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建设者的求学路:56位获硕士学位

南方日报
2018-07-19 16:15

“时代赋予了我们学习最前沿知识的机遇,交给了我们投身最伟大工程的任务,我们就应当肩负起国家兴旺、民族复兴的责任。”7月6日,港珠澳大桥岛隧项目总经理部举行的工程硕士学位授予仪式上,优秀毕业生代表王有祥动情地说。当天,包括王有祥在内的56位大桥建设者,顺利拿到了华南理工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硕士学位。

从2011年进场,到2017年收官,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取得圆满成功。七年奋战,对于大桥建设者们来说是荣幸、是机遇,更是挑战。为了不断学习进步,在该项目总经理部的筹划下,57名符合条件的员工攻读华工工程硕士课程。如今,这些学有所成的项目骨干们又陆续参与到全国其他重要工程的建设中,继续发光发热。

在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工程师林鸣看来,巨龙横卧伶仃洋,每一步均走得不易,硕士班学员与港珠澳大桥同成长,在岛隧工程平台上获取力量。“港珠澳大桥工程让他们得到了锻炼,但未来还得靠他们自己,获取更大的成绩。”林鸣说。

一个硕士学位读了6年

“各位导师好,我的论文是《大型沉管隧道安装施工标准化管理探析》。”时间回到2014年12月10日,华南理工大学2011级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首期工程硕士班举行毕业答辩,王有祥参与其中。据他回忆,当天同学们的出席率并不高,只有10多名学员来了。

那是因为2014年底,正是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沉管安装的关键时期。隧道沉管安装从2013年5月正式开始,严苛的外海环境和地质条件,使得施工风险不可预知,每一节沉管的安装都是一次新的挑战,工程师们丝毫不敢松懈。因此,班上超过三分之二学员实在抽不出时间完成毕业论文,只能申请延迟毕业。

海底隧道沉管一装便是五年,最忙的学员足足花了六年时间,才完成课程学分与论文写作的全部要求。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部测量部部长张秀振也是硕士班的学员之一。说起那段白天穿梭在东西人工岛,晚上回到营地上课,还得准备考试的日子,张秀振直言“压力不小”。即便来自华南理工大学的教师们“贴心”地来到营地授课,张秀振和大部分学员一样,不得不为了项目的顺利推进而“翘课”。

港珠澳大桥是举世瞩目的世纪工程,岛隧工程则作为其主体核心工程,涵盖当今世界岛隧桥多项尖端科技,要求之苛刻不言而喻。让张秀振印象最深的是,为了测量工作得到保障,测量部成立之初,林鸣便要求由他牵头,尽快建立一个适用于项目的风险管理体系。

“因为港珠澳大桥的特殊性,国内外可供参考的经验几乎为零,如何是好?”硕士班的风险管理课程恰好为张秀振带来了启示。“后来我在毕业论文上,也对这方面作出了研究,得到了华南理工大学导师们的认可。”张秀振说。

如今,张秀振带领的团队早已完成大桥的建设任务。回忆过往,他用“蝶变”来形容自己的收获,“港珠澳大桥是一本翻不尽的书,从这里学到的知识,注定让我终身难忘。”

“大桥夫妻”同时获取学位证书

“王强,过来拍照。”毕业典礼上,傅秀萍兴奋地对着丈夫王强说道。这对“大桥夫妻”,一位是办公室的行政人员,另一位则是岛隧工程沉管安装项目副总工程师。他们同时还是硕士班上的同班同学,这一天,他们双双从导师手里接过了学位证书。

一边参与世纪工程的建设,一边攻读硕士课程,还得照顾年幼的孩子,回忆起那些日子,傅秀萍笑称那真让人“头大”。“记得2014年年底临近考试,项目工作压力特别大,每天只能等儿子睡下,自己才挑灯夜战。”傅秀萍说。

而王强的压力并不比傅秀萍小。他说,2013年至2014年期间,他正率领着一支年轻的工程师团队,挑起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深水无人安装系统升级的重任,这是项目中具有核心技术价值的关键一环,不容有失。因为工作实在忙不过来,王强没有赶在答辩前完成论文,因而“留级”一年,于2015年年底完成了毕业答辩。

“事实上,这是一个极好的自我梳理与审视的机会。”在王强看来,能在硕士班接受系统的课程教育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日常学习、论文写作,能梳理出自己掌握的知识架构,越梳理越能知道自己的不足,越明晰自己需要努力提高的方向。

目前已离开港珠澳大桥建设营地,赶赴另一个重大工程深中通道的王强,再次挑起了重任,成为深中通道海底隧道其中一个标段的总工程师。王强坦言,一直对参与港珠澳大桥建设的那段充实的日子心存感恩,“过去的艰苦卓绝,是为未来能够完成更加险重的任务打下基础。今天的学毕礼成,是明天投身新事业的开始”。

“港珠澳大桥工程建设以来,建设者们攻坚克难,一系列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他们的努力下诞生,填补了多个领域行业的空白。”华南理工大学相关负责人评价,这些港珠澳大桥工程硕士班学员的论文水平之高让导师们“惊喜”,相信建设者们将来可把他们的知识和智慧带到更多的工程中去。

“他们让我感到骄傲”

毕业典礼当天,林鸣特意穿上了正装。他笑着说,进入港珠澳大桥项目以来,他穿正装的次数屈指可数。作为本次毕业典礼的策划人,他想以此表达自己对学员们的尊重与祝贺。

事实上,林鸣还是本次硕士班的创办者之一。“这七年,对他们的一生而言意义重大。希望这些年的奋斗,能为大家留下美好的回忆,在完成艰巨的建设任务同时,也掌握到一些专业知识。”林鸣介绍,港珠澳大桥是建筑界的一项世纪工程,同时也是国家培养专业人才的一项重要工程。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开始之初,便制定了“三个100”的目标,即到项目完成时,做到团队“发表100篇论文、取得100项专利、培养100位硕士”。

为进一步培养专业人才,提高大桥建设者的理论知识水平,硕士班“应运而生”。在林鸣的组织下,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部拟定了人才培养计划,得到了华南理工大学的大力支持。工程硕士班从确定课题、辅导招考到安排授课,均以项目施工建设为中心。

(编辑:陈洁)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