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金奇缘》: 新时代好莱坞亚洲故事

21世纪经济报道 2miao
2018-09-15 07:00

2miao

改编自华裔作家关凯文同名小说的影片《摘金奇缘》,上映后随即拿下北美地区当周周末票房冠军,引发了现象级的观影狂潮。影片讲述了纽约大学经济学女教授朱瑞秋随男友杨力前往新加坡参加好友婚礼的经历,不曾想到男友竟是当地首富的后人,此次出游意外地成为“会见异国娘家”的疯狂之旅。

在一个新加坡富人社群里,朱瑞秋的美国人身份和中产家庭属性,成为本片最大的戏剧冲突制造装置。《摘金奇缘》在宣传期间,一直把“全亚裔演员阵容”作为卖点,捆绑着各位演员在好莱坞打拼的艰辛故事,将电影推销给有相似困扰的亚裔观众,同时也刺激着非亚裔观众的好奇心。

《摘金奇缘》让亚裔终于光鲜地登上银幕中央,有了属于他们的主流好莱坞电影。距离上一部全亚裔演员阵容的好莱坞影片《喜福会》,已经过去了25年。而在如此之长的时间里,电影技术不断发展,大众对电影的消费口味持续改变,好莱坞主流电影的制作考量也在顺应着时代话题而时刻更新。

《摘金奇缘》本次来势汹汹,完全打破了旧有的东方式含蓄,以外放而浮夸的姿态吸引着广大观众的眼球。豪华别墅、名车华服、荒唐的单身派对、复杂的名流社交等等已经在银幕演绎过千百次的顶级富豪生活,让亚洲角色们再次过了把瘾。

无论是《神奇女侠》和《黑豹》这类把非凡能力赋予女性和黑人的超级英雄大片,还是皮克斯出品的《超人总动员》《寻梦环游记》等适合全年龄段观众的精致动画片,以及《摘金奇缘》这种以亚洲卡司为卖点、用浪漫爱情加喜剧元素包装的影片,在全球化时代,这些好莱坞主流商业电影在为世界范围的电影观众提供视觉奇观时,实则输出的仍是美式价值观念。

在本片中,横亘在朱瑞秋和杨力两人爱情之间的,是一道艰难的选择题,如果两人选择了不同的答案,那么他们便无缘美满结局。双方都需要在两种截然不同且无法相融的生活方式间做出选择。女方的两难在于,是顺应新加坡富人家庭对于女性相夫教子的要求,成为一个把家庭利益置于个人幸福之上的好妻子?还是在纽约继续经营自己的教书事业?而男方则摇摆于,是服从家族意志,接下经营家族企业的使命?还是解除束缚,和女友在纽约携手奋斗?影片最后,朱瑞秋不仅坚持了她的个人主义,拒绝为庞大的家族牺牲独立与自由,还成功让未来婆婆最终妥协,为自己赢得了幸福。

有趣的是,杨力看似是其母亲和女友所争夺的对象,实则是个无用的“道具”。他的选择依赖于两个女人的意志,母亲的角色代表通过坚固的家庭制度而建成的亲缘关系,而女友的角色则彰显着家庭因爱而存在的原则,最终母亲输给了女友,《摘金奇缘》的故事内里依旧是美式价值观获得了优胜。

《摘金奇缘》的火爆票房和高话题度,让制片方对拍摄续集跃跃欲试。无论我们是否愿意严肃看待这类好莱坞主流商业电影,关于《摘金奇缘》和亚裔身份,仍有两个问题值得思考——作为曾被美国主流文化轻视的少数族裔,亚裔要如何在主流文化里重建其文化形象?在被主流文化纳入的过程中,他们的文化形象又将被谁设计与认可?(编辑 董明洁 许望)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