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个宇宙都爱你

21世纪经济报道 任明
2018-08-18 07:00

任明

近年来,英国剧作家尼克·佩恩声名鹊起,王翀根据其作品《Constellations》(直译为“星座”)改编的舞台作品《平行宇宙爱情演绎法》,8月10-12日在中国大戏院上演。这出演出时长为90分钟的作品,在演员的快速移动、快速调整情绪及摄像机镜头的帮助下,上演了50场有关爱情的悲欢离合、生离死别的种种场景——其中最短的场景为5秒,最长的也不过5分钟。构建该剧的一个核心概念是:在平行宇宙中,我们的故事也许在以完全不同的样貌上演着,从而让人对自己现实所拥有的一切,产生一种警觉与反思。

宇宙学家柳梅和养蜂人杜磊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相遇。相遇时柳梅主动搭讪杜磊,而杜磊此时可能已经有女朋友了,或者没有;他们此后的沟通与调情有可能顺利,也有可能不顺利;同居以后,杜磊可能给柳梅无微不至的关怀,也可能忽略了她内心的需求与感受;分手又重逢后,两人中有一方可能已经开始投入新的生活,也可能两人死灰复燃、破镜重圆;求婚的过程可能浪漫,也可能总是阴差阳错搭不准节拍;婚后柳梅可能罹患癌症,也可能只是虚惊一场……无论有多少种可能性,这是一个最终指向爱情、指向分离与死别的故事:在每一个宇宙中,尽管因为心情、语言与情境的不同,两个人的互动及其结果迥然有异,但整部作品呈现的是在不同的宇宙时空,两个人始终在一起的故事;因此“爱”以及“如何爱”就成了这部作品最终的主题。作者有关“平行宇宙”的种种构想,则不啻于是在提醒观众:你所能拥有的不是其他空间与时间,你所能拥有的只有现在和这里。

这是故事现实教益的一面,然而让这个故事多了几分高蹈的浪漫的是,作者利用柳梅宇宙学家的身份,指出“平行宇宙”存在的可能性:即在我们自身的宇宙之外还存在着无数其它宇宙,在其中上演着我们所有做出及未做出的决定的其他可能结果。这种理论上“存在”的可能性,对注重实际的人生似乎并无所助,除了一种情况:当我们正在经受“爱而不可得”的痛苦或是失去亲人的悲哀之时。而这也正是尼克·佩恩创作这部作品的初衷所在,彼时他正经历丧父之痛,希望能以想象父亲正在另一个宇宙空间完好地活着作为慰藉。在剧中,当柳梅患癌以后选择“安乐死”之时,支持她和杜磊共同面对这一切的,除了柳梅对“自由意志”的选择,未尝没有量子物理理论给柳梅带来的对“平行宇宙”的想象与憧憬——她将带着她所有的可能性与杜磊永远生活在一起,在无边无际、瞬间即永恒的宇宙之中。

对我来说,这是一种“超物理”的存在,而科学、理性的现代人选择了孜孜不倦地通过“科学”来求解。

“自由意志”是该剧的另一个重要主题。剧中有一场重复了数次、台词一字不改的片段:柳梅向杜磊哭诉自己目睹母亲临终时的情景,开始受脑瘤影响的柳梅,出现肢体与语言不协调的症状,她决心辞去工作……这一幕刚开始出现时颇让人感到费解,似乎只是对柳梅现实困境与情感状态的一种表达,然而随着最终命题的逐渐揭开,对这一幕的不断重复,开始有了煞费苦心的意味,从而揭示了该剧的另一个重要主题:即无论命运将我们引向何方,在其中做出决定的仍然是我们自己。

在剧中,作者用的是面对癌细胞侵袭,选择“行将就木”还是“自由抉择”这样有点极端的例子。而在日常生活中,以什么样的姿态活着、以什么样的姿态面对自己所遇到的问题,对每一个人来说无疑并不是一个遥远的问题。

在“平行宇宙”的世界中,重申爱与自由意志的重要性,使得这一作品巧妙地借助“宇宙”概念的浩渺无边,重申了爱与脚踏实地的重要性。

当13台摄像机在舞台上以“场景”“分镜头”的形式将两位主演的表演投放到大银幕上时,也许台下观众所看到的不仅仅是两位演员的表演,也是自己所经历的那些有关爱的悲欢离合,那些当时被自己所忽视的无言祈求。(编辑 董明洁 许望)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