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进入“高铁时代” 香港财政司司长呼吁避免恶性竞争

华夏时报
2018-09-20 09:09

在广深港高铁即将于23日通车,“一小时都市圈”呼之欲出之际,一场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方向的讨论恰逢其时。

9月18日,在天津举行的2018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香港特别行政区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中国的湾区经济”论坛中指出,如何把这个跨越三个关税区的湾区做好,让人才、资金、资讯、货物自由流通是一个大的挑战。在整个区域发展当中,一方面要避免恶性竞争,另一方面要看清自己的相对优势,从大局来讲把它发挥到最好。

融通人才、金融、知识和教育

2017年3月5日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7月1日,《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在香港签署,目前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成为广东省政府年内的重点工作,预计该规划有望在年内出台。

在陈茂波看来,成功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前提是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打通,而这需要在制度和政策上有所突破。

香港尚乘集团董事长蔡志坚在发言中指出,香港和内地的基金无论是从基金还是货币都是不完整的流通,形成了很多两地基金的错配。要做到一个完整的全球性的资产配置,基金流通对于湾区的发展很重要。同时对金融机构来说,人才也是至关重要的。即使是在虚拟银行和虚拟保险这一类金融领域,资源的竞争也不只是牌照,实际上是人才,是能否在香港本土找到更多、更资深的人才。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教授、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朱宁认为,随着互联网发展,基金融通远端也可以实现,但人员的流通和文化的流通可以拉近两个地区相互融合,共同发展。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院长薛澜则强调市场融通。“港澳作为中西方融合的领先用户的市场,作用非常重要,”他表示,包括葡语国家和英语国家,对于很多新兴科技的产品、服务也有强大的潜在需求,这些资源如果有机融合,在全球创新的版图上会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建立政策协调机制 避免恶性竞争

同时,在法律体系、政策等等方面都有差别的两岸三地,香港、澳门和广东如何更好地合作,也成为专家们讨论的重点。

朱宁认为,竞争是真实存在的,比如在港交所和深交所之间,这是大家回避不了的一个话题。面对竞争,一种方式是大家相互比拼内功,看谁真正有实力,把市场和需求吸引到这来;还有一种是差异化的竞争,面对不同投资者、面对不同的风险偏好,面对不同的潜在上市公司,两个交易所各自利用自己的优势进行竞争。只要发生两者或者多者合作的情况下,都既不是简单的零和竞争,也不是大家完全放弃任何芥蒂的充分合作,这是任何合作过程当中不可回避的现实。

陈茂波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整体规划中,有些方面存在竞争在所难免,但是经济发展里面有竞争、有压力就有突破,同时也要避免恶性竞争。香港公共政策的制订中有一个思想是扬长避短,看清自己相对的优势,从大局的角度上讲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最好。比如,随着中国双向开放不断深入,内地企业走出去总要管理境外业务的风险,在粤港澳大湾区推动下,香港这样一个国际平台可以从税务等方面提供一些优惠和帮助。

薛澜则提出需要建立一个政策协调机制。“大湾区的政策协调机制可能是最关键的,”他表示,很多具体的体制机制障碍最后还是要通过政策创新来解决,但是你要想解决就需要做深入的分析,进而提出解决方案。

(编辑: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