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中国养老第三支柱发展元年报告书》子报告正式发布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李洁雪 深圳报道
2018-10-17 19:20

10月17日,在深圳举行的“‘四新经济’的挑战与创新——21世纪国际财经峰会2018年会”财富管理论坛上,由南方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和21世纪经济报道联合出品的《2018年度中国养老第三支柱发展元年报告书》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

作为业内老牌的公募基金公司,南方基金在养老领域已经深耕多年。从2002年到现在,南方基金已取得全国社保基金管理人、企业年金管理人和基本养老金投资管理人资格,成为全国10家获得养老金投资管理业务全牌照资格的基金公司之一。

截至2017年12月31日,南方基金养老金相关业务总规模超1300亿元,其中企业年金管理规模超470亿元,是目前企业年金签约规模和已进入投资运作的企业年金规模最大的基金管理公司之一。另外南方基金在养老金第一、二支柱方面也取得了非常优异的历史投资业绩。此次21世纪经济报道与南方基金联合推出《报告》,是一次跨领域的积极尝试。

《报告》的主要框架一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分析了关于老龄化压力及其影响,在该章节中《报告》探讨了老龄化进程位居前列的发达国家出现的一些由老龄化引发的诸多问题,同时对于中国老龄化问题的特殊情况进行了分析;第二章对于美国、日本、法国、澳大利亚、英国等海外发达国家的养老体系进行了研究,重点探讨了美国养老体系,以期对我国的养老体系建设提供借鉴;在第三章中 ,《报告》对中国养老金体系的问题进行了重点讨论,尤其是养老第一支柱的收支缺口和第二支柱的低覆盖率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强调了在当前时间节点建立养老三支柱模式的迫切性和重要意义;最后,《报告》探讨了公募基金如何助力第三支柱发展的现实问题。

中国面临严峻的养老形势

在谈及中国老龄化的特殊性时,《报告》提到了如下四个方面:第一,中国总人口数将在2030年左右达到高峰,随后缓慢下降。这意味着,在达到一定顶峰之后,中国人口总基数将下滑,但老龄人口的数量却在不断增加,因此中国老龄化程度不断上升;第二,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低生育率国家,生育率低于更替水平;第三,中国老龄人口占比将在30年后翻倍,老年人口抚养比不断上升。到2050年,中国老龄人口数将达4.92亿人,占中国总人口数的36.5%。其中,中国人口的年龄中位数将高达49.6岁,同期全球人口的年龄中位数仅36.1岁,比中国年龄中位数少13.5岁; 第四,2017年中国人均GDP不足1万美元,位于全球中游,同期美国人均GDP为6万美元。在老龄化比例不断飙涨与发达国家接近的背景之下,中国人均GDP的水平却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这是中国养老问题面临的最大障碍。

在养老压力如此严峻之下,中国的养老体系却逐渐开始难以支撑。《报告》指出,一方面,养老第一支柱的收支缺口不断扩大。统计显示,基本养老收支缺口正不断加剧,我国基本养老未来将面临巨大的支付压力。2017年我国基本养老保险收入较2013年增长了88%,但支出激增了104%,收入增速远不及支出增速。2014至2017年期间,基本养老保险支出各年度增速均保持17%以上,且增长势头并未出现减缓迹象。结合我国GDP在2014年至2017年期间增速基本呈现逐步走低的态势,GDP增速与养老金支出增速的背离显示养老金支出的高增长难以维系。

另一方面,养老第二支柱发展陷入瓶颈,低覆盖率问题难以突破。其中,企业年金近两年增速大幅减缓,而职业年金作为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强制补充保险,覆盖范围仅限于不到4000万的机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两者相加之下,第二支柱补充养老保险的覆盖面约在6000万人左右,仅占第一支柱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群的15%,覆盖面非常有限,未能形成对第一支柱的有效支撑。

建立三支柱模式迫在眉睫

参考国外经验来看,建设养老三支柱体系是养老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报告》指出,从养老金体系来看,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的养老金体系均为三支柱,但其中澳大利亚的养老金体系主要依靠前两个支柱,其它两个国家则更均衡地发展着第二、第三支柱。而法国和日本养老金体系则以依靠第一支柱为主。

