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生娃会怎么样?社科院专家说劳动人口投入或负增长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定军,年可可 北京
2018-09-19 20:48

9月19日发布的《经济蓝皮书夏季号: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7~2018)》指出, 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的高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人口红利实现的,但当前面对生育率下降和人口老龄化等问题,人口增长率急剧下降。这会影响人口红利,导致经济增速放慢,未来促进经济增长需要提高人口素质。

 少生娃会怎么样?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经济。

9月19日,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经济蓝皮书夏季号: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7~2018)》指出,随着人口增长率急剧下降,预计未来劳动投入增长率会进一步下降,劳动参与率甚至会呈现负增长的情形。

上述报告指出,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的高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人口红利实现的,但当前面对生育率下降和人口老龄化等问题,人口增长率急剧下降。

目前劳动投入增长率从1985~2007年的1.50%下降至2013~2017年的0.397%,预计未来劳动投入增长率会进一步下降,2018~2022年为0.048%。同时,伴随着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长和劳动参与率变化率的急剧下降,劳动参与率甚至已经呈现负增长的情形。

在此背景下,要实现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需要更好地借助劳动质量的提高而非劳动数量的增长,要通过教育、专业技能培训等方式实现劳动素质的提升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人口比重低,整个整个经济出现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过去多年中国劳动力总量大,每年投资增速为2位数,到2007年经济增速为14%以上。

不过,最近几年中国经济放慢,到2017年不到7%,增速相比2007年腰斩一半不止,每年投资增速已经低于10%,今年前8个月甚至只有5%左右,经济下行压力大,而这与劳动年龄人口迅猛下降有关。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在悄无声息中已经减少了几千万。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末,中国15-59岁(含不满60周岁)人口为93727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69.2%,2017年该年龄人口降低为 90199万人,比重为64.9%。这就是说5年时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了3500万左右,合计每年减少500万。

但中国城市就业人口仍在增长。2012年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704万人,2017年末为77640万人,也就是说5年后就业总量增加了936万人。其中2012年末城镇就业人员37102万人,2017年末城镇就业人员42462万人,5年内城镇就业总量增加了5360万。

在劳动年龄人口5年狂降5000多万、就业总人口增加1000万左右的情况下,这表明劳动参与率,即经济活动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大幅上升。这背后的原因, 就是大量的老年农民工,即超过60岁以上的人口在城市就业。从农民工总量2012年末只有26261万人、2017年末达到28652万人的数据可以看出来。2012年外出农民工16336万人,2017年外出农民工17185万人。但是2017年外出农民工数量只增长了1.5%,低于2012年的3%增速。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袁富华指出, 中国现在劳动参与率其实已经很高了,未来在这个基础上再想提高劳动参与率空间比较小。

最重要的是,城镇化如果推进的话有两个趋势可能降低劳动参与率,第一个是失业下降;第二是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富人赋闲的可能性加大。

而在中国劳动力数量持续减少,以及劳动参与率未来下降的情况下,要促进经济增长,还是要提高劳动年龄人口的素质,进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目前中国大学普及率以及青年人受教育的年份还待提高。”他说。

据悉,德国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很高接近13年,美国大学普及率在50%左右,中国不到10%。

上述蓝皮书指出,中国在工业化阶段偏重于中低层次教育,形成了较大比重的低层次人力资本,目前面临人力资本升级的问题。

通过日本和韩国经验的比较可以看出,两国在大规模工业化结束后的15~20年中都实现了高等教育的普及,预计到2025年,两国高等教育人力资本的比重将分别达到50%和70%。人力资本结构的快速改善促进了整体创新能力的提升,是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其内涵是广义人力资本的快速提升,包括科学、教育、文化娱乐、健康医疗、体育等多方面的快速发展。

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中,经济增长伴随着知识消费比重的提高和人力资本结构的改善,从而推动劳动生产率提高。在新经济循环中,劳动要素的质量不断提升,并持续创造和分享价值。这一过程需要建立和完善新的体制机制,由政府提供稳定的环境和高质量的服务,经济通过自主协调实现内生增长,并使市场机制与宏观稳定相互协调。

(编辑:周上祺)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