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丨如何让你的人生大放异彩?
你要明白,你自己才是对行动结果最终负责的人。生活不是彩排,做到最好的机会只有一次,我们没机会重来。
你是否也曾有这样的时候:
计划好要减肥健身,实际上却没动几次;
计划要每天阅读半个小时,却坚持几天便放弃了;
每年开头设立目标:“要做更好的自己”,到年尾发现,一年下来依旧碌碌无为,没有太大改变?
想要改变自己,想要让人生更加绚烂,自己却总是呆在舒适区出不来。
其实,让人生大放异彩的方式有很多种,但一切都来自你对最低标准的突破和挖掘内在潜力的意愿。这意味着你不能满足于最低的标准。你要明白,你自己才是对行动结果最终负责的人。生活不是彩排,做到最好的机会只有一次,我们没机会重来。
1、“不要放过任何一个可以让人大放异彩的机会”
在我的课堂上,我会在PPT 的最后一页展示我的承诺以及对学生们的期望。我在最后一行往往会写:“不要放过任何一个可以让人生大放异彩的机会。”
我保证自己会在每堂课中竭尽所能地教授最精华的知识,因此也期待学生能同样如此不负众望。我还告诉他们,我不介意给任何一个人评“A”,但我的标准非常高。
那么发生了什么呢?
学生们不断为我,也为他们自己创造出了无数超出想象的成果。
他们满怀热情,同我期待的一样在课堂上大放异彩。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把我的打分标准不断提高。实际上,就在前几年,有一次我提前了几分钟抵达教室,发现有一个学生正用她新买的 iPod Nano(苹果公司出品的一种音乐播放器)听音乐。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个东西,就想要借来欣赏一下。她把它递给我,背面朝上,于是我看到它的背面刻着一行字:“不要放过任何一个可以让人生大放异彩的机会!”显然,她在网上下订单的时候选择了刻上这行字。她并没有刻上自己的名字或联系信息,而是选择了这句话,这表明她想要每时每刻将它铭记在心。这当然不是为了我,而是为了她自己。
对于这句话的魅力,我自己都感到非常震惊。
就好像这些学生一直在等待着有人对他们说出这句话一样。他们渴望得到准许展示最棒的自己,突破极限,释放光芒。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个想法根本无法实现。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学会满足,也就是说,我们被有意无意地鼓励只需满足最低要求即可,而不是更加努力。比如说,有些老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会明确地指出哪些是得分点。学生一般会这样问老师:“这个会考吗?”老师们普遍讨厌这个问题。然而经过多年的强化,学生已经明白,他们只要达到最低分数线就可以了。当老板为员工设定了具体目标以及发放奖金与决定是否晋升的评估准则和指标的时候,同样的情况也会发生。
要实现期待非常容易,因为你清楚你将会得到怎样的回报。但神奇的事情往往会发生在你移去那个最低标准的盖子的时候。实际上,我相信每个人内心都有一股强烈的冲动想要冲破盖子——就像一瓶摇晃过的汽水。每个人都愿意突破极限,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
2、生活不是一场彩排,你仅有一次机会能够做到最好
几年前,我认识了阿什维尼·多施,她以研究生的身份申请了我们系的研究助理工作。恕我直言,当她迈进我的办公室面试的时候,我感到非常惊讶。阿什维尼很漂亮,但是身高只有1米多。她的声音就好像一个小女孩,但思想则如一位成熟的成年人。我抱歉地通知阿什维尼,我无法录用她。对阿什维尼来说,这样的拒绝就像是家常便饭。人们对她的外表过于惊讶,常常需要经过几次交流才能忽略这一点。幸运的是,她后来决定参加我的课程,这样一来,我就获得了一个深入了解她的机会。在我们的团队空缺出另一个合适的职位的时候,我立马就聘请了她。阿什维尼在工作上的表现非常突出,她是一个了不起的团队协作者,她的表现常常能够超出我们的预期。
阿什维尼出生于孟买的一个19 口之家。她在出生时体型和其他婴儿并没有什么不同,但长到一岁的时候就出现了明显的异常。印度的医生对她的病情束手无策,于是她的父母带她来到美国,让美国的相关专家对她小小的骨架进行X光检查,而根据检查结果,唯一的治疗方案就是在她所有肢体的骨骼的末端安装扩展器,整个安装过程需要花费超过6年的时间,进行多次手术,而每次手术她都需要卧床几个月——这对一个活泼好动的小女孩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
阿什维尼非常幸运,她的家人善良乐观。在很多家庭中,某个生理异常的成员往往会让所有人感到丢脸,这样的孩子甚至会被藏匿起来。但阿什维尼的家人并没有对她这样做。实际上,她不但就读了孟买最好的学校,成绩还十分优异。即便身型异常,她仍拥有乐观的心态与强大的内心。阿什维尼始终认为自己不过是一个过着特殊生活的普通人。
