极速提升。……我们走得很累,很艰难。”

简而言之,就是市场整体缺钱,加上监管迫近,让他们在资金流入减少的情况下,还要花更多的钱在维持规范运行上。

此外,数家倒掉的平台在公开信中,均提到危机的一个原因是“备案延期”,即监管方对P2P平台决定实施备案制管理,而管理开始的时间却延期了。

为什么备案延期会引起爆雷呢?

肖飒解释,为了能备案成功,很多网贷平台做了粉饰工作,比如业务调整为车贷等小额分散标的。延期消息出来之后,他们的问题也随之暴露。再如,他们为了合规做的一些面子工程,放弃了一些大项目,损失了不少利润。

此外,平台粉饰的另一个目的是出售给下家。延期后,下家购买欲望减弱,盼不来“接盘侠”,风险慢慢积聚。

3、杭州多“羊毛党”

从爆发的地域来看,2018年6月以来,浙江省最多,其次是上海、北京和广东。这些地方本就是P2P平台最集中的地区。

至于为什么浙江最多,羿飞对南方周末记者说,这与杭州不靠谱的企业多有关,特别是“羊毛党”。

所谓“羊毛党”,就是一些用超高收益率,帮网贷平台吸引第一批客户的渠道。据网贷之家统计,6月的63家问题平台中,至少36家有过“薅羊毛”的行为,不少平台的年化收益率超过50%。

羿飞介绍,杭州的“羊毛党”非常多,可能是因为当地有一批专门为平台做“薅羊毛”生意的人。他们玩熟了这个链条,可以迅速帮新平台刷用户量。一些新平台扎根在杭州,就是可以离这些“懂推广”的人更近。

“羊毛党”越来越成熟,可以很快把一个新平台的量级抬起来,对于“羊毛党”来说,平台的好坏并不重要,拿到渠道费用就可以了。

对于大平台来说,渠道成本一般是1.5%的利率,越烂的平台渠道花费越高,甚至将8%-10%的利率都分给渠道。对于做渠道的人来说,为网贷平台拉入1个亿资金,自己甚至可以分走1千万。“一下子就翻身了。”羿飞说。

值得注意的是,因为投资人已经知道高收益率的平台是不可靠的,网贷平台也学会将收益率降低,降到10%甚至以下,但因加上了渠道成本,网贷平台需要兑付的真实回报率其实很高,大约在20%以上。

很多投资人并不追求高收益,但仍然踩雷。羿飞说这是“新韭菜”,只看了表面低利率就以为可靠了,“其实P2P的骗局就那几种玩法,这些年很多平台在重复,但是每次都能骗到钱,而且一开始是几千万、一两亿,现在动辄十几亿、二十亿了”。

肖飒则认为,如果从区域来看,根据借贷传统,浙江地区一直民间借贷活跃,企业之间拆借频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由于某些当地企业资金链断裂导致连锁反应,殃及金融服务商,按照这个逻辑,P2P作为金融服务商中商业模式最脆弱的一环,首当其冲。

(来源:南方周末   记者 张玥)

(编辑:梁宇芳)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