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基因:具有全产业链优势的基因测序龙头
华大基因作为国内基因测序方面历史悠久、收入规模大、业务全面的龙头企业,长期以来深耕基因行业,下沉至行业各细分领域加速布局,牢牢把握行业核心竞争力,上、中、下游全产业链辐射。
在基因行业,中国企业长期以来受制于海外上游公司的情况困扰着行业的发展。华大基因作为国内行业领跑者,由于具有全产业链资源优势,在行业内形成明显的先发优势。
这一切正得益于2013年,华大集团通过旗下子公司Beta Acquisition Corporation完成对美国上市公司Complete Genomics的收购。尽管收购过程历经波折,二者整合之后,华大则拥有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测序仪,降低了对Illumina等上游公司的依赖,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全产业链的掌控,测序服务成本也大幅降低。
就在6月底,华大基因于去年10月发布的两款基因测序仪通过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的审查,获得了医疗器械注册证,具有全产业链资源优势的华大基因一直在前行。
截至2018年4月,华大基因已完成超过300万例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华大基因是国内少有的掌握核心测序技术的企业之一,约占20-30%的市场份额,且检出率和特异性均大于99%。大型科研项目样本的积累,多样化的临床研究案例和丰富的临床检测经验成为保障华大基因能够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
除了对于上游产业链的牢牢把握,作为一家行业领先的生物科技企业,注重对研发的持续投入更成为华大的标签。
在华大基因博物馆里,有一面墙满满地陈列着华大人在《Nature》等世界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文章,其中不乏诸多年轻科研人员的硕果。
行业领跑者
华大基因的主营业务为通过基因检测等手段,为医疗机构、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等提供基因组学类的诊断和研究服务。
在无创筛查市场领域,华大更是国内明星企业,一直紧跟市场机遇,在已有基础上不断实现自我突破和发展。
全球NIPT测序市场规模在7.5亿美元左右。我国是出生缺陷高发国家,但目前产前筛查的覆盖面尚不足孕妇人群的10%,NIPT覆盖人群更是有限。中国测序市场规模2016年约为54亿元人民币,预计2020年将突破百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约为20-25%,位居全球前列。
如按国内NIPT市场渗透率10%计算,以单价2000元/例计算,国内NIPT市场当前规模在35亿人民币左右。作为一项对产妇有重大意义的检测,未来其渗透率完全有可能达到30%,则市场规模也可达到130亿元以上。
而华大基因已经与全国上千家医疗机构开展合作,拥有全球先进的基因组研究平台和生物信息分析能力,具备筹备大型基因组学实验平台能力,有建设基因组临床应用转化平台的能力,可提供基因组学高通量测序、生物学数据分析及报告解读能力的系统解决方案。
从未止步
除了传统的无创产前筛查,华大基因也从未止步对新模块的探索,不断拓展、发掘更具市场规模的业务板块,向肿瘤基因检测领域进发,寻找下一个“杀手级”应用。
尽管肿瘤基因检测筛查仍停留在早期积累阶段,但市场空间巨大。我国2015年有429.2万例新发肿瘤病例和281.4万例死亡病例,由于我国预后较差的肺癌、胃癌、肝癌等肿瘤高发,肿瘤患者整体生存情况较差,肿瘤防治形势严峻。
目前,华大基因自主研发的技术平台(包括癌症个体化诊疗技术、肿瘤低频检测技术、人体共生微生物和健康研究、蛋白质组学研究、代谢组研究)等技术体系及资源库,以强大的平台实力为大众提供服务。
2014-2017年,华大基因肿瘤研发完成了包括肿瘤早期筛查前沿开发、液体活检技术开发、临床检测产品转化以及国家资质申报四个重要方向的研发布局以及相应的临床及科研成果产出。同市场上同类公司研发布局比较,华大基因全面且成果产出迅速。
据了解,华大基因Oseq™-ctDNA(CirculatingTumourDNA,循环肿瘤DNA)技术已经完成了前期技术开发,产品开发顺利推进中。
