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时刻,中央连续召开四次关键会议

刘胜军微财经 刘胜军
2018-08-09 00:56

最近,高层连续召开四次关键会议,会议节奏之紧凑可谓空前密集。

• 7 月 23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

• 7 月 31 日,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

• 7 月 31 日,中央政治局会议

• 8 月 3 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第二次会议

之所以说当前是关键时刻,是因为:

• 中美贸易博弈进入关键阶段

• 社会激辩“去杠杆”是否引发金融风险

• 央行与财政部隔空过招,改革进入利益碰撞时刻

• 上半年经济指标走弱,稳增长压力再现

1

稳定预期是关键

政治局会议一口气提出六个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之所以如此强调稳定,是因为形势的变化:

• 会议指出:

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

内部外部压力都很大,但短期内当务之急还是应对“特朗普贸易战”的大棒。随着贸易战一波三折,从社会舆情和股市波动来看,贸易战已经对投资者信心和未来预期产生实质性影响。鉴于特朗普是“无底线思维”,中国必须高度重视、精心应对。

2

信心很重要

贸易战引爆了舆论场。从讨论的热度和持续时间之久,贸易战可谓刷新了朋友圈的话题记录。见仁见智本是学术常态,但其中也不乏“砖家之见”,甚至有误国误民的常识性错误,且忽悠了不少围观民众:

• 悲观论和吓尿体:认为中国在美国面前不堪一击,没有办法应对特朗普

• 幸灾乐祸论:认为问题都在中方,反而为特朗普叫好

• 误判体:事后诸葛亮,指点江山,把中方的理性和负责任曲解为“误判特朗普”

• 否定体:夸大存在的问题,刻意否定改革开放的成果和市场化的进展,把中国经济看得“一团黑”

• ……

林林总总,一时间搞得公众不知所措。对此,中央一锤定音:

希望大家正确认识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加强思想引导,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要密切关注广大成员和所联系群众的思想动态,加强沟通和引导,使他们客观看待当前形势,相信有中共中央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共同努力,有改革开放 40 年发展积累的坚实基础、丰富经验,有广阔的国内市场、经济发展的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我们有能力战胜各种风险挑战。

3

“去杠杆”不会停

“去杠杆”是当前中国经济最大的拦路虎之一。

惟其重要,所以艰难。这一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有反复有曲折是必然的。别忘了,主要发达国家基本上都是以金融危机的方式“惨烈去杠杆”的。

囿于体制性因素,中国的去杠杆难度更大,这是一项足以赢得“诺贝尔奖”的历史性难题。

7 月 23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没有提到“去杠杆”,被市场误读为“全面宽松卷土重来”。对此,政治局会议明确表态:

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更好结合起来,坚定做好去杠杆工作,把握好力度和节奏,协调好各项政策出台时机。要通过机制创新,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意愿。

这段话内涵丰富,有 3 大关键信息:

• “坚定做好去杠杆工作”:“去杠杆”虽然很难,但不会因噎废食,这是大方向

• “把握好节奏和力度”:意思是说,既要重视去杠杆,但也不能操之过急,避免导致“处置风险引发的风险”。这意味着货币紧缩的节奏会更具艺术性,这是微调

• “协调好各项政策出台时机”:“去杠杆”之所以引发社会焦虑,不是方向不对,而是体制存在的“梗阻”太多。所以,金融改革必须与减税、国企改革相互协调推进才能取得好的成效。这是对央行怒怼财政部的回应

4

“去杠杆”的关键看点

近期关于如何去杠杆的争议很大。

8 月 3 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对此给出了回答:

• 宏观杠杆率趋于稳定,市场预期明显变化,金融机构合规意识增强,野蛮扩张、非法集资等金融乱象初步遏制,金融风险由发散状态向收敛状态转变。

• 特别值得重视的是,在流动性总量保持合理充裕的条件下,面对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必须更加重视打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

对高层来讲,如何避免“去杠杆”的好经被中层和下层念歪?“打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成为焦点。会议提出:

• 在把握好货币总闸门的前提下,要在信贷考核和内部激励上下更大功夫,增强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内生动力。

• 发挥好财政政策的积极作用,用好国债、减税等政策工具,用好担保机制。

• 健全正向激励机制,充分调动金融领域中人的积极性,有成绩的要表扬,知错就改的要鼓励。

笔者认为,此次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重大意义在于,强调了利益机制和激励机制在改革中的特殊重要性,这才是抓住了改革的“牛鼻子”。

在市场经济体系中,每个机构、每个个人都有自我利益,而这种自我利益很可能与改革目标出现冲突。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如果我们一再忽视这种利益机制,将导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阳奉阴违。

以淘汰僵尸企业为例:

• 淘汰僵尸企业,难免影响地方就业、GDP 和市场形象,甚至威胁社会稳定,如何让地方官员有动力去配合?

• 淘汰僵尸企业,将导致银行坏帐率激增,如何让银行高管有动力去揭开伤疤?

5

要点小结

综合四次关键会议的内容,笔者总结如下:

• 全力应对特朗普主义的外部冲击,是短期内的首要任务

• 稳定社会预期是当前的重点,而稳定的关键是信心,信心来自客观、全面、专业地看待问题,不能盲目自信,但也不必自我矮化、自我否定、自乱阵脚

• “去杠杆”大方向不变,要注重操作艺术和体制改革配套

• 改革要重视利益机制的调整,这是改革成败的“牛鼻子”

• 贸易战短期内是对改革的扰动,长期看则是外部推动

免责声明:21财经APP金V头条提供的专栏作者署名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21财经立场。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相关内容所涉及的投资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不作为投资依据。

刘胜军

中国金融改革研究院院长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