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建人才公寓 南沙黄埔快马加鞭

南方都市报
2018-08-28 16:11

作为落实房价调控和吸引高端人才的措施,今年开始广州各区纷纷加速发力建设和推进人才公寓。尽管此前部分区零星也有配建人才公寓的做法,比如番禺区为大学城青年教师专门配建了人才公寓,但在全市层面形成声势,却是在今年才逐渐成形。

今年年初,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土地管理的实施意见》,对2014年版本的土地利用政策进行调整。明确提出:为平抑房价、稳定预期、筹措人才公寓等政府房源,对今后的土地招拍挂增加了“限地价、竞配建人才公寓”、“限地价、竞配建公共设施”“限房价、竞地价”“限地价、竞房价”、竞自持比例、现房销售等调控措施出让方式。

以往制约人才公寓的土地和房源的问题因此被化解,例如上周拍卖的花都区凤凰路地块,开发商就要求配建1.4万平方米的人才公寓由花都区政府指定部门回购,合计大约200套左右。

尽管今年年初,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已经公布了《广州市高层次人才认定方案》《广州市高层次人才服务保障方案》等政策,明确对于广州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可以提供人才公寓或者住房补贴。例如,诺贝尔奖获得者、两院院士等杰出专家可享受1000万元住房补贴或200平方米公寓;青年后备人才可享受100万元住房补贴或85平方米公寓,但在全市层面,尚无统一的人才公寓管理办法。

市住保办工作人员告诉南都记者,各区配建的人才公寓和保障型住房的公租房不同,人才公寓的户型、面积、公建配套、房源分配人群等并没有一个官方制定的技术标准,暂时由各区自己因地制宜自主决定,各区也不需要向市住保办报送相关的资料,因此在全市层面也缺乏一套完整的房源统计。从目前实际情况看,各区都把人才公寓当作吸引人才、发展高端产业的配套手段,因此户型和面积普遍比只满足保障性需求的公租房要高,对于分配人群的要求相应也更高。未来如果各区实践的效果好,可能在市层面会考虑统一制定相应的人才公寓管理办法,将其规范化管理。

由于房价水平和产业发展结构各不相同,目前各区配建的人才公寓进度也不一。进度最快的南沙和黄埔区,由于产业用地较多,吸引发展新产业落户的需求也强烈,因此对于配建人才公寓也非常积极,其中南沙区首批332套位于晴海岸小区的人才公寓本月底即可申请,而且计划在2019年底前建成约3000套人才公寓。而黄埔区则早已经通过国企广州开发区人才集团推出1000多套人才公寓。进展稍慢的花都则已经在通过卖地配建的方式筹集新房源,产业用地较为紧张的天河、越秀、荔湾、海珠等区没有条件拿出地块来单独新建房源,只能从现有的公有房源中进行腾挪调配。

各区分析

南沙

首批人才公寓月底可申请 高端领军人才可免租金

南沙区人才公寓预计本月底开始申请。首批接受公开申请的人才公寓位于晴海岸小区,目前共提供332套,其中326套面向高端领军人才及骨干与储备人才配租,6套为现场管理服务用房及公共区域用房,共有四房两厅两卫、三房两厅两卫、三房两厅一卫、两房两厅一卫4种户型。

南沙区人才公寓面向南沙区辖内企业、单位和机构开放。经南沙区认定持有A、B、C证的高端领军人才(包括杰出人才、优秀人才及青年后备人才)、骨干人才和储备人才等三类人才可申请南沙人才公寓。持A、B证的高端领军人才免租期限最长10年,持C证的高端领军人才,免租期不超过服务期。

杰出人才中的诺贝尔奖获得者、院士,可申请最高200平方米人才公寓;其他杰出人才可申请最高150平方米人才公寓;优秀人才可申请最高120平方米人才公寓;青年后备人才可申请最高100平方米人才公寓。

骨干人才与储备人才租住人才公寓的租赁合同一年一签,累计租住期限原则上最长3年,租金价格不高于同期同区域同类型普通商品住房市场指导租金价格的70%。骨干人才可申请入住最高100平方米人才公寓,储备人才可申请入住最高60平方米人才公寓。

在申请方式上,高端领军人才以个人为申请主体,骨干人才和储备人才以用人单位为主体根据需求集中申报。申请人才公寓的办理时限为25个工作日。届时,南沙区住房保障部门首先公示申请审核结果,再按照“高端领军人才优先配租,骨干人才与储备人才采用人才评分制与申报时间先后确定顺序”的原则组织抽签选房。