在这五国中,第一支柱的养老金支出占GDP比例最高的为法国,其次是日本,然后依次是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可见,澳大利亚的此养老金负担相对来说最低,而法国为最重。澳大利亚第一支柱低负担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因为它采用的是调查制度,只有满足一定条件的人群才能获得这一部分的养老金收入,并且会随着收入递增而递减发放额度,起到了节流的作用。

不过,三支柱养老体系也存在一些弊端。比如说第一支柱支持力度不够大,第二三支柱覆盖率不够广,不仅不能很好地保障中低收入人群的退休生活,也不能很好地保证整个社会的退休后生活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三支柱体系并非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但面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单一发展第一支柱的养老金体系并不可持续。主要依靠第一支柱的养老金体系,不仅有可能给一国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还有可能降低人民生活福祉。而第二、三支柱不仅可以减轻此负担,还可以补充第一支柱发放的养老金,更好地保障个人退休后的生活水平,从而有效地弥补上述不足。由此可见,发展第二、三支柱养老金系统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二支柱中的职业养老金和第三支柱的个人自愿养老金属于补充养老金范畴。从发展趋势和国际经验看,补充养老金在个人养老保障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对公共养老金的依赖性逐渐降低。

结合国外的养老体系建设实践经验和我国养老第一、第二支柱的现实问题来看,《报告》认为,我国建立养老三支柱模式迫在眉睫。

公募基金将扮演重要角色

在养老第三支柱的建设过程中,公募基金应该发挥什么角色?

《报告》指出,公募基金长期以来一直是各类养老金管理的主力军。在目前已经进行市场化投资运营的养老金资产中,包括全国社保基金、企业年金,以及部分基本养老金,其中约60%由基金公司投资管理。截至2017年底,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受托管理各类养老金1.5万亿元,总体上实现良好收益。社保基金自2001年以来的年平均收益率达到8.37%,企业年金自2007年以来的年平均收益率达到7.57%。

《报告》认为,第三支柱目前刚刚起步,政策红利催化之下,公募基金在养老金第三支柱上大有可为。

总的来看,2018年公募养老目标基金启航,短期内投资人普遍尚未熟悉和接受这一新生事物,未来投资者教育任重道远。

从1998年到2018年,公募基金行业走过了20周年。1998年3月,国泰基金和南方基金相继成立,并在3月27日分别发行了“基金金泰”和“基金开元”,成为我国首批封闭式基金。随后,华夏、华安、博时、鹏华等基金公司纷纷成立。在过去的20年里,公募基金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截至2018年7月底,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18家,运行的公募基金数量已达5325只,公募基金资产合计13.83万亿元,中国基民人数高达6亿。

过去的20年,公募基金行业硕果累累。它是投资者权益保护最充分、市场最规范、系统性风险因素最少的资产管理行业,同时这个行业为投资人提供了不错的投资回报率:截至2017年底,公募基金行业累计分红1.71万亿元,其中偏股型基金年化收益率平均为16.5%,超过同期上证综指平均涨幅8.8个百分点,也就是说远远跑赢了大盘。债券型基金年化收益率平均为7.2%,超出现行三年定期存款利率4.5个百分点。

中国公募基金用20年的时间,跨越了海外基金业上百年走过的路。这20年来,中国基金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为资本市场的中流砥柱。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中国公募基金行业已经拥有了完善的制度设计、严格的行业监管、大量的人才储备、丰富的投资经验。

然而,中国公募基金的20年也面对着许多新问题:首先在过去10年里面,权益类产品的年化回报率达到了16.18%,基金是赚钱的,但基民投资短期化,频繁变换投资产品,往往不赚钱;其次,权益类产品,2007年是2万多亿的规模,但现在行业规模达到12万亿的时候,权益类产品的规模不升反降;再次,基金业绩评估短期化等。

而海外的经验证明,养老金规模大,投资时间长,对权益类投资比重配置较高,投资管理业绩考核长期化,这些都将有助于化解中国公募基金面对的许多问题。

《报告》指出,养老金有望为公募行业带来新机会。从国际经验表明,养老金的发展将推动基金行业崛起,为基金行业带来发展红利。随着我国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金行业迎来重要发展机遇。

(编辑:朱益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