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黑灰产报告:黑灰产犯罪成本呈降低趋势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2018-08-22

8月21日下午3点,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2018网络安全生态峰会现场1000多名参会人员突然发现,自己的手机被定位到了国外。当然,这只是一场“定位劫持”的演示,但现实中,“白帽”与“黑客”之间的技术攻防战则真正是惊心动魄。

“香港2016年网购诈骗、非法侵入系统等科技罪案资损23亿港币,意味着平均每个港人损失329元港币”,香港警务处网络安全及科技罪案科总警司陈永安说,香港警方去年7月成立反诈骗协调中心,至今年6月阻止了97起诈骗案,堵截5.3亿港元流失,香港警务处处长2018年首要行动项目就是加强网络安全和打击科技罪行。

会上,阿里巴巴联合南方都市报共同发布了《2018网络黑灰产治理研究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披露,2017年我国网络安全产业规模为450多亿元,而黑灰产业已达千亿元规模,黑灰产业比安全产业发展得更为迅速。

据阿里安全归零实验室统计,2017年4月至12月共观测到电信诈骗数十万起,案发资损过亿元,涉及受害人员数万人,电信诈骗案件居高不下,规模化不断升级。

报告揭秘了黑灰产链路四大类型:技术类黑灰产,包括虚假账号注册等在内的源头性黑灰产,用于进行非法交易、交流的平台类黑灰产,以及实施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的黑灰产。

(《2018网络黑灰产治理研究报告》揭秘黑灰产链路四大类型)

技术类黑灰产,主要为中下游技术性不强的黑灰产从业人员制作并提供各类软、硬件设备和服务,木马植入、钓鱼网站、各类恶意软件等都是常见的技术黑灰产。

报告指出,网络账号被非法利用多以恶意注册、虚假认证、盗号等形式实现。

以牟利、扰乱社会管理及市场经营秩序为目的,批量创建网络服务账户的行为被视为恶意注册。恶意注册作为一种网络源头性犯罪活动,形成了一个以“网络接码平台”为中间媒介,“手机黑卡卡商”和“网络平台黑账号注册号商”为交易双方的网络黑灰产业。

报告发现,目前83%通过黑卡注册产生的恶意账号,主要分布于网络打车、互联网金融、垂直电商、网络游戏等,其中45.5%的恶意账号活动于网络打车中,主要用于获得打车红包;16.6%的恶意账号作恶于互联网金融中,利用恶意账号进行非法理财和借贷等;14.5%的作恶于某些著名蛋糕品牌和某些旅游品牌等垂直电商;7.1%的作恶于某些著名网络游戏平台等。恶意注册造成大量非实名注册手机卡和网络账号的出现,为网络诈骗、网络黄、赌、毒等犯罪提供了“掩护马甲”。

报告指出,恶意平台,可谓互联网黑灰产业链的运转核心,直接服务于各类网络犯罪活动。网络黑灰产所运作的各类资源、工具以及犯罪手段、经验,都需要通过“恶意平台”来进行交流、运转、交易。目前,恶意平台可分为三类:恶意网站、恶意论坛和恶意群组。

据阿里安全归零实验室统计,2018年活跃的专业技术黑灰产平台多达数百个。服务专业化使得犯罪技术更加平民化,低廉的价格也使得黑灰产技术犯罪的成本逐步降低。

比如在恶意论坛中,内容发布者一般是黑灰产业链上游人员,拥有黑灰产圈子内资源,包括技术、消息等。从产业链角度来讲,恶意论坛打破了黑灰产上下游之间严格的界限,新手入门门槛大幅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