选房结果公示期满后,南沙区住房保障部门与承租单位(个人)签订租赁合同。每套公寓应缴纳三个月租金作为租赁保证金,凭缴费证明可办理入住手续。高端领军人才免租金,免缴租赁保证金,凭入住通知书即可直接办理入住手续。无故逾期未办理入住手续的申请人5年内不得重新申请人才公寓。

除了首批位于晴海岸小区的人才公寓外,南沙区现有五宗住宅用地配建人才公寓项目,分别分布于南沙区蕉门岛、灵山岛尖等核心规划建设区块,将于2019年底前陆续建成。建成后南沙区人才公寓的总建筑面积达28万平方米,约3000套,下一步南沙还将结合实际需求,继续建设人才公寓,未来三到五年全区配建人才公寓总套数达1万套。

黄埔

未来五年筹集10万套 有新盘按5%配建人才公寓

今年初,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定下强化人才资源支撑的发展目标:未来五年将投入1000亿元筹措10万套人才公寓和人才养老公寓,其中今年至少筹措5000套人才公寓。房源则通过对区内新建房地产开发项目按总面积5%进行配建,同时,今年5月黄埔已经通过拍地,落实了3宗累计6.25万平方米的人才公寓面积。

为此,去年8月黄埔区就成立了广州开发区人才工作集团,以准公益性质的国企平台作为开发区人才引进与服务、人才公寓建设与管理的主体。今年5月份,人才工作集团还推出了全市首个人才公寓管理运营大数据系统,将所筹集的房源逐步上网,实现网上租赁和管理。据统计,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人才工作集团共上线房源1215套,其中知祥公寓1154套、生物岛公寓56套、香雪公寓5套。

作为房源建设资金筹集措施,去年广州开发区人才工作集团与广东建行正式签订“人才安居”住房租赁业务合作协议,由广东建行向人才工作集团投放广州地区首笔住房租赁2亿元“投资通”理财业务,未来还将陆续为人才工作集团投放20亿元住房租赁购买贷款业务。

除了人才公寓之外,黄埔区另外还推出了人才养老公寓,专门提供给在开发区工作的高级人才双亲探视和居住之用。黄埔区表示,据前期摸查发现,全区约有四成高层次人才与父母异地居住,超过三成人才的父母需要他人贴身照顾,其中大多数年龄在85岁以下。

目前黄埔区首批人才养老公寓已经于8月初正式开放接受申请,首期示范点推出65个房间、154张床位,有单个床位、包间单间(双床)、包间两房一厅(四张床)等多种租赁选择,提供酒店式服务,可供人才父母长期居住或“候鸟式”旅行短期居住。

作为养护措施,该公寓还有棋牌室、书画室、营养咨询室、医疗检测室、足疗室、全陪护包间等,配备专业医疗设施,有智能机器人提供量血压、测血氧、检测体质、定时提醒吃药等服务。

人才养老公寓的租金在7000-9000元/月,未来如获得财政支持,入住费用在政府补贴后有望减半。

番禺

曾配建大学城教师公寓 现转为提供房补

番禺区目前并未提出明确的人才公寓建设计划,但是早年针对当时大学城青年教师缺乏居住场所的问题,由区住保办配建了一批定点向大学城青年教师提供的人才公寓,并于2016年11月底分配给了各校教师。

大学城教师公寓是广州市第一个纳入公共租赁住房的人才公寓项目。该项目由区财政投资,区住房保障办作为建设主体,区基建办负责代建。大学城教师公寓分为墨香南园和墨香北园两个小区,其中南园476套,北园336套。

除了大学城教师公寓之外,目前番禺区则还没有配建新的人才公寓,而是通过提供住房和租房补贴的办法吸引人才。根据2016年12月颁布实施的《番禺区高层次人才服务保障制度》,在番禺缴纳个税满1年且在区范围内购买首套住房的,一次性给予不超过50万元(税前)的购房补贴。此外,在番禺缴纳个税满1年、未享受区住房补贴且在区内没有自有房产的,按其租金的50%给予租房补贴(上限不超过1500元/月),补贴期为24个月。

