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迎重磅新政 慢性病领域成突破口

21世纪经济报道 唐唯珂 广州报道
2018-09-14 07:00

移动医疗、远程医疗、智慧医疗等互联网+医疗相关形式的企业层出不穷,同时也产生诸多问题。政策明晰之前互联网+医疗发展得并不顺畅。医疗行业高壁垒特殊性、安全性高要求以及跑通闭环的高难度成为制约其发展关键。

早已蠢蠢欲动的互联网+医疗再迎政策指路灯。

9月12日,国家卫健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了《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3个文件的通知,从多个角度细化规范互联网医疗发展方向,规范互联网诊疗行为,发挥远程医疗服务积极作用,提高医疗服务效率,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新规明确了“不得对首诊患者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的红线。此前互联网医疗机构初期,在线诊疗都是大都停留在首诊模式。

9月1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划与信息司官网披露《关于印发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标准、安全和服务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卫规划发〔2018〕23号),对涉及医疗健康的大数据也同时做出相应规范。新规加持之下,进一步补充回答了医生互联网执业的合法性与法律保障等问题,提升互联网诊疗流程的质量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移动医疗、远程医疗、智慧医疗等互联网+医疗相关形式的企业层出不穷,同时也产生诸多问题。政策明晰之前互联网+医疗发展得并不顺畅。医疗行业高壁垒特殊性、安全性高要求以及跑通闭环的高难度成为制约其发展关键。

资本涌入

政策端的风向时刻影响产业走向。

自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众多企业纷纷抢占互联网+医疗赛道,涉及医疗的各个环节,包含互联网医院、医药零售、医疗AI、医疗信息化等。其中,包括大型医疗集团、互联网巨头、医药企业、连锁药店、保险公司等也纷纷登场入“战局”。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资本也早已在互联网医疗领域提前布局,且几经沉浮。

从2015年开始资本高速涌入,到2016年众多企业的退潮,再到今年以来以平安好医生、微医、1药网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医疗企业加速上市进程。互联网医疗在快步向前的同时也一直存有商业模式、同质化竞争等问题。

“互联网+医疗经历了几轮变迁,资本几进几出也仍存有顾虑,如今仍然在探索中前行,这个过程中需要政策给予更多明确的指导和鼓励。”一位互联网+医院模式企业的从业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道,“政策的支持可以简单理解为,明确B2C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合法性,允许在线开展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处方。其次明确了互联网医院的合法性,再者将药品物流配送的合法性明确。最后是线上医保结算的支持。但不能否认互联网医疗仍处在‘冬天里卖冰棍’的阶段,今天互联网医院,大部分仍只是聚焦于初级阶段的患者服务层面,能够与医疗数据相结合、达到智能医疗和个性化应用层级的少之又少。”

除了患者服务,互联网医院的潜力还有医疗服务的水平、质量和效率的提升,互联网医疗长远发展中带来的医疗竞争或更加激烈。

寻求新突破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新规明确了“不得对首诊患者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的红线,而众多互联网+医疗企业也纷纷谋求“弯道超越”,在慢性病复诊、互联网+医院等多个方面寻求突破点。

新规指出医疗机构在线开展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时,医师应当掌握患者病历资料,确定患者在实体医疗机构明确诊断为某种或某几种常见病、慢性病后,可以针对相同诊断进行复诊,但不得对首诊患者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医师掌握患者病历资料后,可以为部分常见病、慢性病患者在线开具处方。在线开具的处方必须有医师电子签名,经药师审核后,医疗机构、药品经营企业可委托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配送。

此前,互联网医疗机构初期,在线诊疗都是大都停留在首诊模式,而这恰恰是互联网医疗新规明确禁止的。互联网首诊存在大量弊端,主要在法律纠纷以及安全方面存雷。一旦出现医患纠纷,很难认定是平台责任还是首诊医师责任,从而出现患者维权无门的情况。

除了慢性病的特殊性使其成为新突破口的可能之外,市场优势也成为企业在此“掘金”的原因。“慢性病领域市场大,但不是危急重症,市场痛点不会很强烈,但份额可观。”宜糖线下门店事业部总监刘玉成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道。

而发展慢病领域成为互联网医疗的突破口另一原因则在于对公立医院的互补。尤其是三甲公立医院,其更加倾向于对于病人危急重症的救治,而给了市场布局慢性病健康管理的空间。

本月初刚完成1.3亿B轮融资的健客网围绕慢病管理服务的互联网医院、电子处方流转系统以及新特药品直供,探索业务支撑。无独有偶,同为医药电商起家的七乐康不久前也更名为石榴云医,继续坚持其自2015年以来定位打造慢性病复诊平台,提供线上部分常见病、慢性病的复诊服务,以慢病为切入,探索“医、药、患、检、险”服务闭环。

一位内分泌科医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如果说普通的治病是把掉落到水里的病人捞起来,对于慢性病的治疗通常是终身的,我们更倾向于理解为教会病人如何在水里生存。而现实的情况是此种治疗需要更多的时间投入和沟通,这在现在公立医院难以实现的,因此一定程度上也给了新兴互联网医疗发展的空间。”

“慢性病对医疗资源的渴求无疑是强烈的,而企业在发展布局的过程中也更加注重线下线上结合,打通市场,分区域进行探索。”刘玉成对记者表示。(编辑:张伟贤)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