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默的内生增长理论不一样在哪里

21世纪经济报道 丁孟宇
2018-10-20 07:00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丁孟宇

前不久,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揭晓,纽约大学教授保罗·罗默(Paul Romer)以其在内生增长领域的理论贡献问鼎。当前,创新驱动、内生增长已经在国内外经济界达成了相当程度的共识,这次颁奖看上去是众望所归、水到渠成的事情。但是我们还应该思考,创新、思想、人力资本这样的观念已经广泛存在,例如熊彼特等众多著名经济学家都强调了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角色,那么罗默的贡献不一样在什么地方呢?

正所谓熟知非真知。人们传统上对创新的想象千差万别,对思想(idea)本身产生机制的思考也极为欠缺。有的人会觉得创新就是一个人独自发力,运气好一些就会有新颖的点子涌现出来,只要制度健全能够保证回报,这些点子就可以拿到市场上创造价值。在孤立环境中一个人就能创造新思想、获得新技能,这种想象其实和修仙差得也不远。我将这种本质上是指孤立个体可以源源不断创造价值的模型称为永动机式的增长模型。还有的人强调外界因素的作用,全体社会成员都不时面临一些共同的思想飞跃。或者把这些外来的冲击归因为所谓的公共物品,但是这样的公共物品的产生机制模糊不清,处在黑箱之中,与普通经济主体没有什么直接联系。这样的经济增长模型可以称之为天外来客式的增长。实现长期增长靠永动机、靠天外来客毫无疑问是荒诞的,但是很多广为流行的增长理论归根结底就是依靠类似的机制。因此,罗默的工作就是要解决增长理论中这些不能圆融自洽的地方,说明经济体是怎样依靠自身内部的力量实现长期增长的。

罗默对经济增长的理解来自于对大量历史经验的总结。他在1986年著名的论文中指出,描述经济增长的理论应当具备三大前提。首先,经济增长基于技术进步,技术进步的内涵是制造更高级的产品。其次,技术进步必须是由于经济系统内部的因素导致,这种因素根本上是普通经济主体提供的。第三个前提是关于制造更高级产品的思想可积累、可复制,以极低的代价被所有成员利用(即非竞争性,non-rival)。这三个前提看似普通,但其实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内涵丰富。例如罗默的第二个前提回应了从马歇尔以来的传统公共物品理论,就是说思想等公共生产要素由超然的主体供给,和普通经济主体没什么直接联系。而罗默的第三个前提则是内生增长理论得以自洽圆融的关键。因为思想具有非竞争性,所有个体思想积累的总量就可以看做一种社会总积累。他通过严密的数学推导证明,社会总积累作为一个关键变量加入到增长模型当中,可以实现长期增长效应。这样的增长不依赖个体的特殊禀赋,也不依赖外生冲击,从本质上来看倒是具有集体行动、规模经济的特征。个体如果能在决策时考虑社会最优水平,总积累水平就会高一些,增长路径就会稳定在较高水平上;反之,个体使用的比例较高,对社会总积累的贡献较小,增长路径就会较低甚至不增长。可以简单地说,在罗默的模型里,经济长期增长就是所有主体共同积累实现了规模效应的结果。

罗默也继承了经济学界长期理论工作的成果。关于内生增长,类似的思想最早可追溯到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奖得主阿罗1962年的一篇论文。阿罗总结美国企业发展的实践经验,指出把物质资本积累总量作为变量放在模型中,可以解释工人劳动生产率的长期增长。罗默接受这种总积累作为解释变量思路,但是认为物质资本的积累具有局限性,应该更加一般地假设为思想积累。这体现在他1986年的论文中。在1990年里程碑式的文章里,罗默进一步将生产结构作为思想总积累的载体,个体的生产要素是有限的,要在贡献于公共思想还是增加私人积累之间进行取舍。这样的模型更加丰富、更加现实。可见,重要的理论创造既是缜密思路的创造,也是一脉相承的果实。

另一方面,罗默近些年也以十分激进的姿态参与到经济学理论论辩之中,他的许多观点掷地有声,提醒我们必须严肃认真地对待理论。随着人们对思想和创新越来越重视,各种似是而非的理解经过复杂数学工具的包装摆在经济学理论殿堂之中。罗默的论辩对象中就有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理性预期理论的创始人罗伯特·卢卡斯。其实罗伯特·卢卡斯的研究重点也在于劳动者思想的创造和传播。但是他假设思想有一个先验分布,传播依靠面对面的随机接触实现。种种理解都在思想的名义下,却与罗默的观点大相径庭。所以,我们对罗默获奖的认识如果停留在思想和创新的作用得到进一步认可这样的水平上是绝对不够的。罗默强调,他使用的“非竞争性”这一概念是思想的主要特征,在逻辑上是独立的,是规模效应和溢出效应的源泉。我们当然也可以对思想如何发挥作用的理论进行解构和重建,但总而言之,经济学理论构建的来源在于对机制和逻辑的深入把握。

除了在内生增长理论方面的贡献,罗默还认为很多国家都可以尝试划出一片区域,进行制度的大胆改革,促进资源集聚,鼓励思想的创造和共享。如果我们不了解罗默整个的理论框架,就不容易理解他的计划和一般的政策实验有什么不同。罗默实际上是试图创造一个让经济主体充分交流互动的公共空间,促进有利于集体行动和规模经济的社会实践,推动经济结构持续地改善。今年逢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罗默的理论有助于我们总结深圳经济特区的成功经验,有助于我们思考城市在经济增长中扮演的角色,有助于我们在面临挑战的时候找到接下来努力的方向。(编辑 董明洁 许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