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禾辰坤主管合伙人徐清:人民币母基金拓荒者的市场化之路

21世纪经济报道 赵娜 苏州、上海报道
2018-07-21 07:00

金融去杠杆给VC行业吹来阵阵冷风。

“传导效应才刚刚开始,市场还没有完全反应到位。”元禾辰坤主管合伙人徐清说。

元禾辰坤是元禾控股专业化的母基金投资管理平台,也是国内最早一批人民币母基金管理机构。截至2018年6月底,团队管理的资金总规模超过200亿元,已经投资了55个管理团队的77只创业投资基金。

这样的管理资本量和投资纪录,让徐清成为VC投资机构的座上宾。她却常跟团队说:“甭把自己搞得那么高大上,弄得只有特别ready的团队才敢来找你募资。”

寒武创投创始管理合伙人韩冰早前在一个线下活动上偶遇元禾辰坤高级合伙人王吉鹏。当时他还在单枪匹马地做着早期投资,加微信聊了几句后,受邀到办公室一起聊新基金的想法。

到今年寒武创投补充基金管理团队、进行2亿元的二期基金募集时,元禾辰坤很快承诺出资6000万元,成为基金的基石投资人。

“他们的团队很喜欢创新,也愿意接受子基金团队(打法)的多样性。”韩冰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近期,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苏州东沙湖基金小镇的元禾辰坤办公室见到徐清,听她回忆元禾辰坤的12年成长路,以及2018年PE/VC募资寒冬中的市场观察。

寻路母基金投资

和新认识的LP沟通时,徐清并不避讳:“我们第一期基金到今天来看,业绩也不够好。”

元禾辰坤团队管理的第一只母基金“苏州工业园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成立于2006年,基金规模为10亿元,出资方是元禾控股和国家开发银行。

这只基金的存续期内遭遇了中国资本市场的三次IPO暂停,几只以 Pre-IPO为主要投资阶段的子基金回报不尽如人意,加上当时市场环境下的公司制基金管理方式的扣款和还款方式,也影响到了整个基金的最终回报。

“这是一个学习和踩坑的过程。我们踩过一些坑,也学会了如何规避掉一些风险,为后来几期基金的投资和管理奠定了基础。”徐清说。

事实上,这期在徐清看来回报并不理想的基金,是国内人民币股权投资基金的实际推动者。

2007年,国内政策对企业通过海外红筹上市有诸多限制,一批管理着美元基金的VC机构纷纷开始筹备成立人民币投资基金。

如,德同资本通过旗下的人民币基金“长三角创业投资企业”,开始尝试中外合作非法人制的人民币基金管理模式。基金的首期规模是2.5亿元,元禾辰坤作为LP出资达到1亿元。

除了支持德同资本、软银中国、北极光创投等知名美元基金管理团队发起设立人民币投资基金,元禾辰坤也投资了几个以钟鼎创投为代表的初创基金管理团队。

2009年,普洛斯中国CEO梅志明与共同经营天使投资俱乐部Black Spade的严力等人发起设立了钟鼎创投。

钟鼎一期基金的规模为2.5亿元,元禾辰坤作为单一最大LP,为这个“first time fund”出资6400万元。

钟鼎创投凭借德邦物流、卡行天下等项目在供应链物流领域展露头脚,也成为元禾辰坤管理的第一期基金(国创创投母基金)投出的最大一匹“黑马”。

其后,元禾辰坤连续投资了钟鼎创投的二、三、四期基金,并已经为钟鼎的第五期基金出资。

重仓行业基金

元禾辰坤成立之初并没有成熟的行业经验可以借鉴,团队今天的整体投资思路完全都是一步步探索得来。

2010年末,元禾控股和国开金融合作发起规模为100亿元的国创开元母基金和50亿人民币规模的国创元禾母基金,元禾辰坤担任国创元禾母基金的实际管理人。

这只母基金进入投资期后的第一年,元禾辰坤的团队见了上百家VC机构合伙人,也逐渐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打法。

从这一期基金开始,元禾辰坤开始专注对早期和成长期阶段的创业投资基金的投资,一方面偏好单一或特定领域的专项基金,另一方面同时关注有成熟品牌的VC团队和有行业经验的初创基金团队。

谈到如何筛选GP基金团队,徐清说,股权投资的市场变化太快,一个优秀团队最核心的竞争力不是有什么资源,而是学习能力、自我思考能力和进化能力。

在国创元禾一期母基金的27个子基金中,既有纪源、启明、松禾、金沙江等知名VC团队,也有钟鼎、青云、方广等专业基金管理团队。

实际上,元禾辰坤团队早在2009年市场热捧“Pre-IPO”时就开始着力寻找行业专项基金团队,也有了前述钟鼎创投团队的投资案例。

徐清也指出,专项基金需要正视行业周期的问题:“我们比较认可的模式是,基金在一个细分行业的资金配置占到总基金规模的60%-70%,其他资金配置到‘第二产业’中。”

除了作为母基金向GP子基金的出资,元禾辰坤还留出大约20%的资金份额用于子基金的项目跟投。

“要是我们认可的团队,在他们擅长领域投资的项目。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才会在项目有富余额度时进行跟投,退出也基本是和子基金一起进行。”徐清介绍。

全面市场化

2015年底,元禾辰坤启动50亿元“国创元禾二期母基金”的募集。

徐清依然记得起步的艰难:“刚开始募得很辛苦,直到后来银行的整个资金链打通了,我们才因为过往不错的业绩获得市场认可,迅速完成全部募集。”

投资流程实行市场化运作的元禾辰坤,在成立后的第10个年头真正开始了募资环节的市场化。

不同于以往,这是元禾辰坤第一次面向市场进行独立的资金募集:预计规模的50亿元中,元禾控股和国开金融作为基石LP各自出资10亿元,其余资金由元禾辰坤自行完成募集。

进入2017以后,政府引导基金、地方产业发展基金、上市公司等如雨后春笋般进入股权投资市场。

高涨的市场热情中,“国创元禾二期母基金”最终超募20%,以超过76亿元的规模完成整个基金募集。

整个2017年,很多元禾过往投资过的GP基金管理团队启动了新一期基金的募集,市场上也有不少初创基金团队持续出现。

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手持76亿元资金的元禾辰坤完成向26个GP子基金的出资,其中包括多只支医疗投资、文化娱乐、消费升级领域的行业专项基金。

“我们一直在反思,去年投的是不是太快了,但有时候真的是刹不住。”徐清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元禾辰坤团队在2018年的投资节奏相对2017年有所放缓,配资领域也逐渐向企业服务、制造领域、教育等行业调整。

谈及当前股权投资行业整体都在经历的募资寒冬,徐清分析说,头部投资机构并不会受当前的募资环境影响,但行业整体的调整将在所难免。

“之前我们花了很多精力去做募资,今年我们把时间更多地放在了基金管理上。我们不仅要做好前台的投资,也得做好子基金的投后服务。”徐清说。(编辑 林坤)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