该项目仅需抽取少量外周血进行肿瘤基因检测,解决了无法通过手术或穿刺取得癌症组织样本的患者的诊疗难题。采用新一代目标区域捕获结合高通量测序、内部数据库与信息分析技术,一次性检测与癌症发生和药物靶点相关基因的外显子和部分内含子区域,可针对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胃癌等所有实体瘤患者,详细了解肿瘤患者特有基因变异情况,为晚期肿瘤患者提供无创的肿瘤基因检测,及时准确监测患者基因变异,及时提供精准的药物方案。可根据患者基因的个体差异性协助医生选择合适药物和制定更完善的治疗方案,最大程度的满足患者对治疗的个性化需求。
另外在疾病防控领域,华大也不断加紧步伐。与西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共检测了约83万份包虫病筛查样本,对藏区民众的重大疾病防控做出了突出贡献,形成了典型的合作模式与示范效应。在感染病精准医学方面,与北京协和医院、上海华山医院、中山医院进行深入合作。
经过多年的科研积累和产业发展,华大基因已建立含有新一代组学技术,特别是基因测序和质谱检测领域的人才中心、标准中心、研发中心、样本中心及数据中心,已成为全球少数具备全产业链资源的多组学科学技术服务提供商和医疗服务运营商。
降低测序成本,造福更多的人也成为华大一直践行的准则。据相关信息显示,目前华大基因个人全基因组测序仅需600美金,价格优势领先同行。日前,华大基因公布2020计划:在2020年以前,24小时内完成一个人全基因组的样本处理、测序、数据分析全流程,成本低于2000元人民币。
研发硬实力
2016年10月及2017年1月,华大基因BGISEQ-500基因测序仪器及无创产前基因测序业务的配套试剂获得了CFDA医疗器械注册。2017年,BGISEQ-500完成新旧产品更新迭代,肿瘤临床应用实现“零”的突破,并获得欧盟上市许可。
2014年12月起,华大基因下属5家子公司陆续获得了首批遗传病诊断专业、产前筛查与诊断专业、植入前胚胎遗传学诊断专业、肿瘤诊断与治疗的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临床应用试点单位资质。截至2017年底,子公司北京医检等12家单位获得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设置批复,深圳临检等14家单位拥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书。
与其他同类公司相比,华大基因已形成独特的综合优势,拥有成体系的综合产品,且目前资质全面。
华大基因的核心竞争力,正是在于对整体产业链的全面布局和研发的持续投入。
据华大基因相关高层表示,公司计划2018年度研发投入将大幅增长,2018年度研发预算将较2017年实际投入将增长48%-53%左右。
另外,全球化布局也成为华大显著优势,现已形成“覆盖全国、辐射全球”的网络布局。服务网络覆盖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已与3,000余家大型医院、13,000伙伴进行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华大基因推出了国内第一个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精准医学基础平台,BGI Online。基于云计算无限制的存储和强大的计算能力,该平台可以高效处理大规模的基因数据,加速基因组学的研究。
社区方面,BGI Online联合Intel和Broad研究所,共同发起成立流程描述语言协作组,建立了统一开放的数据和应用行业标准。
此外为了攻克数据解读等产业端问题,华大也高瞻远瞩,抢先卡位新赛道。
华大基因自成立初就开始部署计算机资源,同时对信息领域人才的引进一直非常重视。在科研和产业化过程中不断积累数据,依托庞大的数据库,使华大基因具有更精准的分析能力和更强的检出能力,形成核心竞争力。
在科研实验室方面,同样具有明显规模和布局优势。华大基因在高通量测序实验室、分子实验室等生物学实验室建设方面均有着较为深厚的实力和丰富的经验。
依托长期科研投入,华大基因也已取得众多硕果。据相关数据显示,华大基因及其全资、控股子公司拥有的已获授权专利共计282项,其中发明专利263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外观设计专利9项;自有注册商标366项。核心技术专利范围涵盖实验仪器、样品处理、测序文库构建、质量控制、生物信息分析等各个关键技术环节,其中公司生物信息分析等方面自主软件还取得了460项软件著作权。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