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非产能合作基金董事总经理王玉龙: 中企应抓紧布局,把握非洲投资机遇期

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青亭 北京报道
2018-09-05 07:00

“我们一直在呼吁,有‘走出去’意向的中国企业一定要有前瞻性,选准行业和国别,提前布局非洲。等非洲的投资环境一切都尽善尽美了,机会可能就不属于我们中国企业了。”中非产能合作基金董事总经理王玉龙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表示,“就目前来看,非洲整体的基础机遇期大概还有几年时间。”

据王玉龙说,中国很多企业都在积极寻找投资非洲的制高点。除了工业和能源矿产企业,不少先知先觉的互联网企业也早就开始布局非洲。“现在好的机遇点已被抢占,留给中国企业的窗口期不长了。”

近年来,在中非合作论坛机制的推动下,中国企业赴非洲投资正在形成热潮。2017年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额为30亿美元,是2003年的近40倍。投资领域也逐步拓宽,建筑、采矿、制造、科技、地质勘察、地产、金融、批发零售和农业等均有涉及。

为了推动非洲的“三网一化”建设,2015年12月,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上宣布设立中非产能合作基金,首批资金100亿美元。这是继中非发展基金后又一只对非股权投资基金,由国家外汇储备持股80%,中国进出口银行持股20%。

成立两年多以来,截至目前,中非产能合作基金已经批准投资项目15个,批准投资额17.47亿美元,实际投出项目11个,已到位投资额12.2亿美元,涉及或撬动项目总投资额近百亿美元。主要项目如深圳传音控股公司股权投资项目、埃塞俄比亚-吉布提LNG项目、洛阳钼业收购Tenke铜钴矿股权项目、中信建设安哥拉铝合金型材厂项目、白银有色集团认购南非斯班一增发股份等。

重点推动产能合作类项目

《21世纪》:请介绍一下中非产能合作基金两年多的发展情况、主要投资项目和规模。

王玉龙:基金在过去两年多的发展速度非常快,超出预期。为了推动项目落地,支持并配合中国企业加速走入非洲,我们以灵活方式打出了融资“组合拳”。除了普通股、优先股外,还积极与企业商讨多种切实符合各方实际情况、适应市场需求的合作方式。

截至目前,中非产能合作基金已经批准投资项目15个,批准投资额17.47亿美元,实际投出项目11个,已到位投资额12.2亿美元,涉及或撬动项目总投资额近百亿美元。平均来看,我们单个项目的投资额大约在1亿美元,平均可拉动5亿美元以上的投资。

《21世纪》:中非产能合作基金的定位是什么?

王玉龙:首先,作为国家队中的主力军,我们积极配合“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支持中国企业走入非洲。第二,我们专注于非洲的“三网一化”建设,致力于推动非洲的工业化进程,促进中非产能合作与对接。第三,作为财务投资人,我们还希望除了提供资金合作外,还能够给企业提供融智、交易撮合服务,包括融资建议方案和经验交流借鉴等,带来更多的助力。

《21世纪》:基金主要投资哪些行业?

王玉龙:我们在审视一个项目时,首要一点就是具备非洲元素,对行业进入倒没有过多限制。总体来说,首先,我们会重点推动产能合作类项目,因为这类项目对非洲工业化发展最有帮助。第二,会重点推动非洲优势行业的发展,如资源能源产业,因为这些项目能够形成当期积累、为非洲工业化进程的发展提供基础性支持。但无论哪个行业,我们都关注项目能否给非洲带来税收、就业和出口创汇,能否帮助非洲形成造血功能。

《21世纪》:筛选过程中要考虑哪些因素?遵循哪些标准?

王玉龙:首先就是要具备非洲元素,必须是能够支持非洲发展的。第二,要考虑中国元素,优先考虑有中国企业参与的项目。当然,我们也跟国际性金融机构、国际发展机构、国际投行、外资银行、基金和企业合作。从长远来看,我们会越来越多地与国际资本合作对接。

具体项目的筛选标准,最重要的是要有商业可行性,能够给合作方和当地带来商业收益。作为中长期股权基金,我们要实现财务的可持续性和良好的滚动发展,就必须要依据商业标准来选择项目。

股权投资让各方结成利益共同体

《21世纪》:基金以股权投资为主,这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王玉龙:首先,股权投资最能满足市场对我们这类基金的要求。对内,中国企业希望我们能够以纯商业化手段与其合作,在非洲共担风险、共享收益。对外,非洲国家即便在某些项目上可以从国际组织、其他国家政府、金融机构获得优惠贷款或商业贷款,一般情况下仍需自筹项目金额10%-30%作为资本金,这部分金额对非洲国家和企业来说通常也有困难。我们以股权投资方式来合作,有助于解决问题。

