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C北京首战11月开打 商业体育赛事持续火热
“UFC的盈利模式也是以内容为核心,包括版权费、赞助商合作、授权衍生品、票房等收入。”
11月24日,综合格斗赛事UFC北京首战将在凯迪拉克中心进行,主赛由排名第三的美国选手“剃刀”柯蒂斯·布莱兹(Curtis Blaydes)对阵弗朗西斯·纳甘诺(Francis Ngannou)。
发布会当天,中国签约选手李景亮、蝇量级“木兰”武亚楠、宋克南、张伟丽同时亮相,他们有机会出现在11月的北京格斗之夜上。本次比赛与大麦网体育合作票务,通过PPTV等媒体平台网络直播。
这是UFC在中国的第二场比赛。去年11月在上海的UFC中国首站,当选了MMA亚洲2017-2018年度最佳活动。
UFC成立于1993年,今年是第25周年,其亚太区副总裁张卓麟对21世纪经济报道介绍,UFC正式登陆中国是在2011年与多个地方卫视合作,播出赛事。
UFC是综合格斗的顶级赛事,综合格斗又称MMA,选手在八角笼中可以使用多种格斗技术,如拳击、摔跤、柔道、跆拳道、散打、巴西柔术等,以点数或KO\TKO方式决出胜负。MMA目前还不是奥运项目,因此在中国的知名度似乎没有拳击、跆拳道那么高。
中国市场一直是UFC极其看重的新兴市场。目前UFC在中国签约10位选手,其中有7位男子选手、3位女子选手。对于中国选手的发掘培养,张卓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如果发现好苗子,就会让他/她加入UFC培养计划,接触到世界顶尖的教练和对手。UFC签约选手是目前综合格斗中收入水平最高的。”
若想在中国积累更多爱好者,最重要的举措之一是增加综合格斗的练习者,但很多潜在练习者或家长会担心受伤、暴力等,对此张卓麟对记者表示:“学习者会因此身体强壮灵活、毅力坚强、提升智慧和应变能力,变得更加自信、有规矩。并且UFC的规则会很好地保护练习者。”
与许多其他赛事类似,“UFC的盈利模式也是以内容为核心,包括版权费、赞助商合作、授权衍生品、票房等收入。”张卓麟解释。
中国是世界知名赛事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每年几十亿人民币购买外来赛事版权,如2018年,咪咕和优酷两家公司付出26亿元人民币购买世界杯版权,NBA从进入中国转播费几百万,到如今高达6亿元。但除中超外,中国几乎所有受欢迎的赛事版权都是国外的,中国互联网平台花费巨额高价获得。
从2014年“46号文”(《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到现在,国内体育产业得到快速发展。随着民间办赛审批程序放开,马拉松、自行车、篮球等赛事爆发性增长。如中国马拉松赛事从2014年的50多场增至2017年的1000多场。格斗类赛事如昆仑决、武林风、峨眉传奇等也相继出现。世界各种赛事也将在中国迎来一波增长。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