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分析评议新探 助力企业改革与国际化发展
目前已有超过50%的地方知识产权局将分析评议工作纳入工作体系。
“知识产权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战略资源和核心竞争要素”,国家知识产权局保护协调司副司长武晓明在8月31日召开的第九届中国专利年会知识产权评议助力产业国际化发展论坛上表示,“目前已有超过50%的地方知识产权局将分析评议工作纳入工作体系。”
北京科慧远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张艳认为,目前知识产权和专利的巨头企业的商业价值能够实现,得益于它持续的创新投入,以及把创新投入形成的技术成果写入国际标准当中。“持续的创新,以及如何将创新成果写入国际标准,再将国际标准中专利提案所包含的技术方案,形成在全球的高价值标准的专利组合,是企业专利标准化策略当中的核心内容”。
上海容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于晓菁认为,知识产权评议工作可以为企业研发创新提供思路和指导,在她看来,有关国有资产的管理规定较为严格,以及目前管理形式对国有企业研发效率有一定弱化,是目前国企改革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知识产权助力企业改革
于晓菁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工作可以为企业研发创新提供思路和指导。“国企拥有的人才、团队、资源、平台、经费都有先发优势,企业的研发流程更趋规范,团队之间的协作分工也更合理,而民营企业则具有更强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在于晓菁看来,有关国有资产的管理规定较为严格,以及目前管理形式对国有企业研发效率有一定弱化,是目前国企改革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此外,在安徽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的改革创新项目中,知识产权分析评议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钢铁价格下跌,高铁建设快速发展的关卡,马鞍山钢铁找到了转型突破口,承接了高铁轮轴的生产项目。7月19日,由马钢生产的160件时速320公里的高速车轮运抵德国联邦铁路公司维滕贝格基地,即将装车上线运行。马鞍山钢铁也成为国内首家向海外出口高速车轮的企业。
今年早前,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室副科长李伟介绍,公司350公里时速的高速车轮目前已在复兴号使用,尚未批量生产。新华社有关报道显示,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与马钢等联合研制出我国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时速250公里与350公里的高速车轮,已通过中国高铁60万公里装车运用。
曾协助马鞍山钢铁进行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工作的张艳认为,钢铁行业如果只关注传统制造项目,生存空间将会越来越小。公司的一部分转产做创新,另一部分用传统的钢铁项目来维持创新,可以成为国有企业的一种改革思路。
8月30日,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18年中期业绩,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86%至400.63亿,股东应占净利润同比增长108.62%至34.29亿。集团资产负债率为59.83%,与2017年末相比,下降2.44个百分点。
国际化开拓
除了促进企业内部治理改革创新,在企业的国际化布局当中,知识产权也显得尤为重要。
国家知识产权局保护协调司副司长武晓明表示,知识产权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资源和核心竞争要素,在提升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层次与水平、增强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绩效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张艳认为,目前知识产权和专利的巨头企业的商业价值能够实现,得益于它持续的创新投入,以及把创新投入形成的技术成果写入国际标准当中。“持续的创新,以及如何将创新成果写入国际标准,再将国际标准中专利提案所包含的技术方案,形成在全球的高价值标准的专利组合,是企业专利标准化策略当中的核心内容”。
据了解,日本在扩展海外市场的进程中,将鼓励日本企业在海外积极维权作为重要战略之一。张艳告诉记者,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没有真正站在全球整合创新资源的高度上去做,只是把生产环节转移到国外是行不通的。“在开放创新的时代,最重要的是整合最顶尖的创新资源,注入到每一个阶段的产品当中。”
在拓展海外市场中表现最为亮眼的,当属阿里巴巴和腾讯等BAT巨头。截至目前,阿里巴巴集团在2018年共有55起投资项目,其中6起为并购;2017年有57起投资项目,其中7起为并购,并购率均超过10%。与之相对的是,腾讯在这两年间没有一起并购项目。
北京臻利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翰伦认为,阿里和腾讯在进行大量产业国际化并购时,采取的战略是不一样的。“阿里在战略上不做财务投资,更多的是并购控股,腾讯则是参股式的涉足”,“我们企业在产业国际化的过程中,要明确采取什么样的战略,而不是盲目的‘走出去’”,刘翰伦说到,“一定要有一个动态调整,实时适应外部环境变化,这是我们国际化中首先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编辑:李清宇)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