海珠

政府撮合用房单位直接和品牌公寓协商

尽管已经出台了《广州市海珠区人才公寓管理办法》和《广州市海珠区人才公寓分配管理实施细则》,但是海珠区筹集人才公寓主要以向社会租赁或者收购房源为主,集中新建的人才公寓位于琶洲西区AH040117地块,刚刚于两个月前完成招拍挂,由广州珠江住房租赁发展投资有限公司竞得,未来配建的房源是由海珠区定点向琶洲互联网产业集聚区提供还是面先全市提供暂时未明确,能否算成海珠区的人才公寓也暂未可知。

在上述文件中,海珠区提出人才公寓可以通过购买市场房源,接管、盘活政府存量房源等方式筹集。鼓励用人单位、专业运营机构等社会力量通过直接投资、间接投资、参股、租赁等方式参与人才公寓筹集。

在户型方面,海珠区规定人才公寓应控制在建筑面积为40-90平方米内,多种户型,同时应做到交通相对便利、公共配套相对完善、房屋安全、简单装修、通水通电、通风采光良好、有独立厨厕。

根据上述政策,今年年初,为解决区公立三甲医院人才居住问题,海珠区来穗局联合区卫计局组织区内7家公立三甲医院代表与部分公寓企业负责人召开座谈会,探索向公寓企业集体租赁的办法提供人才公寓。

在座谈会上,7家医院代表站在需求方的角度,提出了对公寓地址、交通、租金、房型等方面的需求,有关公寓企业负责人回应了医院方面的需求,并提出了在医院周边收储房源,统一改造的构想。双方同意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由公寓企业通过为医院定制房源改造模式,协助医院解决人才居住问题。

除了提供人才公寓之外,海珠区也公布了《关于扶持人才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提供住房补贴,凡是领军人才、高级人才和创业人才分别可获得5000元/月、2500元/月、1500元/月住房补贴。

花都

通过新楼盘配建 落实约300套人才公寓

通过要求开发商拿地时配建人才公寓,花都今年已经落实了两宗共计2.6万平方米的人才公寓,大约折合300套房源。这一房源筹集方式未来也将成为花都区筹集人才公寓的主要方式。

其中,8月24日成交的花都区凤凰路地块一的用地面积11.4万平方米,成交价29.3158亿元,开发商需配建1.4万平方米住房由花都区政府指定部门回购。同时8月13日成交的花都凤凰路地块二,开发商需配建1.2万平方米住房由花都区政府指定部门回购。

除了配建筹集房源之外,花都区也通过住房和租房补贴的方式吸引人才,其中在花都区投资资高新技术企业或从事高新技术项目研发工作满2年并继续留在花都工作且购房的,给予安家补贴的最高额度为:杰出专家25万元、知名专家20万元、优秀专家15万元,紧缺人才10万元。未在花都买房的,享受住房补贴的面积标准:杰出专家150平方米,知名专家130平方米,优秀专家110平方米、紧缺人才90平方米。

其他

以发放租房购房补贴为主

除上述区之外,天河、越秀、荔湾、白云、从化、增城6个区,目前都没有公布人才公寓建设计划,在今年已经出让的地块中,也没有配建人才公寓的指标。对于这些区而言,目前主要是通过对高级人才发放租房和购房补贴为主,辅以对现有的公有房源进行调配的办法。

例如,今年6月白云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例会上就提出,对进入白云区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区将提供每人10万元生活补贴和1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期满出站留在区企业且签订5年以上服务合同的,提供20万元安家费。

而越秀区政府也在今年提出,对区属物业办公用房调配及人才公寓建设加大统筹协调的力度,充分利用全区现有资源,科学合理调配好相关单位办公用房;要围绕建设人才高地目标,制定完善设计运营方案,加快人才公寓选址建设。对引进的高级人才,则按5000元/月(创新创业领军人才)、2500元/月(重点企业高级人才)、1500元/月(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及青年创客新星人才)的标准提供租房补贴。而在人才公寓方面,未来将对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重点企业高级人才这两类人才分配100平方米左右,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青年创客新星人才为50平方米左右的住房标准。

天河区早在2015年便出台了《天河区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实施办法》,提出天河区创新领军人才、创业领军人才可以申请住房补贴,按照每月2500元的标准,最长可享受3年。杰出人才则按照每月1500元的标准、优秀人才每月1200元。全职引进的人才被广州市认定为市杰出专家、优秀专家、青年后备人才,分别给予最高不超500万元、50万元、20万元的安家补贴。

来源:南方都市报

(编辑:见习编辑,黄良东)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