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宏浩: 住宿业步入高质量发展时代 产业升级可期
“目前中国旅游住宿业高速增长的阶段已经过去,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已经开启。” 在21世纪经济报道、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联合主办的“2018亚洲旅游产业年会”上,中国旅游研究院产业所副所长杨宏浩表示,住宿业未来还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住宿业的结构也存在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未来住宿业的发展需要从数量转向质量追赶。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在住宿业的发展路径和发展方向上,杨宏浩认为消费升级将引领产业的升级。消费升级有很多种表现,消费升级的驱动因素有两个值得关注,一个是消费观念的更新,一个是消费主体的变迁。未来产品设计,业态升级要更多的关注、影响用户的心智和改变用户的观念。
发展方式:从重速度到重质量
“目前中国旅游住宿业高速增长的阶段已经过去,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已经开启。”杨宏浩表示,虽然2016年住宿机构数量仍呈上升态势,但从2014年开始,投资金额增速已经开始放缓,增速最高时约有30%,如今只有10%,未来可能会降至个位数。
从住宿业的业绩、绩效来看,整个住宿业和旅游业绩效一样都处在微利水平。“旅游业的利润率很难超过5%,住宿业很难超过3%。”另一方面,从品牌影响力来看,虽然2012年中国有两家酒店集团进入世界前十名,到2017年位置更加靠前,但是中国酒店业的品牌影响力并没有同步提升。
“住宿业品质还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杨宏浩表示,“每年总会曝出空气质量、酒店床单或者是毛巾酸碱值超标、食物中毒、火灾、数据泄露等问题。我们以前更加注重发展速度,未来应该更加注重发展质量。”
同时,他认为住宿业的结构也存在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具体表现在消费者对于住宿体验和服务品质的需求日渐多元化。
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杨宏浩认为,“酒店住宿设施本来是附着在土地上的功能空间,优质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少,未来更多的是对已有的存量空间的优化利用。一个多元化、多功能的空间,可以做教育,可以做健康,可以做娱乐,可以做艺术等。”他说,在高速增长阶段,大量资本投入使得酒店规模快速增长,但投资效益低。基于目前酒店业2%-3%的收益率,资金成本至少6%,甚至10%。所以,“这种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
人力资源、技术和文化创意是推动住宿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要素。在人力资源要素方面,他强调要注重企业家的作用,特别是民营企业家未来可能会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他认为要创设新的职业,如酒店资产管理、品牌资产管理等新岗位,从运营管理和资产管理两方面,使酒店价值最大化。
在技术要素方面,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及增强现实、物联网、大数据、模块化建筑技术以及大健康技术等在住宿业的应用可以催生新的商业模式,促进产业效率提升,提高体验效果。其中特别强调睡眠技术在住宿业的应用价值以及区块链技术可能构建新的旅游经济体系。
在文化创意要素方面,“未来的经济也将是讲故事的经济”,文化创意和IP对于精品酒店、主题酒店、精品民宿等住宿业态的重要性无论如何强调都不过分。
发展方向: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
杨宏浩认为,虽然我国旅游消费存在二元结构,低端与高端消费始终并存,但总体而言旅游消费是不断升级的。旅游住宿消费也是类似,总体呈现升级趋势,但从结构来看会出现一个分化。依据消费棘轮效应,“人的消费一旦习惯之后是不可逆的,至少短期内很难可逆,习惯效应非常大,所谓的消费降级在住宿行业不太成立。”杨宏浩认为,消费升级有很多种表现,消费升级的驱动因素中有两个很关键,一个是消费观念的更新,一个是消费主体的变迁。如果把消费升级分成三个层次,最下面一个是认知升级,一个是观念的升级。所以未来产品设计,业态升级要更多的关注影响用户的心智和改变用户的观念。
在消费观念上,杨宏浩认为最重要的表现是消费者更加追求品质和个性化。他指出中产阶级是需要关注的一个群体,千禧一代的消费能力非常旺盛。千禧一代“没有饥饿感”,他们的消费需求更加凸显个人偏好,他们更加信任本土、原创、小众的品牌,因此他们关注的不是更贵的住宿产品,而是有“分别心”的住宿产品。
杨宏浩还提及住宿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产业的升级和颠覆式创新要关注两点,一个是突破边界,一个是关注边缘。聚焦核心、深耕核心,专业化发展仍是住宿业发展的根本之道,但很多创新不是来自于内部,而是来自于外部,来自拓展边界,融合发展。跨界创新的案例很多,例如宜家家居和无印良品都介入到了酒店领域。而来自边缘领域的创新在住宿业也经常观察到,“我们会看到Airbnb一下子成为世界最大的住宿集团,用长尾理论解释,就是民宿、公寓等所组成的住宿长尾虽然相对酒店业态来说相对边缘,但长尾力量非常大,一旦通过网络技术进行整合,立刻产生颠覆性效应。”他说。
(编辑:李清宇)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