阿什维尼打心底里相信自己无所不能,并且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她通过努力,只身一人前往斯坦福大学读研。除了文化差异与生理缺陷以外,她抵达加州的时候还举目无亲。很多朋友都劝她留在印度,这样生活要简单得多,但她拒绝了。来到斯坦福大学以后,她得到的唯一的特殊照顾就是一个踏凳,让她能站在上面够到灶台。然而,她还是想出了许许多多的办法来应对每天由生理障碍带来的困难。
当我问阿什维尼,她曾经面临过怎样的困难的时候,她几乎什么也想不起来——她完全无视困难的存在。在我一再地追问下,她才想起在报名驾校的时候曾经受到过阻挠。几年来,她都是依靠朋友接送或者公共交通出行的,于是她决定学习驾驶,还购买了一系列踏板延长器,这样她就能够踩到油门与刹车踏板了。她打了几十个电话,才找到一家愿意接收她的驾校。
最让人感动的是,阿什维尼总是能够超出百分之百地完成任务。要问她唯一的遗憾是什么,她说她真心希望自己小时候能够有更多的冒险经历。虽然已经克服了千难万险,但阿什维尼仍然觉得自己走过的道路风平浪静。她坚信生活不是一场彩排,你仅有一次机会能够做到最好。阿什维尼就是这样一个不放弃任何机会使人生大放异彩的典范。
3、如果没能做到百分之百,那没成功只能怪自己
让你的人生大放异彩,意味着你应下定决心在任何时候都要超出预期。而如果你只是做了满足最低标准的工作,那么你就是在欺骗自己,浪费了机会。
这听起来很像学校的校训,但的确是真理。
错过的机会累积起来会成为一个数额庞大的赤字。
想象一下,同样是投资100 美元,5% 的回报率与105% 的回报率会有多么大的区别。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二者的差距还会不断拉大。生活中也是如此。你对生活投入什么就能得到什么,而你得到的结果也会日复一日地累积起来。
伯尼·罗斯是斯坦福大学的一位技术工程学教授,他在设计学院做的一个实验可以明确地证实这个说法。他挑选了一名学生让他走到教室前面,并对他说:“试试从我手中拿走这个空的矿泉水瓶。”伯尼紧紧地抓住瓶子,无论学生如何用力都无法将其取出。然后伯尼稍微改变了一下措辞,他说:“把这个矿泉水瓶从我的手中拿走。”这下学生用的力气更大,但还是失败了。伯尼不断刺激这个学生,执意要其将水瓶从他手中拿走。通常学生在第三次尝试的时候才能成功。这说明了什么道理呢?
说明尝试去做某事与真正做某事之间其实存在着重大的差别。
我们常常说自己要尝试去做某件事情——减肥、健身、找工作。事实却是,我们要么做了,要么没做。“尝试去做”这种说法只是一种逃避。如果你有意向去做某件事情,你就必须做到一诺千金。如果你没能做到百分之百,那么没成功只能怪自己。
伯尼还告诉学生,找借口是没用的,按照他的原话,借口都是胡说八道。我们总是找借口来掩盖自己没有勇气付出足够努力的事实。
这个教训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息息相关。对于迟到,没能完成任务,考试不及格,没有花时间陪伴家人,没有打电话给女朋友,或者其他任何事情,借口都是苍白无力的。
你可以编造一个易于被大众接受的借口,比如工作太多或者生病,但如果你真的想做,你一定会千方百计地去实现它。
这些话不怎么好听,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已经习惯于各种天花乱坠的借口了。
伯尼认为,找借口,或者说为未能完成的事情做出解释之所以能够被大众接受,是因为它可以让你的行为看起来“很合理”。但即便有时候你不得不对他人找借口,你也不能自我欺骗。你必须明白这样一个事实,如果你真的想要完成某件事情,做与不做取决于你自己。你可以将它排在日程表的首位,也可以将它彻底删除。
为了更加明确地阐释这个观点,伯尼要求学生写下自己最宏伟的目标,然后列一个清单,写下所有妨碍他们实现目标的障碍。学生们只花了几分钟就完成了清单。然后他向学生们证明所有那些障碍都是可以克服的,并让学生们明白其实唯一应该写在清单上的内容是他们自己的名字。我们通过埋怨他人或者找外部原因为自己没能实现目标寻找借口。
请允许我再一次提醒大家,从始至终,实现目标都是我们自己的责任。
这些练习及其蕴含的道理,再次验证了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人生全权负责。无论何时,你都不能为自己没有尽力而寻找借口。
让人生大放异彩的方式不止一种,但一切都来自你对最低标准的突破和挖掘内在潜力的意愿。这意味着你不能满足于最低的标准,你要明白,你自己才是对行动结果最终负责的人。生活不是彩排,做到最好的机会只有一次,我们没机会重来。
关于作者 /本文摘选自蒂娜•齐莉格的《自我进化》一书。蒂娜•齐莉格(Tina Seelig)是斯坦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系教授、科技创业项目学术主任。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