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未来推出人工智能和脑科学产品 未来向全教育行业输出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王峰 北京报道
2018-07-19 16:33

在智能时代的数据浪潮下,人工智能和脑科学正迎来跨界融合,并悄然改变着人们的思维范式和教育方式。7月18日,在“爱教育,AI未来”——2018好未来人工智能大会(TAL AI SUMMIT,以下简称“TI大会”上,好未来推出“WISROOM”智慧课堂解决方案,并升级“魔镜”为基于课堂过程的教学效果智能评测系统。

同时,好未来脑科学实验室与七所高校专家联合发布了“儿童青少年脑发育发展动态信息组学图谱”项目、推出“Alpha Brain”品牌并发布脑科学知识课程体系,帮助教师、家长、学生理解并应用脑科学教育理念。

“互联网正在重构学习,人工智能将会融合教育。我们希望通过研究学习的科学,让孩子更科学地学习。”好未来创始人兼CEO张邦鑫表示,“好未来的使命是‘用科技推动教育进步’,我们希望通过科技提供大规模、低价格、高品质的教学服务,做真正符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并与广大同行携手,推动教育资源的均衡和普惠。” 

“AI+脑科学”协同激活教育产业

好未来CTO黄琰表示,“人工智能、脑科学等技术,正在促进教学形态的进一步进化,我们希望用教育产品和技术服务好不同形态的学校和机构,并在未来有节奏地向全教育行业输出。”

本次发布的“WISROOM”,是好未来基于“人工智能+脑科学”打造的智慧课堂解决方案。在WISROOM课堂上,教师能通过WISROOM自带的教学辅助系统,快速判断“一道题有多少学生举手抢答”、“他们的姓名分别是什么”、“哪些学生的参与度较低”、“哪些学生需要被关注”……绝大部分课堂行为都能转化为老师的决策建议,实时辅助老师进行教学。

“WISROOM”实现教育场景的完整化,也得益于“魔镜”系统的全新升级。作为“WISROOM”的重要组成,好未来“魔镜”系统运用图像和语音等人工智能技术量化教学过程,并针对课堂互动、内容传授、师生情感等进行建模,进而科学评估教学质量,最终为老师授课技能的提升提供建议指导。

“在过去的教室里,教育好似一个黑盒,教学过程没有被数据化,所以教学质量无法被量化,教师难以获得提高授课水平的有效建议。”好未来AI Lab负责人介绍道,“升级‘魔镜’、发布‘WISROOM’都是好未来在科技领域的有力探索,我们希望用AI赋能老师,更好地给到学生个性化的关注。”

据了解,“魔镜”在升级前就已应用于好未来旗下多个品牌的教学中。好未来脑科学实验室也与学而思、家长帮等品牌合作,推出脑科学公开课和系列课程,将研究成果转化成易于理解、可快速应用的教育教学方法,已获得数万家长的认可。

在本次大会上,好未来脑科学实验室宣布推出全新“Alpha Brain”品牌,包括与学而思、家长帮合作研发的教师、家长赋能课程,其新媒体平台也将推出“60秒脑科学”、“脑力探险”和直播等栏目,帮助学生发挥认知潜力、促进全面发展。

与多所国内外签约联合科研 

在本次TI大会上,好未来脑科学实验室与来自多所国内外知名院校的专家学者进行签约,共同推出行业首项脑科学研究项目“儿童青少年脑发育发展动态信息组学图谱”,在全国进行长时间追踪及数据采集,描述儿童青少年脑发育发展的动态过程,建立相应的定量指标体系;并将通过启发式数学学习、围棋和珠心算等领域,推动脑与认知科学研究成果用于精准教学。好未来脑科学实验室同时将创立“认知科学与教育创新”基金,帮助科研人员探索教育神经科学前沿问题,并鼓励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践应用。

与此同时,好未来AI Lab也宣布与四所海内外高校达成战略合作,建立“清华大学-好未来”智能教育信息技术联合研究中心、“斯坦福大学-好未来”未来教育研究实验室、“中科院计算所-好未来”教育智能技术联合实验室、“四川大学-好未来”教育捐赠研究中心。并发起海内外科技人才培养计划FUTURE CAMP,培养和选拔最具潜力的科技人才进军“AI+教育”领域,为教育产业持续输入优秀的科技人才。

