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几个北上广的白领,没掉进租房的坑呢?
近日,据中国房地产测评中心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一线城市北京、深圳房屋租金持续上涨,前7个月均高于去年同期。
房价到底多少才算合理?以房价收入比估算,一个城市要达到宜居的标准,那在这里打拼的每个人月工资能买得起一平米的房子。如果是租房,租一个带卫生间的独立单间(15㎡),房租应该不超过工资的六分之一。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租房子的那些事。
曾经的广州杨箕村。(新华社记者 卢汉欣/图)
时下某租房平台涨价的消息在北上广租房群里引起了强烈的反弹,比如说好的三年不涨价,结果又涨了;说好的续约不涨价,结果又涨了……时下刚好又赶上应届毕业生入职季,作为社会新人,很多人社会经验不足,一不留神就掉入租房的“坑”中。
有人问了一圈在北上广工作的朋友,除了极个别有房的土著,所有的无房一族都曾掉过租房的坑。腾讯房产发布的《2017租赁时代白皮书》显示,超过42万网友参与调查问卷的网友,仅有5.9%的人对租房的感受是“满意”,其余的租户对于租房的感受是“无奈”“疲惫”“孤独”等,租房的满意度极低。
为什么租房的坑那么多?租房难背后的症结又是什么?
租房的坑何其多
“这个月住完你就另外找地方吧,我儿子要结婚,这房子我要收回来。”
“房东,你这个空调五分钟就不制冷了。”“我说了一个月内由我负责,你都租半年了,空调维修你自己负责。”
“房租不是刚涨完吗?怎么又要涨?”“你看看现在周边的房价多少,别人租金多少,我这是算便宜的了”……
租过房的人,对于这样的对话应该一点都不陌生,租房的坑到处都是,从中介、到房东、到室友、再到房子本身,总有一款适合你。而某租房平台发布的《中国租房市场产业白皮书》显示,在谈及租住体验中的痛点方面,“虚假房源信息多”“被克扣押金”“被恶意抬高租金”等名列前茅,这几项也是租房过程中最容易掉入的陷阱。
比如虚假房源。网络上发布的虚假房源信息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本身就没有这个房源,房产中介经纪人为了吸引租房者眼球而特意发布的虚假信息,这类房源的价格低,条件好,诱惑力很足,但是当租房者打电话过去咨询的话,就会被告知该房源已出租,并热情给你推荐其余的出租房源,这才是主要的目的。第二类是对出租房源状况进行虚假描述,比如说离公交站或较远的话也故意说交通方便,装修很烂的话也说精装修,家电不齐的情况下也说齐全,目的就是为了骗租房者实际去看房,指望到时候说服看房看的很疲惫的租房者租下来。
再比如克扣押金。笔者的一个朋友曾有过这样的遭遇,住不到三个月,房东大姐打来电话说,要把房子卖了,置换一套市区里的学区房。朋友无奈,只好又委托中介找好房子。搬走时本来想向房东要违约金——毕竟当时房子签了一年,结果房东非但不交违约金,还反咬朋友一口,要克扣她的押金,因为她没住满一年就搬走了,是她违约在先。好在两人有沟通的微信纪录,朋友威胁道如果不返还押金,就要走诉讼途径。最后房东才骂骂咧咧地退了押金,当然违约金是不存在的。
而房东几个月或半年就涨房租,也是让租房一族不堪其扰、不堪重负。如果不满足房东的涨价需求,房东一句“那不租给你了”,你只能灰溜溜地搬走了。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租房的时间成本、精力成本实在太高了。好不容易适应一个地方,如果搬到新的住所,完全又是新的挑战。
因此,一个在北京漂着的朋友对我说,如果建个群让他周边的朋友来谈租房的“一把辛酸泪”,可以说个三天三夜不带重样的。
(新华社/图)
租金“高得让人难以接受”
租房不仅难,而且租金贵。
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在籍人口为 13.83 亿人,其中 2017 年的流动人口规模近 2.5 亿,而以租住私房作为居住模式的人数占到流动人口的 67.3%。
今年4月份,某租房平台发布的《中国租房市场产业白皮书》显示,从人口净流入区域来看,四个全球性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以及 11 个国家中心城市(天津、重庆、沈阳、南京、武汉、成都、西安、杭州、青岛、郑州、厦门),因其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较好的经济发展吸引了68.7%的流动人口,这直接导致了我国住房租赁的增量市场集中于这些区域。
