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之星投资副总裁王毅:将医疗供给推向基层等增量市场会更有资本青睐
投资人考察项目,最关键是项目中的人和事要匹配。
“对于医疗健康这个长周期的行业来说,医疗和健康上没有满足到的需求非常多。”10月23日,在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2018中国大健康产业峰会”上,联想之星投资副总裁王毅表示,相对其他门类的发展,医疗的发展其实还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能解决的医疗问题还比较有限,也还有很多未被完全满足的医疗和健康需求,等待着科学家们、企业家们以及所有医疗健康从业者们去解决,这也是投资机构在医疗健康领域最大的机会。
在王毅看来,医疗行业是一个能抗周期波动的行业,但同时政策门槛比较高,政策变动又会对医疗行业的发展有直接影响。目前形势下,一些原本关注其他门类的投资机构也纷纷进入医疗行业,这些新增的投资供给,也是医疗行业当前阶段的红利之一。
这种局面对早期投资机构来说既有挑战也有机会。“挑战在于跟我们竞争投资标的投资机构更多了。且相对具有原创,或扎实做事的团队和企业本属于少数,投资机构要识别并能投资到优质项目的竞争压力相对加大,”王毅说,如今宏观经济下行的情况下,政策引导更注重民生即医疗普及的推动,比如医保控费,很多地方的医保招标价格都明显降低。在这种压力下,将医疗服务和产品的供给推向基层等增量市场,相对会有更好的发展机会,这也是投资机构关注的重点之一。
医疗上诸多的临床需求尚未被满足,在医疗行业的各细分方向里,没有绝对的冷门,判断到底是否是冷门,要根据实际的临床需求及所针对的目标市场来考量。“医疗健康行业,还有很多值得深挖的细分和前沿领域,”王毅建议,投资机构可以更多考虑比较前沿的技术、产品以及服务。
从事医疗行业投资人的要求中,具备对医疗和健康的认知和理解是必要条件,“所以做医疗投资和做其他行业的投资,还是有一定区别的,”王毅说。而考察项目到底是人重要,还是技术或其他方面重要?在王毅看来最关键是人和事要匹配。所做的事情,能让投资人感兴趣并启动考察,这是基本条件,但在实际的考察和决策上,主要还是在看人和看团队。王毅解释,对于看人,主要是看团队的能力是否是与所做事情相匹配,必备的核心能力上一定不能有短板,但关于技术、产品、商业和管理等各个方面的综合能力,任何一个企业在初期时也都不可能完全具备。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团队对短板有无认识,是否有意识知道如何去补齐,这是投资人特别关注的。“总体来说,我们会关注团队的创业动机,对所做事情的认知格局,做具体事情的执行力,以及组建团队的领导力,”王毅总结。
在任何一个以三年为周期的阶段里,包括医疗健康在内的所有行业的投资,“坑”都会非常多,“三年对于风险投资其实是比较短的一个时间段,大部分问题还只能反应在微观的实操层面,无论技术实现、产品打磨、商业变现还是企业管理上,都潜藏着很多坑。”王毅表示,风险投资的判断更多还是基于更长的周期,三年周期很难去做一个清晰的梳理。一般意义来说,投资最大的“坑”是投自己看不懂的事,承担看不明白的风险。“一定要投自己看得懂的事。”
目前医疗投资到底是冷还是热?要辩证来看,王毅表示,“我们的投资一直都保持比较冷静的状态,有些领域在大家还没有关注的时候,我们就提前做了一些布局,所以即使目前宏观经济面临挑战的情况下,对于我们而言,其一切都还是正常状态。”王毅解释,医疗行业投资目前的状态,实际上是在回归价值,过去被高估、泡沫较严重的领域或企业,会有一个价值回归的过程,对于这些领域和企业来说,可能是变冷。从另外一方面来看,医疗行业很多细分方向,原来受到的关注相对较少,相对冷门,但目前其他原来非医疗领域的投资者进入医疗领域,这些原来相对冷门细分领域的优秀企业,会感受到投资其实是变热了。“总体上来说,在经济波动的宏观环境下,我坚定地相信医疗大健康行业一定会是持续向好的。”
(编辑:陆宇)