第二,股权投资不仅能更好地发挥我们基金的优势,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用股权方式投资,意味着全体普通股东要共同面对市场风险。但在基金成立起步阶段,风险承担能力有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非常严谨地筛选合作伙伴和投资项目。

第三,股权投资把中外合作伙伴真正绑在一起,形成了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因为股权投资使大家都只能把希望压在项目上,保证各方收益的唯一途径就是齐心协力把项目做成功,所以大家会劲往一处使,避免各方角色不同、立场不同,各打各的小算盘,无法形成合力。我们希望用这种同舟共济、立足长远、扎根的方式在非洲开展运作。

《21世纪》:非洲政治形势复杂,经济基础薄弱。基金如何进行风险控制?

王玉龙:对我们来说,无论以何种方式和手段进行投资,风险识别与控制都是第一位的。海外投资面临的风险包括汇率风险、政治风险、法律风险等,非洲也无一例外都会存在。只是不同的风险要素,在非洲展现的严重程度与其他区域会有差异。

非洲国家的汇率风险普遍偏大,我们也研究了多种规避办法。但要真正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要靠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实力的增强。只有经济发展起来,国家经济实力变强,外汇收入充足,汇率风险才会越来越小。就目前而言,在非洲要找到具有普遍参考意义的有效规避汇率风险的工具和手段还不现实,现阶段还是要立足于根据不同国别、行业、企业状况,靠企业通过综合研判,个案个议,设计降低汇率风险不利影响的方案。目前正在推进的人民币国际化对解决对外投资汇率风险问题会大有裨益。

我们还通过优选合作伙伴的手段来控制风险。作为财务投资人,我们对单一项目的建设、经营管理等介入深度有限,无法做到事无巨细地全程参与。因此,对我们而言,合作伙伴的运作实力就至关重要,包括资产、行业与市场地位、技术能力、经营管理团队、国际化经验等。

另外,为了控制风险,我们还对国别和行业投资的集中度作了最高限制,以减轻国别或行业风险。

中企投资非洲要有前瞻性

《21世纪》:如何评价中非产能合作的潜力?

王玉龙:中非产能合作的契合度非常高。从非洲的角度看,首先,非洲有十多亿人口,而且还在快速增长,这就带来了潜在的市场需求;第二,非洲工业化还处于起步阶段或迅速增长阶段,发展空间巨大,并且拥有发展工业所需的资源禀赋。而非洲工业化进程中所需要的资金、技术、设备和经验,又正是中国企业的优势所在。从中国方面看,如今国内劳动力等成本急速上涨,而非洲拥有大量的青年劳动力,水、电、气等企业运营的各方面综合成本也较低。

目前很多非洲国家已出台了推动经济发展的政策,非洲整体投资环境正在发生改变。

我们一直在呼吁,中国企业一定要有前瞻性,选准行业和国别提前布局。接下来随着非洲投资环境的完善,等一切都尽善尽美了,可能机会就不属于我们中国企业了。就目前来看,非洲整体的基础机遇期大概还有几年时间。就我们了解的情况,中国很多企业,包括国企和民企都在积极寻找投资非洲的制高点。不少先知先觉的互联网企业也早就开始布局非洲,更不用说工业和能源矿产企业了。

《21世纪》:你说过,中非产能合作应该重点解决“三个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问题。这方面有什么进展?

王玉龙: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重要性在于它们是满足开展区域合作交流所必需的流动性需求的基础,承载着非洲经济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需要。

物流显然是制约非洲经济发展的瓶颈,包括航空网、铁路网和公路网的建设,还有各类运载工具和车辆的需求。实际上,非洲物流业蕴藏着巨大的商机,从中国发展经验来看,随着非洲经济的发展,物流需求一定会出现爆发式增长。当前,非洲还缺少能够有效覆盖整个大陆的物流公司,市场胜出者还不明显,尚未形成实力强大的数家巨头垄断格局,值得中国企业认真研究。

信息需求在全球范围内一直保持高增长,非洲具备更快的增长基础。当前,中非之间的信息流建设明显不足,不只是数量上不足,直通直连建设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市场机遇。就资金流来说,当前人民币国际化正在加速推进,中国已同一些非洲国家央行签订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随着中非产能合作的推进,非洲对人民币的需求将不断增加。我们基金完全可以为中非产能合作提供人民币资金解决方案。

(编辑:李艳霞,liyx@21jingji.com)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