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评:共享发展红利主要靠收入分配改革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钟鸿钧
2018-10-15 20:02

近日,北京日报刊文《应推行民主管理的是国企,不是民企》,对于近期关于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加强民主的问题做了较为全面中肯的讨论。在过去改革开放的40年里,民营企业发展非常迅速。到今天,中国的民营企业对国家的税收贡献超过50%、国内生产总值超过60%、城镇就业超过80%、对新增就业贡献率达到了90%。可以说民营企业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举足轻重。如此迅速的发展,特别是如此大面积的就业,民营企业本身的管理问题也经常成为社会焦点,最近一段时间的争议其实过去也出现过。

在经济环境恶化的时候,企业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企业为了提升管理的效率会更加注重企业管理流程和财务控制,甚至进行组织变革来提升效率和推进转型。这种企业变革的力量主要是来自企业内部和生存的压力,可以说这是市场力量在企业内部的体现。

中国的各级政府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很大帮助和支持,如昆山市政府为当地的企业家和企业高管提供管理培训帮助他们提升管理水平。除了这种做法外,最近的一个发展是政府和工会日益提倡的以完善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支持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维护职工权益,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在收入差距日益扩大和工会组织非常微小的企业推进民主管理,看上去是很不错的想法,出发点也很好。

但是,政府需要更加全面的权衡这一做法的利弊。

第一, 提升企业效率有很多方法。目前市场上卓有成效的方法包括合伙人制度和员工股权激励或更普遍的绩效工资等制度。从民主管理在历史上的实践情况看,这种做法也许可以促进平等分配,但对于提升企业效率没有任何帮助。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为企业家和企业内部的人才提供有效的激励机制。现有的诸多实践已经很好地证明了激励机制的有效性。更为重要的是,董事会而非工会这样的组织才有能力来胜任企业高管的任命和选拔工作。

第二, 企业民主管理作为国家的政策,那么也应有个逐步推进过程。我们更应该在国有企业,至少可以在地方国企先行先试。从理论上来说,全体中国人都是央企的最终股东和利益相关者,自然也包括央企的员工。在央企内部实践民主管理能够更好地测试企业民主管理这一理念的可行性。

第三, 要将企业民主管理和收入分配的功能区分开。社会的收入再分配应该是在全社会层面而非企业层面来进行。中国作为有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消减贫富差距,这是一个值得追求的目标。但是收入再分配应该立足全局,而非从单个企业着眼。 在一个健康的市场经济中,企业持续存在的理由是通过创造价值来获取价值(利润)。价值和利润的分配取决于价值创造过程中的要素贡献,包括劳动参与。一个普通的劳动者,他的贡献体现为其所领取的工资;一个管理管理人员,他的贡献则可能体现为其工资和股票分红。在一个正常的市场经济体系中,现有的激励机制可以确保极大多数员工的利益得到公平公正的保护。如果一个企业的激励机制不能确保员工的利益,那么人力资本市场的竞争和企业市场的竞争会惩罚这个企业。 中国的企业管理确实离国际水平还有不小差距,我们需要的是好好吸收借鉴已有的先进卓有成效的管理体系和激励制度。

(作者系上海财大商学院数字经济研究中心教授)

(编辑:李靖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