在TI大会上,好未来创始人兼CEO张邦鑫发表了“互联网正在重构学习,人工智能将会融合教育”主题演讲。张邦鑫表示,人工智能、脑科学等前沿科技正在重构教育模型,帮助老师从重复工作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有创造力的事情和真正创造价值的事情上来。 

以下为演讲全文:

教学过程一直被认为是个黑盒子或者灰盒子,老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是数千年来对于教育的过程一直无法分工,基本上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一直没有一个很好的方法来解构。

现在,很多行业因为分工而变得细致,行业的效率会带来巨大的提升。比如汽车生产的流水线;再比如到医院看病,原来在中医时代,一个医生几乎可以看所有的病,现在首先要分诊、分科室,然后做验血、拍片等各种检查,之后才是医生诊断、治疗、护理......分得非常细致。实际上,教育分学科早就实现了,但受限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今天的教育相当于还处在一个医生望闻问切、治疗、护理都解决的阶段。

(张邦鑫在2018好未来人工智能大会上发表主题演讲)

好未来探索到目前为止,有一些粗浅的思考,也借这个机会与大家分享:

一、数据化是教育分工的基础

没有数据的教学很难有针对性。近期与一些学者交流,谈到“未来学校”的建设,首先要构建学生的数据画像。如果我们没有学生的学习数据,在教学中就无法大规模地实现因材施教,也无法实现教学的分工。因为老师凭借一个人的能力,无法记住那么多学生的信息,也无法解决每个人的具体问题。

二、互联网正在重构学习

“学习”和“教育”不太一样,“教育”是一个社会对人自上而下的要求,学生是被教育的;而“学习”是一个人自下而上的要求,是“主动想学习”。

近年来,通过互联网双师模式我们正在重构“学习”模型,正在解决优质教师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几年前,好未来推出了双师模式,让一个“主讲老师”可以给一百个班乃至更多的班级上课,每几十个学生可以在线上或者线下配一个“辅导老师”。“主讲老师”负责学生课堂的“学”,“辅导老师”负责学生课前与课后的“习”:课前带学生预习,课上与学生互动、鼓励学生、引导学生讨论,课后帮助学生复习、判作业、给学生进行答疑。

“学习”两个字,在今天因为互联网实现了分工。从前的学习,由一个老师负责,而今天分成两个或多个老师负责。这是人类教学中,在某种程度上首次在学习上产生正式分工并且开始被大规模使用。目前从学习效果来看,学生和家长对双师满意度与原有模式不相上下,甚至在一些地区满意度数据更好。

三、人工智能将会融合教育

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改变,可能会超乎我们的想象。我们谈“教”和“育”,“教”更多指的是教知识,“育”更多指的是育人,培养人的多元能力、品格、综合素养等。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不止拍照搜题、手写识别和语音识别等,更是可以一定程度地实现直接的知识传授。

好未来已经尝试了一些人工智能的课程,通过AI老师和学生实现人机交互,学生也比较欢迎。在双师的基础上,我们判断在传授知识这件事情上,AI具备相当强的胜任力。我们这样的课程被用于边远地区支教的时候,较大幅度地解决了当地优秀师资稀缺的问题。我们认为未来“教知识”将是“AI+”的模式,而“育人”则完全以老师为主体,属于“+AI”模式,AI为老师赋能。

未来是人机协同、人机融合,而不是机器取代人。人工智能也许翻译为“机器智能”更准确,但人工智能和人类智能差距非常大。人类智能的维度高出人工智能很多倍,也许某一个特定命题领域人类比不过人工智能的计算能力,但人类的全面性,人类的综合性和创造性是人工智能无可取代的。所以,科技和人工智能正在将老师从繁重、低效的重复工作中解脱出来,做有创造力的事情和真正创造价值的事情。

脑科学的另一个维度是提高教学质量,深度研究学生的学习行为,解析学习形态、难度与年龄阶段等底层规律。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落地场景辅助教学,我们希望做出真正令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希望通过我们和大家的努力,未来每个老师都拥有脑科学和教育认知学的意识,每个老师都应该有一个AI和脑科学的教学助手。

(编辑:陈洁)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