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约谈拼多多 要求严格履行主体责任

市场监管总局官网
2018-08-03 10:55

8月3日消息,针对近日媒体报道的拼多多平台内销售侵权假冒商品等问题,8月2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监司牵头召开行政约谈会,要求拼多多平台经营者严格履行主体责任,加强对入驻平台经营者及商品的管理和审核,积极配合各地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调查检查,维护公平竞争秩序,真正做到为消费者谋福利。

约谈会上,网监司负责人强调,拼多多要正确对待媒体监督和消费者投诉,正视问题,不以任何理由推卸责任,纵容和支持假冒侵权者,坚守法律红线和道德底线;要积极配合各地各级市场监管部门的调查检查,及时提供涉嫌违法网店经营者主体信息、经营资质信息,以及交易记录和宣传内容;要认真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切实承担平台主体责任,举一反三,加强对平台内刷单炒信等其他违法经营行为的自查自纠。 

近年来,市场监管总局依法维护网络市场秩序,坚持依法行政、不枉不纵、包容审慎、促进健康有序发展的原则,支持网络交易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尊重经营理念的变化与发展。网监司负责人强调,纵容甚至支持制售侵权、假冒商品,是网络交易平台经营者不能触及的法律红线和道德底线。只有健康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才是有前途的发展。希望拼多多公司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加强平台管理、规范入驻平台网店的经营行为,坚持守法经营,实现健康、快速和持续发展。 

拼多多董事长黄峥表示,拼多多将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扎扎实实解决问题,认认真真全面整改。同时,主动与监管部门沟通,争取法律指导,主动配合市场监管部门的调查检查,不推卸责任。拼多多将以此次舆情事件为契机,加强平台管理,谋求企业长远发展。 

市场监管总局网监司、竞争执法局、消保局、广告司、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及上海市工商局有关负责人参加会议,并围绕各自职能对拼多多提出具体整改要求和工作建议。 

(来源:市场监管总局官网)

【相关阅读】

人民日报海外版谈拼多多:低价是市场需求,低质是商家失责

互联网行业新料不断,这几天,最大的料莫过于拼多多了。短短两年11个月,拼多多从名不见经传的电商平台登陆纳斯达克,刷新了中国互联网企业迄今最快上市纪录。

其闪电般的增长速度被业界高度重视,站上资本风口的同时也被吹上舆论风口。成功上市的拼多多一夜间饱受争议。一方面坐拥3亿多用户,尤为小城市低收入人群所热捧,另一方面却是业内对其产品质量问题、供应商管控问题和增长模式的质疑。

其实,“拼购”的概念由来已久,最早的团购模式就有拼购的影子,只不过现在兴起的拼购花样更多,还融入了社交购物的模式。电商巨头们开始打“拼购”这张牌,对广大消费者来说也是“受益匪浅”,消费者都期望通过“拼购”得到更多的实惠。

近年来,电商平台的发展带动新经济新业态的发展,成为中国互联网经济的一大亮点。同时,越来越多传统企业进驻电商领域,老牌电商们也结合自身特点及优势,不断推出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电商创新模式与应用。此外,电商平台越来越多走出城市,走进乡村,为广大农民带去了新的消费方式甚至增收机会。

作为新型商贸活动,电商已广泛渗透到我国社会、经济、生产、流通和生活等各个领域。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爬坡过坎之际,尤其需要高品质的电商。电商平台打通顾客与商家联系,压缩供应链条,省去了中间环节和渠道成本,能够实现买家得实惠,厂家薄利多销,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物美价廉的选择。

然而,电商平台的假货现象、诚信危机、规范缺失、税收争议等问题长期存在,困扰着这个行业,给其蓬勃发展带来一些隐忧。由于部分电商平台依靠补贴或打折进行恶性市场竞争,导致大量商家难以盈利,网上商品只能拼价格,高品质的反而没市场,拼到最后造成劣币驱逐良币。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对电商平台而言,首先要有底线思维和自律意识,无论采取何种定价策略,无论定位哪种消费市场,无论选择何种经营模式,最基本的底线永远是符合国家规范,保证产品质量。同时,要加强内部管理,规范主体准入,对网上销售的企业和产品进行严格审核,发挥平台监管作用,对供货渠道产品质量建立制度保障,让假冒伪劣产品进不来、卖不出去。

对政府而言,要完善电子商务相关法律、法规,健全社会诚信体系。和经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们的法律对制假售价者的惩处差距较大。同时,消费者买到假货后维权成本高,经常遇到店家无赖、监管扯皮现象。因此,政府应加强网络市场监管和综合执法,完善对电商的事中事后监管,加大对假冒伪劣产品打击力度,对不履行主体责任的电商平台坚决严肃处理,让假冒伪劣产品有人管、管得住。

对于所有市场主体而言,需要明确的是,低价产品不一定都是低质产品。低价是市场需求,低质是商家失责,售卖假货则是违法行为。不管是拼产品,还是拼市场,拼到最后,一定是拼质量。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文/王萌)原标题:拼到最后是拼质量

(编辑:毕凤至)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