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能解决城市交通拥堵、车位紧缺及空气污染等市场痛点,也能满足未来一代轻量、便利的出行刚需,更有互联网、新能源与共享经济等时髦元素加持,分时租赁一时成为市场宠儿。
数据显示,国内市场曾一度涌现出400家以上分时租赁公司。除以上汽EVCARD、首汽GOFUN、北汽轻享为代表的主机厂或国企背景势力,以携程旅行、滴滴出行为代表的平台型公司外,以大道出行、立刻出行为代表的互联网初创公司也成为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2017年初成立的大连吉蜜科技有限公司(蜗享出行)即是后一种的代表。在不足两年时间内,蜗享出行已经上线300余台车辆,200余个停车网点,车辆使用覆盖大连市市内四区、高新区、金州及旅顺等,并在今年8月成功“解锁”沈阳市场。
显然,成为东北市场的领导者不是蜗享出行的终点,其未来真正意图是,实现全国布局。然而,当分时租赁热潮退出,“重资产+重运营”的模式曾拖垮诸多创业公司,也有诸多公司被迫转型或改变商业模式。起步于区域市场的蜗享出行,会止步于区域市场吗?这家起步于东北市场的创业公司能否打破“投资不过山海关”的魔咒?
据了解,蜗享出行是驰敖集团的一项创新业务。定位于创新型、科技型投资控股集团的驰敖成立于2001年,主营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汽车销售与服务、产业地产开发等业务。在深耕传统行业多年后,这家集团化企业为何选择布局共享汽车领域?
公司董事长姜文武告诉记者,“面对互联网行业的冲击,我们也在思考企业转型,如何顺势而为,赶上互联网的风口。决定做共享汽车,也是基于我们多年来做汽车经销商及其衍生业务的行业经验,再者就是看好这个商业模式,共享经济是大势所趋,私家车越来越多、停车位不足、道路越来越堵,在加上现在的年轻人的消费理念,我们认为这个生意值得尝试。”
与多数分时租赁公司从一二线城市起步不同,蜗享出行从区域市场——大连乃至东北出发,将来逐步向西部二三线城市拓展。这样既避开了激烈竞争的锋芒,也更容易获得地方政府的支持。他补充说,“目前大多数共享汽车企业在融到钱之后,只是想着要布局多少辆车,提供什么类型的车,只是在乎表面的数字来满足自己。但是,整个服务是一个链条,只有上下环节连接恰当,才会给用户提供最好的服务,同时自己也可以避免被重资产模式拖下水。”
据悉,公司将准备逐步摆脱重资产的束缚。根据蜗享出行CEO董艳红的介绍,公司规划三个发展阶段:一是B2B阶段,以平台自有车辆为主,以用户出行体验为核心;二是B2B2C阶段,与携程等OTA平台合作,整合中小型租赁公司的资源,提升现有资源利用率;三是C2C阶段,将用户闲置的私家车放在平台上,将车辆利用率提升至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