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 古巴第4天:一封中国来信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赵忆宁 古巴报道
2018-10-15 12:16

在科希马尔小酒馆小憩时,遇到一位名叫Luis的老人,当他确认我们是中国人后,用汉语说“你好”。他说,他有一封来自中国朋友的信让我们看,并询问是否能够等他,他的家距离小酒馆500米远。得到确认后,他急匆匆地回家去取这封信。

科希马尔小镇的酒馆前显然是一个上网点,很多人在这里用手机和笔记本上网,还可以看到女儿为母亲读书的景象。

大约20分钟后,老人拿着中国邮政快递的大信封赶来。他说,2016年在科希马尔认识了一位叫夏洛克的中国人,他们曾经促膝长谈。分别后,夏洛克从中国长春寄来了一个快递,里面有一封信和两张打印的照片,还有一个熊猫书签。在信中夏洛克介绍了他的家乡长春和自己的工作情况等。这封快递邮费标明264元。

因为信封上的地址是字体模糊的中文,老人不知道如何给夏洛克回信,明显感觉到,老人因为很久没有回信而十分内疚。

应老人的要求,我拿出纸和笔,放大字体抄下了夏洛克的姓名、地址和电话。老人能说一些简单的中文词汇,并告诉我们说,这是他后来自己学习的中文。

我当场按照快递上的电话与夏洛克联系,希望老人能与他通话,但遗憾的是对方始终没有接听。

旅游业是古巴经济的第二大创汇来源,仅次于专业医疗服务输出。凡是到古巴旅游的人,大多数会拜访海明威故居以及作为《老人与海》小说发生地的科希马尔小镇。

从游客来源国看,前10位分别是加拿大、德国、英国、意大利、法国、墨西哥、西班牙、阿根廷、委内瑞拉和俄罗斯,而中国到古巴的旅游人次没有进入前十,到科希马尔小镇的人数就更少了。

从我到古巴几天来的感受看,哈瓦那当地人更了解俄罗斯(通过援助项目)与越南(越南大米),而并非中国。没想到在海明威写下《老人与海》的小镇,巧遇了一段中古两国人民之间交往的佳话。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往可能具有不确定性,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却是心与心的贴近。

(编辑:董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