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摄影记者 陈逸航/天津报道)中国大湾区政策横跨广东、香港与澳门的11个城市,2017年年度GDP达1.5万亿美元,预计在不久的将来会赶超日本东京湾和美国硅谷。“中国的湾区经济”会议探讨了中国大湾区的区域治理和政策议程。以下是与会嘉宾认为大湾区要获得成功必须具有的关键因素。
香港特别行政区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制度和政策上的突破。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如何打破,不容易,需要努力。
尚乘集团董事长蔡志坚:资金流通很关键,现在的湾区无论是从资金还是货币都是不完整的流通,造成了很多错配。
晶科能源有限公司副总裁钱晶:体制、制度上给多一点开放,让它成为一个实验基地、实验区。在很大程度上,我觉得粤港澳地区就是很多模式的实验区,成功了可以复制到其他地区。我希望在电力体制改革、售电、新增配电网、绿色金融、碳交易市场、碳交市场方面更给更多体制和制度上开放的允许。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院长薛澜:我们需要有一个政策协调机制,这个机制的建立能够破解刚才讲的问题,很多具体的体制机制障碍最后还是要通过政策创新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做深入的分析,提出解决方案。
鹿晟资本创始人、管理合伙人张璐:怎样让大湾区非常好的科技成果和商业应用进行合理地对接和转化很重要。我们看到非常前沿技术研发出来,但是无法和传统产业进行结合。另外一点也很重要,就是怎样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态,让年轻人看到方向、看到希望,可以更加大胆的进行创新的求索。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教授、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朱宁:人员的流通和文化的流通。大家语言不完全相通,大家的理念和想法也不完全相通。互联网发展,远端也可以实现,通过人的交流,有了文化上的认同感,就可以拉近地区的相互融合、相互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