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发银行行长刘信义:银行资管未来仍是一片蓝海 破局需解决三大问题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方海平 上海报道
2018-07-28 12:26

7月28日,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浦发银行联合主办的“2018中国资产管理年会”在上海举行。

浦发银行行长刘信义在主论坛致辞中表示,当前整个资管行业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点,银行业从规模上讲是整个资管业的老大,受到的挑战最大,转型的任务也最重。但银行资管的未来仍然是一片蓝海,前景光明。

刘信义认为,尽管银行资管当前面临着较为严峻的挑战,但是只要客户的需求没有消失,行业未来仍然可期。一方面财富效应进一步强化了居民和机构客户对于资管业务的需求。另一方面资管业务是轻资本,也有利于商业银行业务协同的特点决定了其未来仍然是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之一。

具体而言,一方面居民理财和机构配置需求是商业银行资管的刚性需求来源。“从国际经验来看,经济发展和财富积累的过程,会导致居民理财需求的不断提升,出现存款向理财转移的过程,中国当前也正在经历着‘存款搬家’的过程。近年来中国个人财富增长率每年都在10%左右,2017年已经超过100万亿元。未来个人财富规模将持续扩张,有利于‘存款转理财’的趋势进一步的强化,为银行资管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客户基础。”刘信义表示。

另一方面,发达国家的经验也显示机构投资者会逐渐成为银行资管的核心客户。刘信义指出,未来伴随着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完成和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类似于养老金、企业年金以及各类基金等专业机构也将不断成熟,对于稳定资产的配置需求也将持续上升,银行资管的产品将是主要目标。

除了市场需求强劲外,银行资管对于未来商业银行做强做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刘信义表示,从投入和产出来看,银行的资管业务属于轻资本的业务,轻资本运行既节约了传统商业银行表内的风险资产,减少资本占用,还可以获得一定的管理费的收入。从业务协同特点来看,资管业务的链条比较长,可以充分发挥商业银行体系特有的业务协同的效应。在资金端,可以强化与私人银行部门、财富管理部门的协同;在资产端,可以充分利用商业银行内部的风险控制的能力,协同投资银行、公司金融和资产托管等部门。

与此同时,刘信义也指出,当前监管环境和市场变化使得商业银行资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是长远的角度来看,银行资管恰恰需要充分利用当前的战略机遇期,解决我们目前行业内存在的问题,概括而言,有三大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

一是立足当前,正视当前面临的挑战,妥善处理存量问题。存量业务整改并不限于资管行业内,涉及到整个金融业甚至是宏观经济的健康和发展。需要综合考虑,在整改的方案和路径选择方面,各类机构需要与监管部门进行有效地沟通。如果存量业务调整不够恰当,也有可能引发更多的风险暴露,不利于商业银行业务的顺利转型和健康发展。

二是放眼未来,做好业务转型的准备工作。当前,业务转型至少需要做好三方面的准备工作:首先是净值化客户培育工作,打破刚性兑付,净值化客户基础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其次是能力的提升和储备,包括产品设计的能力、销售能力、投资研究的能力和交易能力、大类资产配置能力以及风险控制能力等;最后是IT系统的建设和体制机制方面的准备工作,包括管理体系架构、运作模式、激励机制以及IT系统等。

三是找准定位,探索差异化竞争优势。银行资管需要解决好自身定位的问题,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是关键所在。相对于其他金融机构,商业银行资管的优势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根植于商业银行的传统优势,需要解决的是把渠道的优势和风控的优势有效的体现在产品的设计、服务加载和资产的投资上。另一方面是资管整合能力,可以将不同金融机构的不同业务有效整合起来,充分利用不同机构的差异化优势。

(编辑:马春园)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