2017全国人均月租金整体涨幅较2016年上涨了25.8%,在北上广深四城中,人均月租金同比涨幅最大的是深圳,较 2016 年增长 7.3%,其次是广州,涨幅近4%。
收入方面,月收入在5001-8000元区间的人数占比最多。通过租金收入比的调查发现,55.6%的租客需要将其50%以上的月收入贡献给每月房租支付,而租金收入比小于30%的人仅占16.8%。78%的租房者认为目前的房租较贵。
从 1971 年开始,瑞银集团(UBS)每三年统计一次全球主要城市的生活成本和收入水平。而在不久前公布的 2018 年版报告显示,高生活成本和低购买力,是北京和上海的共同现状。瑞银假设一个人每天 8 小时工作时间,在北京要工作 314 小时才买得起一部 iPhone X(具体计算方式是用一个特定城市的 iPhone 价格除以该城市 15 个行业的平均时薪)。上海也要 306 个小时。香港和纽约分别是 75.3 和 54.1 个小时。但北京、上海等地的房租,与香港、纽约等地不断缩小,像三年前纽约房租是北京的 4 倍多,现在变成 2.5 倍;但纽约的收入,却是北京的5.8倍。
不只是北京,今年来大多数大城市的租金都普遍上扬,分析人士认为,这主要是租房市场整体需求旺盛。这对于年轻人、尤其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很不友好。他们不免在网上抱怨,租金“高得让人难以接受”。
“房子是用来住的”
之前网络上有一个热词,即“隐形贫困人口”,不少租房一族纷纷引用以自嘲。从外表上看,他们光鲜亮丽,每天西装革履出入大城市中心地带的豪华CBD,谈的甚至是上千万元的交易,接触的都是一等一的牛人;休息时间他们会跟同事一起去喝杯星巴克,一起看最新上映的电影,偶尔还看看话剧听听交响乐逛逛画展……他们走路带风,气场强大,仿佛是这座城市的主人。
但这种意气风发的姿态,往往局限于上班时间,范围也局限于城市的中心地带,一到下班时间回到家,他们就是另一种姿态,就显露出真实的贫困面貌:因为物质上的窘困,他们租住在地下室、破落不堪的城中村、离市中心非常遥远的郊区或者与人合租在破落的旧小区,每天上下班要挤好几个小时的地铁,还得时不时与中介和房东因为房租等事情斗智斗勇……
很显然,租房难背后的根本症结在于,买房难,房价贵。有一个名词“房价收入比”,所谓房价收入比(Housing Price-to-Income Ratio),是指住房价格与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之比。通过这一指标可以大致描述一个国家的家庭收入与房价之间的关系。房价收入比指标主要用于衡量房价是否处于居民收入能够支撑的合理水平,直接反映出房价水平与广大居民的自住需求相匹配的程度。一般而言,在发达国家,房价收入比超过6就可视为泡沫区。
易居房地产研究院曾发布《全国35个大中城市房价收入比排行榜》,该数据显示深圳、厦门、北京冲进前三甲,深圳的房价收入比超过了20,位居第一位,其次是厦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和福州,几个城市的房价收入比分别达到了15.5、14.5、11.9、11.8、10.8和10.8。也就是说在深圳,一个达到该市平均收入水平的家庭,如果购买一套100平方米的普通商品住房,实际上要耗费20多年才能得偿所愿。
人民日报微信刊登的一篇文章指出,房价到底多少才算合理?以房价收入比估算,一个城市要达到宜居的标准,那在这个城市打拼的一对夫妻6年攒下来的钱必须要能买得到一套70平的房子,或者说每个人一个月的工资能买得起一平米的房子。如果暂时不买房而是租房,租一个带卫生间的独立单间(15㎡),那么房租应该不超过工资的六分之一。
只是,当下的房价局势,年轻人想要租得起房、买得起房,具有一定的难度。一味抱怨无济于事,年轻人还是应该努力奋斗,不断提升自己的经济实力,凭实力赢得自己想要的生活。另一方面,我们也期待着改革不断推进,“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能尽快成为现实。
(来源:南都知道)
(编辑:毕凤至)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