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百人会秘书长张永伟:车企贸然向出行服务商转型或将落入陷阱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左茂轩 杭州报道
2018-09-21 11:23

向出行服务商转型是趋势,但并非是车企的唯一出路。

“车企向出行服务商转型是必然的趋势,也是一次巨大的挑战。但对汽车OEM厂商来说,在能力没有逐步培养成型的时候,贸然转型可能会成为一个陷阱。”9月21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秘书长兼首席专家张永伟在第二届全球未来出行大会上表示。

近年来,面对新一轮汽车产业变革,宝马、大众、戴姆勒等国内外大量企业提出了转型的战略性主张,主要的主机厂都宣布要向出行服务商转型。

张永伟表示,在转型过程当中,企业进程不一,但多数还停留在规划层面或者研究层面,真正落地并不多。

目前在服务端领先型企业的发展轨迹来看,各有所长。“有的是基于互联网,对大数据比较精通,基于大数据定义出行;有的提供高品质服务,服务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有的既能解决平台对B端的服务,也能满足C端的服务需求。目前,服务商的能力是不同的,还没有一个完全具备能够取得独占性地位的商业模式。”张永伟表示。

他认为,未来出行服务商具备三大核心要素:第一,服务商需要一个成规模化的服务载体,即要有成规模、网络化的车辆载体;第二,需要一个管理的平台,能够让数据、让用户接入的基于大数据和智能化的出行管理平台;第三,面向智能驾驶、无人驾驶的出行服务将会成为主流,“智能驾驶+出行平台+出行的网络化”构成未来出行服务商的一个重要的功能要素。

基于这三大功能要素,有的企业会更加注重科技,有的更加注重平台,有的可能更加注重服务,分为科技型、平台型、服务型的出行服务商。但是,未来出行服务商一定是科技型、平台型和服务型的综合体。

张永伟认为,车企向出行服务商转型存在三点困难:

第一,车企过去的思维和管理模式面向生产侧、供给侧,转向服务化在思维上存在严重束缚。车企熟悉的是工厂式管理,不太熟悉互联网化的平台,更不熟悉对个性化出行需求的理解。

第二,对车企来讲,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投入到车的资源已经捉襟见肘。在已有的业务上再增加一个新的业务,面临着投入的困难。向服务化的转型带有明显的互联网发展模式,在商业模式不确定时,就需要开始大规模的“烧钱式”运作和运营,这和车企过去制造的逻辑是不一样的。

第三,人员和能力需要培育时间。OEM厂商要培育互联网思维,对出行有深度理解。这样的能力和人员体系的建设需要时间。

不过,张永伟表示,向出行服务商转型是趋势,但并非是车企转型唯一的出路,车企有多种选择。

“一是车企可以继续做品牌的运营商,生产和运营全球最有竞争力的汽车品牌;二是可以做代工厂,给别人来提供代工服务;三是有些可以转向服务侧。”张永伟说。

张永伟表示,车企向出行服务商转型必须痛下决心。对此,他提出六点建议:要彻底的转变思维方式、战略上要清晰、组织要创新、构建一个新的生态、讲究灵活的战术、循序渐进逐步培养能力和人才。

(编辑:周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