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召开: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21世纪经济报道 戴春晨,刘嘉欣 广州、深圳报道
2018-08-16 07:00

在8月15日的全体会议上,韩正强调,要以让老百姓得实惠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实施好港澳居民证件便利化、进一步便利港澳居民到内地创业就业。

【编者按】

2017年7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粤、港、澳三地政府共同签署《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一年多来,从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到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从探索科技创新合作到谋划构建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迈开了打造国际一流湾区的步伐。

8月15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组长韩正表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坚持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粤港澳综合优势,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典范。(张星)

8月15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在这次全体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组长韩正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粤港澳综合优势,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韩正表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

十多年前,香港科技大学本科毕业生汪滔,带着一份毕业设计和样机,选择在深圳开始创业之旅。数年之后,他创办的大疆创新成为独角兽企业。大疆创新的成长其实就是粤港澳三地优势互补的一个缩影。

发挥粤港澳综合优势

2017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由此之后,“粤港澳大湾区”概念迅速升温,成为各界关注的热词。这一热词也不断出现在多份中央重磅文件中,关于如何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表述也有所变化。

此次召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全体会议,相关的表述再次进行“升级”,此前强调的“港澳独特优势”被“粤港澳综合优势”取代,并首次强调“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这是一次粤港澳合作上的升级。”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教授张光南表示。

张光南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粤港澳综合优势”的表述强调了三方面的信息:一是作为国家战略的“大”,需要国家统筹,充分发挥粤港澳不同地区协同的优势;二是产业升级指向的“湾”,即海洋经济,融入全球化的制造业转型升级,需要综合发挥粤港澳三地各自的优势;三是区域合作强调的“区”,即未来的粤港澳合作不单只是产业与产业间、城市与城市间的合作,而是整个区域全领域、多方位的合作。

张光南补充说,近些年探索的新模式中,粤港澳各自发挥优势,缺一不可。

事实上,汪滔的“大疆神话”就是这种模式的“作品”。在大疆创新的成长史中,香港负责基础的研发和链接全球创新资源,深圳则提供应用创新和消费场景,东莞则提供规模化的生产能力。三座城市共同撑起了大疆创新这只“独角兽”的商业传奇。

在张光南看来,这种各个城市“缺一不可”的运作方式,使得粤港澳大湾区能够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示范性的实践案例。

这也是近两年学界和商界对粤港澳合作的共识。作为国际化大都市,香港、澳门强于金融、会计、法律等高端服务业,而广东尤其是珠三角地区拥有全球领先的制造能力。目前业内共识是,未来粤港澳合作的重点在于港澳专业服务+珠三角制造,实行不同经济形态的优势互补,进而“并船出海”,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市场。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产业规划部部长王福强指出,从整体上来看,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开放性、包容性、市场化特质。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背景下,该区域有望成为创新发展的新平台。

韩正还强调,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港澳发展注入新动能、拓展新空间。

对此,张光南认为,随着国家更多政策的倾斜、更多资源的投入,将能极大推动各个城市分工互补,发挥粤港澳的综合优势。这将使得香港、澳门在金融等服务业的传统优势之外,拥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推动港澳居民证件便利化

港澳居民北上的道路正变得越来越顺畅。早在2017年12月,党的十九大报告在表述“粤港澳大湾区”时提出,要制定完善便利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发展的政策措施。

这一理念得到延续。在8月15日的全体会议上,韩正强调,要以让老百姓得实惠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实施好港澳居民证件便利化、进一步便利港澳居民到内地创业就业。

事实上,今年以来,便利港澳居民到内地就业创业的利好政策就不断出台。在内地的港澳居民开始享有住房公积金待遇,在内地的港澳学生亦有专门的管理办法。而在科技方面,国家社科基金决定参照内地居民待遇,向在内地高校和科研院所工作的港澳研究人员开放国家社科基金各类项目申报;同时,中央科研基金,已在近期实现“过河”至香港科研项目使用。

这其中,国务院近日宣布取消台港澳人员内地就业许可审批的政策,受到许多港澳居民关注。这意味着前海率先取消“就业证”的做法,将推广至全国。

香港经济学者、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梁海明认为,取消就业许可审批这一举措,将极大便利香港、澳门人士到内地就业创业,让更多港澳人士考虑在内地的发展机会,从而推动粤港澳三地的进一步融合。

梁海明称自己为“湾区人”,他希望粤港澳大湾区的居民在社会生活中真正成为一个整体。

正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就读的某香港籍学生告诉记者,她身边有越来越多亲属选择在广东工作。近些年来,香港往返广东已经十分便利,希望未来有更多锦上添花的政策。

此次提出的“港澳居民证件便利化”属于新概念,但广东已有行动计划。据近期广东省政府公布的给全国人大、政协的答复函,广东将在大湾区率先实现申请港澳商务签注“零门槛”过关等政策。

在全体会议的讲话中,大幅降低粤港澳通信漫游费用等政策措施被提及。早前,广东已经推出在澳门漫游有优惠的“横琴卡”以及在香港漫游有优惠的“前海卡”。

“注重实实在在的细节是这一次会议的一大亮点。”梁海明表示。

他表示,密集出台便利港澳居民在内地发展的措施,将让港澳居民和内地居民一样享受国家发展带来的机遇;同时,也将畅通粤港澳三地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流动。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近期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报告(2018)》指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要“顶天立地”。“顶天”就是要服务于国家战略,作为开放的先行区加快形成全面合作新格局,要符合国家创新体系的开源地;而“立地”,把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宜居宜业的城市群,湾区居民是否满意,是一个区域发展是否成功的不变标准。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