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安全与医疗创新下的 大健康企业社会责任
“对企业来说,社会责任是通过业务发展去解决社会痛点,为患者、消费者提供便捷服务同时,带动健康医药的发展。”10月23日,在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2018中国大健康产业峰会”上,阿里健康副总裁张亮如此解释自己对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
泰格医药副总裁常建青认为,药品是非常特殊的商品,药企的社会责任非常重要。“如今,新药研发的时间、成本和风险都在增加,为应对这些高要求,合同研究组织(简称“CRO”)是一个理想的解决方案。”泰格医药副总裁常建青表示,CRO可提高临床试验效率,推动好产品尽快上市,帮助病人用好药,这是CRO企业最根本的社会责任体现。
医疗大数据行业的代表企业零氪科技创始人、副总裁杨文琳也表示,作为高科技企业,将创新应用于新的技术,通过新模式切入市场,最根本的目的是帮助这个行业和市场去做提速和降费,这也是一种承担社会责任的方式。
社会责任存在阶段性,贝瑞基金事业部总经理于晓光说,“每家企业都是社会的,早期的企业要先活下来,后期找到自己的定位后,通过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以带头大哥的身份带着大家往前走,摸着石头过河,这也是社会责任的表现。”
医药行业的细分还在逐步加深,近两年兴起的植发行业被视为一片蓝海,雍禾植发董事长张玉在会上表示,已有大量机构一拥而进,大量的传统医疗也开始进入植发行业,这意味着有更多的人推广植发技术,可让更多脱发患者受益,这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种表现。
尽管如此,在诸多医药的细分领域,已然存在产品作假、数据作假、夸大其词的宣传等,给产品质量、环境和安全等方面带来诸多困扰,如何避免这些困扰?
张玉表示,从植发行业来说,当前企业正在创新推进更好的技术、更好的创新和更好服务患者方式,这是植发行业围绕企业社会责任正在推进的事情。当前,雍禾植发还牵头与行业协会合作制定行业标准,以此规范企业践行社会责任。
临床研究是新药研发的基石,也是药品安全的基本保障,“国内外新药、仿制药交替走出去和走进来,各种形式的跨境合作成为常规业态,这对临床试验数据的真实、完整、规范要求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常建青说,不过,当前中国临床试验数据造假的情况已翻篇。
此前,因法规环境、执业道德等综合因素,行业曾发生一些质量方面的问题。如今,国家已加大对临床试验的监管,“比如2015年7月,很多药品申报中企业对数据没有足够的信心,撤回申请,而随着‘722核查’的推进,我国对临床试验参与各方的法律责任进一步明确。特别是去年8月份,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了司法解释,政府对临床数据造假已是零容忍。”
在这个过程中,泰格医药的应对方式是通过加强自我管理,并与临床研究机构建立共建中心,另外,联合CRO群体成立行业平台,通过各种途径,研讨会、培训,参与行业的培训和交流,以提升从业人员执业能力,建立合规意识。通过这些努力,中国临床试验数据更加可靠。而对中国药企来说,只有临床试验数据的真实、可靠、完整和规范,有机会参加全球合作之中,不仅存活下来,还是成长的健康和发展的成就。
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约定了药品与产品所有的法律责任,常建青还认为,国家针对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也在修订中,通过法律法规的出台,能明确约束新药研发参与各方的法律责任,对今后提升新药研究数据质量意义深远。
零氪科技的责任首先要让人看对病,杨文琳表示,当前,无论是AI产品还是打通信息渠道的公司,首先应让病人看对病。其次,要让病人吃对药。包括零氪科技在内的企业利用大数据帮助医生、病人吃对药。另外还得让病人付得起钱。“把这三点打穿是科技公司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最关键的理念。”杨文琳说,在此过程中,医疗大数据企业践行社会责任最重要的是对患者的隐私管理,让数据服务于社会的同时,还能保护每个人的隐私,这是作为医疗大数据企业应必须肩负的责任。
在众说纷纭的基因检测领域,“基因是一个大数据积累的过程,中国人的基因数据达到三百多万。”于晓光表示,基因检测是从基因和出生缺陷两个源头解决健康的问题,贝瑞基因正在尝试在仪器设备、试剂、检测服务等产业链条透过大数据反向研发整个过程的生态。“我们通过精准医学解决一些此前无法解决的问题,这是我们的社会责任。”
在张亮看来,医药健康是中国一个老大难问题。“阿里健康致力于就医过程中降低所有的成本和门槛,这是做公司的初心。”张亮说,商业企业是追求利润,但阿里巴巴集团并非所有板块都追求利润,尤其是在医疗方面的投入不计成本,追求长远的回报。而一个纯做医疗创业公司,在没有更好的赚钱手段之前,医疗平台公司生存就比较艰难。当前,医疗行业大数据最大的问题是信息孤岛比较严重,“我们希望打破信息孤岛。”张亮指出,中国患者非常多,数据利用率不高,比如通过同样得这个疾病的人,通过信息化在多长时间内,可以判断AB两种不同的疗法生存率多少,这是信息的价值,这是科技公司通过业务拓展的方式,推进平台型企业社会责任的典型案例。”
(编辑:陆宇)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